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8-26 09:21:44)

绍兴城墙 这个年头儿,喝酒倒是很有意思的。我虽是京兆人,却生长在东南的海边,是出产酒的有名地方。我的舅父和姑父家里时常做几缸自用的酒,但我终于不知道酒是怎么做法,只觉得所用的大约是糯米,因为儿歌里说:“老酒糯米做,吃得变nionio”——末一字是本地叫猪的俗语。做酒的方法与器具似乎都很简单,只有煮的时候的手法极不容易,非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曾美慧孜在2019年金像奖颁奖礼上 “曾美慧孜”这个名字第一次真正引起注意,是在去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单上。她在金马以一票之差惜败,今年4月,她终于在香港获封金像奖影后。这是她出道十几年第一次演女主角,助她封后的是一部大尺度三级片《三夫》,片中她演一个奇特的妓女,疑似低智、不太说话,拥有超乎常人的性欲和三个丈夫。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街头小广告,生不知哪天,兴不知何时。寄生于街头巷尾电线杆,存在于犄角旮旯门头房,内容多样,功能齐全。从“重金求子”到“开锁办证”……总是用最简练的语言,传达最直接的信息,最神奇的魅力在于,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产生直入人心的宣传效果。如: 简单粗暴,但你一眼就懂。现在的街头广告,为了吸引你的目光,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不久前,在火车站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孩乘坐的车马上就要开了,但是排队取票的队伍依旧望不见头,无奈之下她走到队伍前面,跟排在第一的小伙说:“可以让我先取吗,我的车快开了!”小哥欣然同意,然后默默走到队尾,重新排队。有网友的一条评论这样说:这种修养来自内心的善良,而善良的内涵之一就是能为他人着想。没错,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有遇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文革”时有一段时间,人们出门,无论说什么话,只要一开口,就必须说一句毛主席语录,然后再说要办的事。一天,我去供销社,进门就听到一个中学生和售货员的对话,堪称经典。中学生说:“关心群众生活——给我拿支钢笔。”售货员说:“为人民服务——你买哪一种?”中学生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多拿几支让我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档案本文作者顾晓阳,作家、导演。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87年赴日本留学,1990年移居美国。作品有《洛杉矶蜂鸟》等,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编剧,电视剧《花开也有声》导演。原题法国人老白作者:顾晓阳手机铃响,号码不认识,接起来一听,马上知道是谁。我有强大的“耳功”。“哎哟!老白呀!在北京?”老白很高兴。“你你你你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李劫夫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他曾创作了大量的毛泽东诗词歌曲和毛泽东语录歌曲,最为著名的就是曾风行一时的《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文革期间,他与妻子被关入“学习班”,进行审查,“学习班”一办五年多,直到“四人帮”被打倒,还没有“散班”的信息。1976年12月17日,李劫夫因心脏病发作,死于“学习班”中。本文摘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8-24 15:02:15)
阅读 ()评论 (2)
(2019-08-23 11:31:36)

家史我是何以生,男,79年生,现在在美国一所大学做教授。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关于我的父亲,老何。老何曾经也是个小何。老何是陕西渭南人,小时候特别爱吃羊肉泡馍。据说他小时候家门口有家泡馍铺子,他每日闻着肉香遥想一番,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去打牙祭。60年代的一个冬至,老何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他捏着母亲留下的钱兴致勃勃冲进泡馍铺子,自取一个缺了口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296]
[297]
[298]
[299]
[30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