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ZT:1962:尼赫鲁扬言中国不敢打毛主席手臂一挥:扫了它!
尼赫鲁扬言中国不敢打毛主席手臂一挥:扫了它!
2009年1月16日11:08
来源:环球视野选稿:黄骏
  40多年前,印度政府悍然挑起一场大规模的侵蚀中国领土的战争,中国政府被迫进行了一场短促而有限的自卫反击战,并全胜收兵。自此以后,西南边疆保持了数十年的相对稳定。当年,毛泽东亲自决策了这场反击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ZT:红色中央秘迁瑞金始末:周恩来三次易装过险关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于危险之中。仓小宝绘
  1927年4月12日,正当国共两党携手进行的北伐革命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背信弃义,悍然发动了针对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貌似国民党“左派”的汪精卫撕下伪装,下达了分共密令,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一人漏网”的鼓噪下,大批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Zt:两部电影的导演是武兆堤
  
这里讲的是和1965年的《英雄儿女》有关的一些事
  ★20世纪60年代,
是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英模人物,凭借着他们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献身国家的精神感动了几代人,成为几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这其中,“做像王成一样的英雄”——似乎是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们共同的梦想。近日,笔者跟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Zt: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这是一部曾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南斯拉夫经典战争影片,该片曾让许多年轻人热血沸腾,“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片中耳熟能详的一句台词。饰演瓦尔特的演员沃伊诺维奇是个大块头,被称为南斯拉夫的“罗伯特·德尼罗”。他的另一部影片《桥》在中国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影片。”
影片简介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Zt:七名德军敲诈逼降整座贝尔格莱德市
  1941年春,随着英国远征军加入希腊战场,德国的南翼呈现出危险的态势,这就使得部分德军不得不调头南下,去面对同此前各战役截然不同的局面——除了骁勇强悍的当地战士,还有多山的陡峭地形和恶劣的天气。同地形相比,变数更大的则是南斯拉夫的态度——德军进攻希腊将要取道经过的国家。
  [克林根贝格的团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Zt: 1956年,延安时代的战友,《上甘岭》的导演沙蒙找到刘炽,让他承担影片的音乐创作。看过脚本,刘炽大为振奋,欣然从命。进入创作了。为这支《我的祖国》沙蒙向刘炽提出:“我希望这支歌随电影的演出传遍全国,而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久不衰。过了若干年,这电影不演了,只要唱起这支歌,就会联想起影片中动人的场面,就会怀念起那些可歌可泣的志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Zt:军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曲作者原来是朝鲜人
2009-6-12
郑律成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1918年(实际上是1914年,以未成年人的身份掩护抗日活动)他出生在朝鲜半岛南部(现属韩国)全罗南道一个贫苦的革命家庭。他父亲是个爱国者,三个哥哥先后为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1933年,年仅15岁的郑律成随着一批进步的朝鲜青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Zt:军歌故事:大生产运动与《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这首歌曲《南泥湾》,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见证。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对抗日民主根据地频频发起进攻,根据地的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敌后军民生活面临极大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争取胜利,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出发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军史:抗战时期八路军是如何熟练掌握日语的?
2009年3月1日09:07
来源:青年参考
  旅日著名军史作家萨苏,又推出新作《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作为广受好评的《国破山河在》一书的续作,本书秉承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和立场,以发掘出的日方资料和国内记载相互考证,力求使更多历史细节得以重现。
  在描写敌后抗战的文艺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澳二战战俘将赴日要求麻生太郎当面谢罪
2009年6月12日10:07
作者:朱沿华选稿:黄骏
  东方网6月12日消息:四名曾在二战中遭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父亲经营的麻生矿业奴役的战俘及其亲属将于本月十四日赴日,寻求麻生太郎的当面谢罪。
  据日本每日新闻消息,此次来日的是一名澳大利亚八十八岁的老人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一名已经逝世的英国战俘的儿子。曾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31]
[432]
[433]
[434]
[4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