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拉斐尔的必来这个villa.这个是那种小而精museum的典型。总是感觉像古根海姆,MOMA这种size的博物馆比Met要更加享受因为能聚焦于想看的而不是迷失在peoplemountainpeoplesea里面。这座宅子最开始是由银行家Chigi齐吉家族的家产,也是他花重金请人装饰美化成今天的模样,而Farnesina家族试过了将近百年后才买下的。
里面最有名的就是LoggiadiGalatea加拉提亚长廊[
阅读全文]

找了一个周末的时间跟着我的罗马roommate回家,专程来罗马的古迹遗址听露天音乐会,有了罗马歌剧夜这一笔,意大利之行就算更圆满了。今天是跟roommate的外公,妈妈一起来听音乐会的,意大利的文化教育做得很好,在传承上值得夸赞------这个后面再提。一直想在意大利某个废墟上听歌剧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今夜的曲目是意大利著名歌剧“茶花女”,所有的cast都是年轻[
阅读全文]
四月鲜花从春风撕裂的口子里钻进四月。风儿无意中撞开那个平日里看不见的平行世界。你看见另一个自己在与祖先一起包着青团,绿色的浆液迸出芬芳,四处流淌。桃红李白吵得熙熙攘攘,樱花静静滴变成蜜糖任人品尝。百花的怒放预示着季节的兴旺,清酒的颜色也一点点慢慢变成了黄。神用神来之笔饱蘸艾浆,瘟在真神面前弃甲丢枪。众神相聚在四月的清晨,早上的太阳[
阅读全文]

军械库外景与中国馆。关于今年中国馆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戏虐为“百宝箱”——-从景德镇的窑到乡居旧楼的烂木片都齐聚一堂,争奇斗艳;这个木楼很有怀旧感,觉得就是小时候某处可以看到的场景。但是真正进到里面后的感觉与看还是很不一样,可以花点时间坐一坐,细心体味一下。我个人是蛮喜欢下面那张图(图2)的意境的:臭油罐成为了主体:山,旁[
阅读全文]

今年的金狮奖获得者:大英帝国英国馆在此纯粹玩了一次conceptual艺术,名为Island,二楼整楼是空的;跟在我后面的一哥儿们问展览到底在哪?我说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但我不确定于是去问工作人员,他们说是。这个一无所有的空间意味着被遗弃(图1);这个二楼是他们为展览专门built的一个平台,新的建筑以新的方式被孤独,高高在上,俯瞰群臣。楼顶,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
阅读全文]

这是第一次来威尼斯不下雨----感觉很神奇.国外的地方就是这点好,十年没来她也不变,专心致志得很。这次来威尼斯是想看它的双年展。军械库是主要主展场地,刚到威尼斯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于是先去展场的外围走走,顺便吃个饭。军械库外面在晚上感觉与白天比很不相同,大概是灯光的光晕所致,弄的一切都有一种国画般的晕染感;喔,还有那天边的云彩,应该说是它[
阅读全文]

今天去到一家意大利本地的saffron农场参观。意大利目前百分之80以上的农场都是小型家庭式作坊操作的,只有在收割季节才会请几天短工。他们着眼于小众特色,精品价钱卖得都不低。这种精工细作的精神很值得赞赏,就是不知他们这种方式能不能喂饱N个亿的人口?图中是千年的大蒜种子种出来后发酵的黑蒜,口感很独特像某种浓缩了的红酒泥,带点酸甜。图五是藏红花意[
阅读全文]

在这个城市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接触了一家“餐厅达人”,一家三代开餐厅·,目前在全市拥有三家餐厅。这个生意的掌门人是一对姐妹花,生意的总体运营者们是两位姐妹,她们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她们的丈夫也都是运营大军里的成员。我们在这个餐厅吃了两顿,她们的菜肴在当地很有名气,生意繁忙。主厨是祖父母,大堂管理主要是父母,兄弟们是帮厨,妹妹的[
阅读全文]

几乎横跨了古巴半岛从哈瓦那来到古巴第二大城市Cinefuego。来古巴一周后雨季开始了。老天说翻脸就翻脸,真比翻书快。一分钟之内可以从阳光灿烂到倾盆大雨。这是我们住家之一,也是在一家民居里,在一个叫新福埃戈的地方。这家民居临海,海里一起风浪,就有要把整个屋子吞噬的感觉。房间还挺文艺范的,也有一种很浓的怀旧情调。房间里虽然看上去还挺干净,可一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