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边提到的作品117号,属于一种叫做"间奏(Intermezzo)"的音乐形式。更早的时候,间奏是在歌剧之间休息时用来调节气氛的小品。后来,作曲家们把它发展成一种能精炼表达一个主题的短曲。本人有个瞬间即为永恒的审美观点,对一听一看短时间内就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格外青睐,间奏自然成为最爱之一。包括117号在内的这些间奏是勃拉姆斯晚年写的。你可以听到遗憾,悲伤[
阅读全文]
勃拉姆斯的作品,广为人知的有两首,第一首当然是那个热情奔放的匈牙利舞曲,第二首就是这个摇篮曲了。我从这首摇篮曲说起,是因为它更接近我所理解的勃拉姆斯。这个一生未婚,没有孩子,晚年留着大胡子的作曲家,据说出门时兜里常带着糖果,好送给小孩子吃,想起来很有趣吧。而这首摇篮曲,曲调和旋律既温柔又甜美,应当是个很有爱心的人。有爱心的人不一定[
阅读全文]
再伟大的音乐家,也会有不太招人喜欢的曲子。但只要有几首为人所爱而且经久不衰那就很伟大了。如果老少皆宜,甚至让人听之落泪的话,那他的音乐一定有些直通人心的东西。勃拉姆斯,听起来好像是个很艰深晦涩的音乐家吧。然而他有那么一首,就是这样通灵的曲子。曲子再简单不过了,很多人都听过,或许当他们还在襁褓的时候,就已经听过了,那就是他的《《Lullaby[
阅读全文]
今天和同学聊天,我说这上帝一定是个物理学家,要不他怎么把这世界弄得这么复杂,为什么需要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等!而且他一定也是最好的数学家,什么群论,微分几何,约当代数等等他必须都懂,要不然咱这么多物理学家为什么用这些工具去了解这世界呢?如果他没有用到这些复杂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物理学家弄错了。但似乎量子力学好用的很,相对论吗,至少改[
阅读全文]
对少数人来说,写作是为了糊口。对很多其它人呢,写作是一种欲望,和呼吸,吃喝拉撒睡一样,是不可不做的事。人们写作的动机,很多人谈过,我觉得最有归纳性的是乔治奥威尔的文章"我为什么写作"。他说写作首先是sheeregotism,我夸张地翻译成是赤裸裸的自我表现欲。第二是对美的赏识,既是对外部世界也是对自己文字的赏识。如果觉得自己那一行行的文字看起来错落[
阅读全文]
篇头:链反应(ChainReaction)是指反应的产物或副产物又可作为更多反应的原料,从而使反应反复发生。在化学中,链反应通常指光、热、辐射或引发剂作用下,反应中交替产生活性中间体,从而使得反应一直进行下去。核链反应就是当一个核反应发生,触动两个或以上周边核反应,从而带动更多核反应并以指数形式增长。故事:1933年齐拉特(Szilárd)到了伦敦,他在泰晤士报[
阅读全文]
刚写完格里格的《air》,现在再说巴赫的《air》,咱可以把《air》进行到底了!我说一直想写格里格的《air》,但苦于词穷,只是没忍住,还是说了一些。可是到了巴赫这儿,就只能无语了,就算引用爱因斯坦,他也只是说:“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但不说一句话。”如果你喜欢听小乐队的演出,听这首(http://www.youtube.com/watch?v=WZXM2eq46_s),对科学家来说比较[
阅读全文]
喜欢格里格的人很多,他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培尔·金特》在中国非常有名。大学时有些天电视每晚都播放《培尔·金特》,学生们走路都哼着里面的曲子。
我当然也喜欢那两首,尤其是《培尔·金特》里面的《索尔维格之歌》。不过这里想谈谈他《霍尔堡组曲HolbergSuite》里面的《air》。我查了一下,air中文是《咏叹调》的意思,不太肯定有什么可咏叹的,所以我宁[
阅读全文]
1
相对论实在令人迷惑。它预示说,一对孪生兄弟,一个跑到宇宙上转上几个月,回来时会发现留在地上的那个要比自己老很多。不光是看上去老,日历真的就翻过了好多年。这怎么可能呢?
我们学物理的相信这是真的。人们感觉不到这个效果,是因为我们熟悉的速度都太低。如果我们行走如飞,离光速不太远,那这种事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可是要说为什么,[
阅读全文]
有天,儿子忽地扔给我一本书,说,你总是让我读这读那,那些老掉牙的东西。你能不能看看我喜欢的。
我就这样看起了村上春树。
最近的《1Q84》上有段话,村上春树似乎在和我对话,哈哈。
Whatdoyoulikeaboutmath?
Mathislikewater.Ithasalotofdifficulttheories,ofcourse,butitsbasiclogicisverysimple.Justaswaterflowsfromhightolowovertheshortestpossibledistance.Figurescanonlyflowinonedirection.Youjusthav...[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