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韵楼

闲斟龙井寻诗读, 醉折梅花抱月眠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8-08-10 13:07:56)
诗是一种非常讲究形式的文体,但是毕竟内容更加重要。今日下班车中忽然想起遥
远的过去有一支遥远的歌,阿尔巴尼亚的《游击队之歌》,歌词很简单,是这样
的:同志们加入我们的小队,
我们攀登高高的山顶。
那里有我们,驻地和营房,
我们是,游击队之鹰。这不就是一首绝句吗?亲切自豪,干净自然。足够一首绝句的内涵。再想到歌曲,
开头两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08-07-13 12:06:12)

书信,是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写的话。一般说来,专为一人。所以非常私人。
书信是交谈的特殊形式:一人独白,但是确实是在交流。因为是一人独白,如同一支歌,就需要一定的韵律节奏和主题来维持其运行。许多个人的风格品味也就都在其中了。文如其人,更不必说书信了。好的书信可以反复阅读,甚至传诵千年。文字汩汩流入心田,如酒如茶。构成书信的是文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7-13 11:47:19)

在曼哈顿的一家画廊。,老美经营的,都是西洋画。楼上居然有一幅中文书法,写的是刘禹锡的陋室铭,横幅直写,,镶在很大的镜框里。镜框却被竖放着。我和朋友正议论,,画廊主人带了个人上来,直奔这幅书法。见我们在看,就问:这镜框该怎么放?我们告诉他该横放,他很高兴,,马上纠正过来。又兴致勃勃地说这是从中国收购来的。于是给他解释书法内容::山不在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7-13 11:37:29)

中秋快了。把全宋词有关中秋的作品搜索了一下:很多。但是,也没有惊人的发现。优美动人的还是平日熟悉的那几首。有点意外的是:中秋作品强调节令,感慨人生,驰骋想象比较多,而于合家团圆的主题并不很多提及。下面选几首和大家共赏。都是百读不厌的佳作。“明月几时有”就不提了,太有名了。而且被流行歌手唱俗了。请读东坡的另外一首《念奴娇》:
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人行,取其意而不取其数字。想起了几个人,和他们有关诗词的只言片语。我在网上较早遭遇到的是二公子。他在新语丝,亦凡,乃至之前的中文网ACT时代都有活动。二公子是个内向的人,他又是个注重形式的人。对诗的形式非常讲究。写诗对于他来说,未必挖掘自己,但是绝对是自己挖掘。精于雕刻,常常能独辟蹊径。有一次他批评谁(胡马?)的诗,说戾气太重。我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8-06-23 23:09:52)

芍药当窗艳,开门肉粽香。
千年老传统,此日是端阳。
健体雄黄酒,艾蒲辟疫汤。
若云真有效,屈子怎投江?(6/8/08)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网络诗词从什么时候开始?以我的武断和愚见,自有网络,就有了网络诗词。诗
词,是网人的一种自我抒发。网络是没有国界的,所以网络诗词也没有国界。但
是如何进入网络世界却因国度而异。由于中文网络的普及是从海外开始的。因而,
最早的网络诗词作者,多是海外学人。我大约在九七年下半年开始上网。当时,网络诗词,已属屡见不鲜。从九七年往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6-07 13:04:00)

前人把作家和评论家的关系比作厨师和食客。确实是好比喻,说明了不少问题。但比喻永远是跛脚的(本身也是一条比喻),厨师和食客的比喻也有不恰当的地方。因为食客是厨师的服务对象,一般说属非专业人员。评论家是专业人才,对于写作,特别是理论方面,见识常常要高于作家。
说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像厨师和食客可能确切一些。作家和评论家的关系更像运动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词曰:
万里桥边,枇杷花底,闭门消尽炉香。
孤鸾一世,无福学鸳鸯。
十一西川节度,谁能舍,女校书郎。
门前井,碧桐一树,七十五年霜。
琳琅。词半卷,元明枣本,佳语如簧。
自微之吟玩,持付东阳。
恨不红笺小字,桃红色,自写斜行。
碑铭事,昌黎不用,还用段文昌。
词如题,是为朋友题所收藏的明刊【薛涛集】的。上片写薛涛生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5-23 20:52:19)

其一生当作人杰,然后作诗人。
白云人共仰,来去了无痕。其二深壑开胸次,青松品自高。
长安名利客,不足语风涛。其三一春耽雨雪,初夏喜晴和.
午眠青草地,但觉鸟鸣多.其四天南横雪岭,日照紫金屏。
飞车停不得,一瞥记终生。其五渐知生日近,红药半开花。
不识东君面,相逢阿夏家。
其六
体泡温泉暖,天高夜气寒。
一星飞不见,松果落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