朱苏扬

在北美漂泊,有时心理很累,梦里不知身是客,总把他乡当故乡.。想找个地方说说话,在烦闷的工作之余,诗情画意,陶冶情操。也许人到中年,有了经历和阅历.万事看的很淡了,也许自己活的很精彩,也许自己活的很平庸,但大体上我都无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了,活的自由些没有野心做
个人资料
朱东东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好友微信:今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闺蜜张姐姐发布的消息,才知道她的老公因心机梗塞突然去世。这个消息一定会让很多熟悉她的人都感到吃惊。前段时间张姐姐摔伤后住院治疗,我们去看望她时,看到她老公在照护她的时候,还是一个很健壮.很精神的潇洒男人,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哎!还是佛说的好:“生死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即成来世”,确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回想当年的我飘洋过海,离开熟悉的上海,离开熟悉的亲人,自费留学来到蒙特利尔这块陌生的土地。
刚开始的时候,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讲都是都是新鲜好奇,绿树成荫中成排的欧式小别墅、大片大片的草地、鸽子、松鼠随处可见,自己非常兴奋的感觉以前向往似乎只在电视中看见的场景如今终于身临其中了。
有时漫步在舍布鲁克(Sherbrooke)艺术大街上,看着街景,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知青苑里望星空,葡萄架前听耳语。

牵牛织女天上会,须眉巾帼栏目聚。

银河浩瀚荡情波,鹊桥横飞通爱渠。

淳朴真诚是基础,圆融姻眷应循序。 注释:栏目即《上海农场知青网》的“月老牵线”栏目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到了上海以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的心情十分压抑.大上海的车水马龙,大上海的灯红酒绿,大上海的高楼洋房......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于我无关.古镇那隐隐的青山,古镇那幽幽的窄巷,还有那爬满青藤的老屋和观音菩萨的供像常常给我一种淡淡的惆怅.然而更使我牵肠挂肚的是生活在那里的祖母.我每隔四个星期便会写封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从蒙特利尔回上海的第二天,满身风尘的我又匆匆登上往返沪宁线上的T722次列车。 “轰隆、轰隆”随着车轮撞击铁轨时发出的欢欣和振奋的音响,那垂柳摇曳、波光潋艳的江南水乡又重信跳入我的眼帘。当女播音员用甜润的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今天(八月二十日)上午十点开工,店里只有我和光头经理两人,他悄悄的把我叫到办公室里破天荒的塞了二百加元给我,嘴上连连说道:“钱不多,只是表表心意!” 我当时一愣没看懂,在自己的印象中,这孙子一向是比铁公鸡更高层的不锈钢公鸡,这六年以来除了工资以外从来没有给过任何员工有过这样的优厚待遇啊。(这点大背头老板比他好多了,每逢我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网络上逗留了这么多年,天南地北认识了不少人,但是真正从网络虚拟走向生活现实的却寥寥无几。我不遗憾,也从不喜欢大呼隆的网友聚会形式。举个例子:有些网友微友虽然各自在聊天室认识很久而从不说话,更有甚者连招呼都不打的,却也轰轰烈烈的相聚一堂,举杯痛饮,酒足饭饱之后又各奔东西,在以后的聊天室里是依然熟视无睹,窃以为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自家老妈的老式石库门住房对面,有一大片拆迁后暂时闲置的空地,用围墙封锁着,里面倒满了工程垃圾。 那年在上海期间的一个周末中午,我去看望照顾她老人家,刚走到弄堂口,隔壁长期吃政府低保的小学同桌“光棍结巴”就凑上来递给我一块碎瓷片,这是个破的碗底,上面有文字,却无法识别,虽然不是名玩古董,但看上去也有些年岁,顿时使得我对它好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那年春天,我又请假由蒙特利尔回上海看望九十既一的老母亲。和我交往三年之久的女网友兔子青青也终于从虚幻的网络中走进了现实的生活里,她特地乘坐机场四线的巴士由五角场到浦东国际机场来迎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老妹比我小三岁,小时候邻居都说兄妹俩长得很象,只不过是哥哥笨拙粗糙,妹妹灵巧秀气。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看电视还是比较奢侈的娱乐生活,阿拉整个一条弄堂里只有一两家有12吋的黑白电视机,每逢晚上七点一到,对门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