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13-01-12 12:46:56)

谢盛友:莫将南方粥当毒蘑菇
《新京报》刊登过一篇散文《南方的粥》,文章写道:“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到桌子上的时候,粥还在里面翻滚,滚烫,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惟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一碗粥,告诉我们安慰和爱的力量。”目前,在中国主要微博网站上,“南方粥”已经成为敏感词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13-01-09 13:17:08)

谢盛友:《新京报》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官方《人民日报》于1989年4月26日在头版头条刊发的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又称“四•二六社论”),其内容针对之前全国各地学生因悼念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而发展出来的学生游行活动进行了批评,并将学生活动定性为动乱。社论称,“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学生制造混乱,“全党和全国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3-01-06 09:01:58)

谢盛友:宪政面前那条壕沟
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从“世袭家长制”过渡到宪政民主体制,中间有一条壕沟。这条壕沟是用来埋葬人命的。在一个国家里,什么时候这条壕沟被生命填满了,民主宪政才刚刚开始。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即《魏玛宪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13-01-04 13:02:59)


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前:一本《宪法》上面一个地球。寓意:宪法顶个球。
谢盛友:宪法顶个球?
一些年以前,在西北政法大学的校园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支撑着一个地球,中心位置是中国地图。设计者用心良苦,其寓意:中国用宪法支撑着整个中国。可是,师生们并不看重,开始讽刺挖苦:中国的宪法顶个球,此后,逐渐传遍整个西北,整个神州,乃至海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13-01-01 13:36:30)

谢盛友:为难中国左右
中国极权的维护者才是名副其实的“右派”
读了高天阔海的《美国政坛无左派》一文后,很有启发。该文结尾,或至少是尾声:“为什么美国政坛只存在两个选项:要么是有责任感的中偏右人士,要么是野蛮的民族主义极端分子?过去不是这样的。虽然社会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在哀叹美国政坛不存在社会主义流派,但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谢盛友:龙应台与亨利希的简单比较
圣诞节期间,瓦格纳(RudolfG.Wagner,1941年-)的一位学生到寒舍雅会,自然谈到龙应台。我说:“龙应台与亨利希•曼有些地方相象,某些地方相反。”龙应台(1952-),祖籍湖南,生于台湾高雄县,为中文著名作家。她二度为官,是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中华民国文化部首任部长。亨利希•曼(HeinrichMann,1871-1950),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12-12-25 05:32:22)

平安夜话题:生与死
作者:谢盛友
旧约传道书敬醒我们:“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三11)
传道者如同约伯一样,强烈地反对不负责任的概括思想。对传道者来说,所谓智者不明白人与神的相异,他们闯进了神的领域,认为人可以永不错误地预计,什么行为可产生什么结果。这种预测可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2-12-19 12:34:52)

谢盛友:2012回顾康德与孔子在年底的研讨会上见面,他们从天上往下看自己的祖国,满腔忠愤泻于词。如下:康德:夫子,柏林人花大把大把的钱救希腊,而希腊人花大把大把的钱在柏林购买房地产,何故?孔子:老康,这是纯粹理性,应该批判。康德:夫子,你推翻了休谟的观点。休谟认为因果律并不存在,人类只是由于习惯才认为两个现象之间有关联。孔子:老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2-12-17 13:00:53)

谢盛友:教育必须改变人的粗鲁
从国内新来的留学生,满口“屁民”、“屌丝”这些字眼。我不懂它们的含义,直感这些年轻人非常粗鲁,而我自己“落伍”。直率不是粗鲁,教育或教养不能改变人的直率,但是,教育必须改变人的粗鲁。有人把粗鲁称为“不要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寡廉鲜耻、不知羞耻。其实,与“爱面子”同生共长的“不要脸”,并不是没有羞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2012-12-02 13:14:45)

看看他们如何评说江青
江青(1914年3月-1991年5月14日),本名李云鹤,是毛泽东的第四任妻子(毛为其第三任丈夫),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作为四人帮成员之一而知名。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年轻时从事戏剧和电影表演;1938年去延安,后与中共领袖毛泽东结婚。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开始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1976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
[121]
[122]
[123]
[124]
[1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