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0-01-31 22:03:32)
不能算韩寒的粉丝,但是对这位特立独行的80后DD极为欣赏,窃以为他是80后里的奇迹,一个可与当年的披头士相比拟的时代的Icon。因为他的存在,让我对中国的80、90后充满希望和肯定,正是韩寒这样的人让我对中国的未来抱有乐观的精神。
我在他那个年纪的时候,虽然已经来美国不少年,受过很好的教育,读过很多本的书,见识过东方和西方。但是,我当年看事情肯定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2)
(2010-01-22 20:00:14)
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谈价值观,但却没有给予具体细致的定义和描述,往往让人觉得太过抽象和空洞,似乎那只是与政治制度有关的理论,而与每个人切身的生活没有直接的关联。在我看来,一个人所接受的价值观与其本人的善恶观应当是一致的,所有的社会行为和取向最终都是以个人的善恶观为基本单元的。
而个人的善恶的标准在我们的文化里是一笔糊涂账,充斥了各种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0-01-12 17:43:15)
这几天因为一些事情,心中生出不少感慨。昨晚给一个朋友发Email,对他发牢骚说,我发现所有比较强势的女人都不喜欢我,连我说话的语气都很介意。该朋友开玩笑说,不奇怪,估计除了他这类朋友没几人能容得下我的气焰。
玩笑归玩笑,我还是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想想我成为基督徒(特地声明一下,我很山寨,大多数基督徒是象xingfu_MM和花坊姐姐那样的,不是我这样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0-01-07 20:14:31)
偶这两天上网来常惹事上身,一跟贴讨论就出状况。而偶对新的一年的计划是要积极地生活、和平地进步,与人非友好性质的切磋不在其中。按照心理学的说法,安静地写一点东西是个更具建设性的过程。所以偶就顺手写一写自己的读书计划,实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
坛里爱读书的朋友很多,读得多的一年可达上百本(佩服啊),少的亦有一年上十本,而且人家都有很详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不好意思,版主说过不希望再贴关于刘晓波的文章,偶就转贴这一个,下不为例。
是想让大家了解一点国内知识界的普遍反应。个人感觉国内的知识分子比偶们海外中文网上的“知道分子”要有见识、有勇气、理性公正得多。
2009年12月29日
1.钱理群先生刚才在电话里说,比起八十年代,刘晓波写的文章越来越理性了。他对晓波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一是六·四的表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存在论是中观8226;心理学是唯识】
这个题目是很久前想写的,隔了一段时间,印象有些淡了,仍然想试试求粗不求精地写出来。真读得懂的人不一定能及时看到此文,但这算是偶对于存在论的学习的一个小结。新年以后,偶不能再纵容自己长时间上网了。这个题目有点大,本体论、心理学、中观论、唯识论每一个都是很高深的东西,偶当然不会样样都精通。偶是由过去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2-23 18:54:50)
写这篇是因为看到其他MM们谈论张无忌的话题有感而发。《倚天屠龙记》是金庸的故事里写得相当好看的一个,曾给偶带来不小的乐趣和享受。倚天里写得好的人物很多,但都不是主角,而故事中的几个主角张无忌、赵敏、周若芷却反而写得一般。有MM提到张无忌是个绵软缺乏刚性的人,这个偶也同意。他是个很被动的人,包括他身边的女孩,没有一个是他决意追求来的,全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偶是一个缺少语言天赋的人,从中学时代起就严重偏科-重理轻文,偶学起数学、物理之类的学科来比较轻松,可一学起政治、语文、英语来就很笨拙。当年只身去北方上大学,从乡音转化为普通话的过程,偶用了比一般同学多一倍的时间。后来来到国外,又要从普通话转化为英语,这个过程难度就更高了。
偶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偶来美国念书的第一年里,坐在课堂上基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柏拉图有过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那个比喻是说:
那些缺乏哲学的人可以比作是关在洞穴里的囚犯,他们只能朝一个方向看,因为他们是被锁着的;他们的背后燃烧着一堆火,他们的面前是一座墙。在他们与墙之间什么东西都没有;他们所能看见的只有他们自己和他们背后的东西的影子,这些都是由火光投射到墙上来的。他们不可避免地把这些影子看作是实在的,而对于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部分没有展开来说,相信你能知道偶要表达的内容。第三部分展开了一些,但是叙述得有点儿乱,且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说完整,但后面要说的内容显而易见了。
(一)存在不等于自我
偶本来是准备问几个一直想问的问题的,但在写的过程里,忽然想通了一个关节,偶以为偶终于知道你或海德格尔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是什么了,当然你或许并不完全认同甚至完全不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