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留学生的沧桑心路舒怡然发表在:《侨报》副刊,2013年7月30日谁都看得出来,那次同学聚会,是菱姐为他的师弟找女朋友而精心策划的。菱姐曾不止一次地向我提起过这个师弟,说他不光人聪明能干,心眼也好。他们俩在一个研究小组,但却是不同的导师。菱姐的本行不是理论物理,所以,她这个师弟平时的确帮了她不少忙。等我见到她的师弟,才觉得菱姐并没有言过其实[
阅读全文]
秋千.秧歌.东北女人舒怡然秋千如果你未曾见识过塞外女人荡秋千,那可真是错过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秋千这个古老的玩具,好象是专门给女人设计的。秋千和女人联到一起,总让人有想象不完的故事。女人们春秋结伴打秋千,以前可是东北的一个传统节目。很多地方还有打秋千大赛,我虽然从来没看过,据说那场面是热闹得不得了。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你想也[
阅读全文]
美国老人是如何度过晚年的
舒怡然
我的邻居是一对年近八旬的老夫妇。十几年前,我们一起搬进了这个新建的社区。那会儿,他们老两口看上去还蛮硬朗。老先生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可精神头很足。每年的独立节,他还饶有兴致地操办整条街的国庆节聚会。他总有很多新花点子,象自行车比赛,沿街小游行,当然少不了人人都期盼的聚餐了。小孩子们玩得开心快乐,大[
阅读全文]
纯情的美国少男少女
----记美国高中的Homecoming
舒怡然
说起来我可真是孤陋寡闻。儿子暑假里跟我提了好几次,说是一进高中就有个很重要的活动,叫什么Homecoming。我以为又是象orientation之类的活动,所以根本就没上心。
开学没多久,儿子回家忽然对我说,他需要有个对子(partner),还得是个女孩,才好去参加Homecoming。我一听就着急了。问他,“那你有对子了吗?[
阅读全文]
我老了吗?舒怡然《侨报》副刊,2014年1月16日芳芳的老板对她不错,专门在办公室为她举办了小型生日聚会。那天,芳芳把自己精心包装了一番。“女人一过四十,不打扮不能出门”,这是芳芳常念的女人经。可穿什么好呢?红色太艳丽,也太俗气,自己还没到那种非得靠大红大绿冲淡一脸衰气的年岁。紫色太冷艳,虽高雅却有拒人千里之嫌,生日穿紫不合时宜。白色[
阅读全文]
阿城的北方女孩舒怡然发表在《侨报》副刊,2014年1月14日 我,从没去过阿城。而且可以肯定,今生注定了,我也不会去这个叫阿城的地方。 阿城在哪儿?它是在冰城脚下,还是在漠河旁边,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它是中国北方版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是一个不容易被想起,却轻易就会被忘记的地方。 我记住了阿城,只是因为他,我的大学同窗老莫。老莫是位[
阅读全文]
迷失在爱情宗教中的女人们晓涵曾为一家婚恋网站做情感咨询工作,她的任务就是帮助单身男女解决找对象的问题。她发起一项活动,征集单身会员到公司来,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他们在择偶方面的期待以及遇到的困惑,希望能够发现这些单身男女的困难所在。结果,这个征集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女会员进来。其中的许多女人或含蓄或直白地表达了她们对爱情的期许,她们都[
阅读全文]
爱,在唇齿之间
舒怡然
一
“凯茜,我再说一遍,我不同意你去读什么书,如果你执意要去,我不拦你,明天你就可以走了。但你别忘了你妈,她还住在我的地下室,我可没收她一分钱,是我给了她这片栖息之地,你懂吗?”乔恩就这样扯着嗓门大声吼着,坐在楼上自己房间里的颖川,听得一清二楚,但她却听不到凯茜的动静,她准是又躲在起居室的一角小声啜泣[
阅读全文]
一位海归兄弟的“美国情结”舒怡然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重返美国了,自从六年前从美国海归,这也许是第N次了吧。连他的女人都有些怀疑,他的那些令人将信将疑的所谓理由。他总是在寻找机会去美国,就职于一家跨国公司的他,想去美国机会总是有的,只要用心去寻。要么是开公司年会;要么是和客户洽谈;要么是……;理由很多很多,只要合情合理,咱中国人讲的[
阅读全文]
“小蜜”终于出走了(下)舒怡然(四)老李听了梦妮的话,很是诧异,他愣愣地盯着梦妮看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梦妮,你是说我们不是一类人,还是说我们不是同一个种族?”他确实有点没搞明白梦妮那句“我们不是同类。”的真实含义。梦妮也没想到,她冲口而出的这句话,竟会使老李如此难堪。于是就含糊地说,“唉,我是瞎说的,你别当真。”老李松开了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