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俄罗斯抗议美总统奥巴马支持北约东扩
来源:中国新闻网时间:2009-3-2614:58:33
据奥地利公共电视台ORF网站报道,尽管俄罗斯一再反对和抗议,美国总统奥巴马仍然支持北约东扩。
虽然美国政府希望与俄罗斯改善关系,但是北约必须发送一个“清楚的信号”,即那些希望成为北约成员国的国家还是可以加入这一组织,奥巴马25日在白宫对即将离任的北约秘[
阅读全文]
法国支持日德印巴四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来源:环球时报时间:2009-3-2618:47:09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让-莫里斯-里佩尔24日在联大一个有关安理会改革的会议上称,法国支持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四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里佩尔称:“成为安理会成员国的国家对国际社会负有特别责任。在这方面,联合国宪章强调,首[
阅读全文]
战斗机的基础上自行研制中国版,才寻求购买T-10K。<br> <br>报道还引述中国消息来源指出,中国正在确认生产航母系统的厂商,意味着航母的总体设计、基础供电、发电机组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其中低压配电板、应急配电板已经指定由镇江船舶电气厂生产。从中国公开歼-10A携带尾钩的图片看出,中国从2006年开始进行陆上试飞活动,首先训练陆上着舰、减速的若干原理。 <br><br>报道推测,中国应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正式建造航母。他预料中国航母的正式生产有可能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展开,在2013至2017年之间完成。<br> <br>其实中国的“航母情结”由来已久,之所以迟迟未能公布,主要是因为担心引起东南亚诸国的紧张。现在,中国之所以敢于公开建造航母的意向,应该是最近南海争端迫使中国清醒,善意有时候就会被理解为软弱,我们力至于和平发展却被认为惧怕事端。在东南亚小国眼里美国仍然是独大,依附美国力量就能万事大吉。而今天中国的军力的确不能为大国所言,所以,建立航母无疑会成为中国宣示国威的有力工具,更是一个大国应该必备的,航母计划的公开也将揭示中国对南海主权重力度的宣言。<br>)
【少校简评】防长正式宣言中国建航母解海军048工程
发表于2009-03-2309:03:16
近日,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20日在北京会见到访的日本防卫相时,发表了对中国建立航母的首次正式宣言。梁光烈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并声称,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强调了拥有航母的必要性
无独有偶,近[
阅读全文]
奥巴马阿富汗新战略轮廓浮现
来源:新华网时间:2009-3-2311:42:23
3月21日,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大规模反战示威集会,数千名抗议者参与了此次集会。新华社记者张岩摄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有望在下周宣布对阿富汗新战略。
西方媒体根据奥巴马政府官员在各个场合的表态及口风,推测奥巴马的新战略将是军事、外交、民生和实用主义的混合体。
文武两手
[
阅读全文]
中国如何运用反牵制能力
2009-3-2122:24:38华夏游龙的博客
中国从建国以来,长期受到军事强国的围堵和牵制,已使中国付出巨大的代价。建国初期,伟大的军事战略家毛泽东在应对美国的围堵战略博击中,在朝鲜和越南战场上成功地击败了美国的围堵,使中国得到稳定发展。但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美国担心中国发展强大有可能会挑战他的霸主地位,美国仍不断加大对中[
阅读全文]
台军方最新研判:解放军攻台五大步骤
凤凰网2009-3-21
[
阅读全文]
毛泽东:历史上最强的军事统帅
文章编辑:山贼整理日期:2005-03-11
如果用这样的题目设问,相信会有多种回答。譬如有人立马就会举出拿破仑、朱可夫、蒙哥马利、隆美尔、古德里安、巴顿……等等,这些人,都是著名的战争统帅,从战争实践的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同时代兵家中的佼佼者。可能还有人会举出卡尔?克劳塞维茨、利德尔?哈特、约翰?弗里德里克?富勒、安?[
阅读全文]
简氏称:中国研发出攻击电力网络集束炸弹
来源:中评社时间:2009-3-2210:29:21
中评社北京3月22日电/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近日载文称,中国经开发出重量为250公斤填充碳纤维的集束炸弹。这种炸弹是特意为攻击电力网并使其瘫痪而设计的。
文章说,石墨炸弹装有147枚子弹药,每一枚包含32束碳纤维。当炸弹主弹体被引爆,释放子弹药时,碳纤维会被成团地[
阅读全文]
