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的一些事

(2009-06-12 09:26:25) 下一个
Zt: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这是一部曾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南斯拉夫经典战争影片,该片曾让许多年轻人热血沸腾,“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片中耳熟能详的一句台词。饰演瓦尔特的演员沃伊诺维奇是个大块头,被称为南斯拉夫的“罗伯特·德尼罗”。他的另一部影片《桥》在中国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影片。 ”

影片简介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摄制,北京电影制片厂1973译制
  时间:1972年
  上映日期:1972年11月30日 匈牙利
  对白语言:德语 /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片长:133 min
  原著:凯瑟琳·格莱特
  编剧:德约尔德·勒伯维奇
  导演:哈伊鲁丁·克尔瓦瓦奇
  主演:韦利米尔·巴塔·基沃金诺维奇 雷德·马尔科维奇 卢比萨·萨马尔德季奇

经典台词
  1.“党卫军上校(旗队长),冯·迪特里施也办不到吗?”
  “冯·迪特里施?嗯,党卫军上校(旗队长),如果他到那也许可能改变局面。可是听说冯·迪特里施正在挪威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
  “你说错了,上校冯·迪特里施已经到了,萨拉热窝!”
  简评:
  这是影片开头,萨拉热窝的德国德国南方集团军司令部开会时主持会议的国防军将军(中将)对国防军中校韦兰德说的一句话。冯·迪特里施是党卫军上校,在围剿游击队行动中名声显赫,属于德军清理占领区游击队等抵抗力量的超级王牌。为了对付瓦尔特,德军被迫召回在挪威的冯·迪特里施,由此可见纳粹对以瓦尔特为首的游击队员的重视程度。这句话刚说完,电影“瓦尔特保卫萨热拉窝”这九个大字便出线在屏幕正中,伴随着激动人心的电影配乐,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就这样开始了。
  2.“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
  简评:
  游击队接头暗号之一。非常有诗意的一句对白,就连冯·迪特里施也这么由衷地感慨。这句台词的经典程度实在相当了得,在老一代革命电影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我们父辈之中,这应该是能让他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电影中,这句话也极大地起到了渲染情绪的作用,仿佛暗示着一场大规模的行动即将上演。暴风雨来临前,总是这样的不得宁静吧。
  3.“我要放大一张表妹的照片。”
  简评:
  游击队接头暗号之一。这句话再次听到,竟然是在多年以后的一个名为“美好药店”的实验民谣乐队的一张专集中。这张专集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叫做《请给我放大一张表妹的照片》。小河是在向瓦尔特致敬么?
  4.“哈根算个什么军官,这么感情用事。”
  “真没用,典型的国防军!”
  简评:
  这几句台词是在油库车站火车卸载伤员时,冯·迪特里施与比肖夫上尉的对话。关于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之间的争斗,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简称SS的党卫军,是效忠于希特勒的纳粹特务和军事组织。拥有最精良的装备,属于纳粹的精锐部队。SS与纳粹所犯下的暴行无法脱离干系,大部分党卫军都参与过屠杀和迫害民主人士、共产党、犹太人、战俘甚至平民等暴行。至于两者之间的立场与表现,有这么个说法:在战争后期,德军被迫转为战略防御,国防军投降比例大大高于党卫军,甚至出现大规模投降的现象,而顽强抵抗的往往都是党卫军。以至于出现只要党卫军被俘虏,往往不加任何审讯,当场就地枪决。
  5.“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
  简评:
  残忍的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施最终还是败在了如幽灵般的瓦尔特手下。就在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他突然若有所思地望着迷雾中的萨拉热窝,说出了影片中流传最久,最脍炙人口的一句台词。毫无疑问,冯·迪特里施是个老练的、狡猾的、绝不肯轻易认输的党卫军军官。然而此刻,就如同他的言语中所表达出的无奈与虚弱,自负的他最终低下高贵的头颅。我相信,他说出这样一句彻底抹杀纳粹信心的话语,绝非仅仅是因为对瓦尔特的不可战胜表示出某种崇敬。而是他终于认清了一个本质:他或者说纳粹根本无法打败这群人,无法打败拥有坚定信仰和洒下热血都义无返顾的这样一群人。这是一群与纳粹同仇敌忾,誓死战斗到底的人… …他有一个名字,叫做萨拉热窝!他,就矗立在瓦尔特身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