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卡夫卡:目标确有,道路却无
弗兰茨·卡夫卡
7月3日是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诞辰125周年。假如黄泉有知,这位生前已经“误入世界”的孤独者一定不喜欢逝后哀荣。而在他离世80多年之后,世界各地的卡夫卡迷依然站在他身后的憧憧雾影里上下求索。卡夫卡的短暂一生漂浮在现实与臆想的边界地带。他的生活就是摇摆于矛盾之中:不愿成家,[
阅读全文]
博客半年甘苦
作者:谢盛友
一个纸媒报人为什么经营博客?为什么在文学城这里建立博客?今天,我想告诉我的读者,感谢我的读者。
其他读者朋友办的博客有声有色,人气如潮,我的博客办得简直像红旗杂志,难怪连我自己都不爱看,只喜欢书写表达。来我博客的朋友,肯定是喜欢阅读文字的。感谢了!我一个知己朋友(儿子的万伯伯)以前在欧洲,每次过年[
阅读全文]
中国人为什么被动?
作者:谢盛友
蒋夫人宋美龄以保养得当著称。据采访过她的人回忆,年过六旬时,她看上去依然青春焕发,光彩照人;在百岁高龄时,她的肌肤仍然白净、细嫩、柔软润泽,凝脂滑润。
蒋夫人的养颜处方,除了“快乐灌肠”外,就是“天天按摩”。
蒋夫人宋美龄始终保持冰肌玉骨,肌肤如大理石般光泽洁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坚持[
阅读全文]
多难兴邦与中国统一
作者:谢盛友
说中国多难,很多人会同意;说多难兴邦,恐怕很多人不同意。多难兴邦:
《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兴:复兴,振兴。邦:国家。多难兴邦,指多灾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
阅读全文]
我们的教育还有救吗?
作者:谢盛友
我写《我们的教育问题在哪里?》一文在国内教育界引起不同凡响,教育学院的教授们、教师们、学生们的评论我总结归纳如下: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是非常强调读书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无论是清朝的小说里,还是现在的生活里,读书都是父母亲戚邻里眼里非常光荣的事情。可是,在国内读书和生活还是越离越远,就[
阅读全文]
人性的脆弱
作者:谢盛友
我父亲走时没有合上眼睛,我二哥在爸爸耳朵旁边轻轻地说:“爸爸,你不放心最小的弟弟和老祖屋,是不是?我们一定会照顾好!”听了这些话,我爸爸真的合上了眼睛,走了。
父亲走了,我把最小的弟弟和最小的妹妹带到德国来。我弟弟有一个非常坏的毛病,下班后喜欢赌钱。为了这个坏事,我太太经常跟我闹矛盾,我知道,理亏的[
阅读全文]

父与子(6):毕业
作者:谢盛友
我从餐馆去黑格尔音乐厅,妻子和儿子从家里出发,本来跟他们说好的,让他们在门口等我,可是,我在门口等了很久却没有见到他们的人影。妻子终于出现了,我问:“儿子呢?”
“他早就从后门进去了,因为他还要表演,今天一大早他就开始练习了。”妻子回答道。进场过道上,中学生分发节目单。我顺手接过来,找到位置[
阅读全文]

(特别鸣谢:藤蝉工作室为本照友情美工。)
阅读一张老照片
作者:谢盛友
老照片是永远不会发黄的,发黄的是老照片记录的岁月。岁月也是不会发黄的,记忆中的岁月总是在脑海里翻腾、翻新。照片记录的不是过去,照片记录的是现在,记录现在人的情境,表达现在人阅读照片时的哭和笑、苦和乐。这就是我们的“全家福”,永远的全家福,又永远不是我们的“[
阅读全文]
德国的森林和德国民族文化精神 文/楓林曉寒
不同的地理生存环境,塑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东方的文明之水渊源于黄河和两河流域,西欧贡法的浪漫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人文反映。而德国意志民族的气质和意识形态却是森林风景的折射。
中德山地的那一片森林,在多瑙河和莱茵河的护养下,生长的郁郁葱葱,它照射着整个德国人[
阅读全文]
钢铁铸成德意志
第十届欧洲杯:英格兰让足球回家钢铁铸成德意志
雅虎体育讯1996年的夏天注定要火热至极,因为在这个酷暑难耐的6月有火爆异常的欧洲杯等着你。经过扩军,本届比赛将有16支球队聚首现代足球之乡英格兰,一场视觉盛宴就此拉开。几乎是拖着半支球队的福格茨没有让国人失望,率领德意志战车重回欧洲之巅,第三次加冕德劳内杯。让足球回家热闹的人群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