的13个任务点学习跟训。 <br><br> 驾驭新装备,无经验、无操作规程、无训练方法,大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大队采取“接装与培训同步、试验与训练并举”的办法,一部分官兵参加工厂、院校的培训,另一部分跟随工程师试航,熟悉装备性能和构造。他们采取“一艇多训”与“滚动实施”的办法,组织官兵轮流上岗操纵,训练合格率达98.6%,同时根据摸索出的经验,编写新装备操作规程和制度。现在官兵们自己编写的近200万字的法规文书和战法,已被海军推广,成为后续部队训练的蓝本。 <br><br>首次发射导弹,参试官兵备好遗书 <br><br> 驾驭新艇有荣耀,更有沉甸甸的责任,大队参谋长汪三久就是优秀的新装备驾驭者。面对众多新式仪器装备,他整天整夜地和战士“猫”在艇上。新艇的双体船型设计与独特动力系统在海军部队从未见过,首艇试训不得不小心翼翼。为减少试航风险,汪三久带兵专程赴广东某双体游轮公司,租用游船开展操纵训练,娴熟地掌握了双体船的驾驶技术。新艇在设计上可以进行平移横向离靠码头,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实际操纵很难达到要求。汪三久把海上渔排当模拟码头反复训练,终于摸索出平移离靠码头的方法,同时一举解决了新型导弹快艇在海上难以靠并的问题。 <br><br> 寒风凛凛的北国冬天,新型导弹快艇破浪前行,准备试射首枚导弹。此前,大队曾多次提出导弹舱内部设置可能影响导弹发射,但没有引起厂方重视。是否返航延迟发射,大队官兵与厂方专家僵持不下。厂方经过反复论证认为不会影响导弹发射,但战士们长期与新艇直接接触,认为继续发射可能会给装备和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就在发射前两分钟,厂方才决定返回码头进行部分改装,导弹快艇调转了航向。 <br><br> 首次发射导弹前,在场的官兵们做好了各种准备:参试官兵备好遗书,全体人员将救生衣穿戴整齐,救生船在500米外随时准备抢救。官兵们默默地准备着,大家都知道失败的后果。 <br><br> “嗖”的一声巨响,舰艇发生轻微地抖动,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像出鞘利剑一样向远海飞去。首发命中!官兵们欢呼雀跃,紧紧相拥,不远处救生船、拖船上的战士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br><br> 新艇凭借优异表现,列装不久就搬上了演兵场。身披迷彩的新型导弹快艇在演习海域穿浪急驶,首次参加大型演习就打出了新装备的威风,让其他参演部队刮目相看。 <br><br> 战斗力形成迟误,就是浪费国家财产 <br><br> 作为海军第一支新型导弹快艇部队,失败和痛苦也曾让他们困顿和迷惑。 <br><br> 那是一场实兵演练。一支“敌”舰艇编队正在向我海域侵犯,新艇奉命迎“敌”。新艇首先发现“敌人”,正准备发射导弹时,由于操作不熟练,在战场上完全被动挨打,结果“敌艇”抵近攻击,新装备被“击中”。 <br><br> 军委首长对新型导弹快艇寄予厚望,曾数次登艇视察。而新装备“水土不服”,无形的压力笼罩在官兵心头。官兵们感觉这些难伺候的“高科技”像“烫手山芋”,放不开手脚,训练进度迟缓,消极保安全的思想在蔓延,谁也不敢对“宝贝疙瘩”轻举妄动。 <br><br> 大队长周向前整天眉头紧锁:一艘导弹快艇造价上亿元,而服役期又有限,每年的消耗数以百万元计。不要说战斗力形成时间迟误一两年,就是一两个月甚至几天都会对国家造成损失和浪费。 <br><br> “天天盼着新装备,新装备来了却只满足于开得动、导弹打得出?”当日部队长郭玉军参加了大队的训练分析会,并直点痛处:观念落后比装备落后更可怕,科学训练必须发扬首创精神,勇于抛弃陈规陋习。 <br><br> 上级领导的话让大队官兵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全新的战斗力效益观、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在大队蔚然形成。由于官兵对新装备了解不够,大队调动了所有知识储备,组织动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官兵逐个系统、逐个程序、逐个数据地分析装备性能,力争将可能造成的损坏降低到最小程度。 <br><br> 新型导弹快艇海上自给力有限,官兵们主动适应战场需要,克服艇小浪大带来的晕船反应,摸索出海上大风浪抛锚、夜间导弹攻击的方法,也使海上自给力在时间上延长了80%,切实提高了作战能力。昔日早出晚归的训练方式逐步被连续昼夜航行所代替,加快了战斗力的提升。 <br><br> 这是一次实弹演习。战斗还没开始,新型导弹快艇便遭到“敌方”强电磁干扰。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新装备的反击能力再次得到检验,面对“敌方”射出的“冷箭”,新艇编队迅速摆兵布阵,撑起电磁“天网”。眼看着导弹呼啸而至,各艇灵活规避,来袭导弹窜进茫茫大海。随后转防为攻,数艘导弹快艇突破层层干扰欺骗,运用自创的编队攻击战法,取得了最大射程命中目标的成绩。 (徐纲要 陆文强 廖海峰)<br>)
我导弹艇隐身能力强“敌舰”数十雷达未发现
来源:中国青年报时间:2009-3-2210:01
中国海军新型022隐身导弹艇技术先进
某年夏天,东南沿海。一群身披海洋迷彩的舰艇驶出港口,如幽灵般直扑预定作战海域。“敌舰”通过数十部雷达同时开机搜索,结果一无所获;驾驶舱内键盘仪表的声响此起彼伏,电磁迷雾逐渐消散,“敌舰”露出狰狞面容。
海上指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