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3-07-10 06:49:58)
上周五我质疑了俄乌进程以后,伪拜政府做出回应(吹牛不上税哈),冒天下之大不韪,给乌克兰提供集束炸弹。我对武器的了解不多,大约知道这个是子母弹类的武器。换句话说,对军事人员密集的区域比较有用。不过因为对平民伤害巨大,这类武器在多数地区是被禁止的。而且对于密集军队,似乎不需要这种大规模杀伤武器也可以,替代的方式很多。再说了,俄罗斯现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3-07-07 08:04:12)
这周比较短,又到周末了。今天事情不多,就继续聊花边的东西。首先还是说一下李玟的事情吧,谁叫这两天霸屏的都是这个新闻。我觉得呢,对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说,抑郁症是一个好病。具体这个病是怎么定义的我不太清楚,或许医疗机构就是故意不给明确定义。但是后果是显著的,首先是得这个病的人身体承受疼痛,然后就能达到痛不欲生的地步,最后自杀的不少。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7)
(2023-07-05 08:36:59)
国庆节过完了,从周五到周二算是休了个小长假,也没干什么特别的,休息为主。修修房子,熬一锅啤酒,吃两顿饱的,晚上看看烟火,挺好。过着国庆,我突然想到Trump这四年故意不在前台呆着,大概也有意要主持美国的250年国庆。权当一个说法吧。上周五在我发完博文后高法又出台两个判决,这样高法上周的四个判决,大学招生不得考虑种族因素,基督教信仰者可以拒绝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3-06-30 06:39:34)
很快又到了周末了。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的所谓内讧在一天内解决后,MSM好像也moveon得很快,收拾完脸面立刻转向了,剩下一批网红和不断换马甲的媒体们成天叫衰普金。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些媒体不就是靠锚定一个立场然后吸引顾客么?但是世事难料,各种冲突爆发,这些网红们总会掉到其中的某个坑里。掉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后果就是拥趸的群体数量会越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2023-06-28 07:58:30)
今天先说说乌克兰北约吧。周末瓦格纳军团武装游行12个小时收场,这个事我上期评过了。接下来的这两天我一直再等一个后续消息,现在看来没有了。那么我上期下的推论就有效。是什么呢?就是俄乌局势收场,必须等到Trump走到前台以总统(或者待位总统)身份来结束。为什么呢?如果北约和乌克兰真的想在战场上驱逐俄罗斯的话,从瓦格纳暴走到清除游行队伍(缴械和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3)
(2023-06-26 07:51:23)
刚过去的周末很热闹。各大媒体经历了一场狂欢的前奏。我说前奏是因为高潮没到,就散会了。什么呢,自然是瓦格纳军团武装游行的事情。这个军团不满归权于俄罗斯的国防部,就造反了,就往莫斯科方向进发。普金自然宣布这是叛乱行为。然后,在先头部队离莫斯科不远的地方,这个游行就结束了。对外称是白俄总统斡旋,双方结束敌对状态,瓦格纳的司令普里格据说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23-06-23 06:52:29)

那个泰坦尼克的观光潜水艇,不出所料,在氧气耗尽的昨天宣布失事。只不过,弄巧成拙。不要说我拿人命不当命,而是这个事情从头到尾,就是一个让人一眼看穿的骗局。首先,我上次说过了,用那个所谓的简陋的潜艇,来要富人们25万刀的门票,本身就是完全不符合商业定位的东西。那些大富豪们如果真的想坐简陋的潜艇,那么出个25万租个军事潜艇就可以了,甚至更多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话说我的时政评论有不少是阴谋论。不见得都对,但很多并没有被证明是错的。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在信息严重扭曲的时代,想证明一件事情的真伪其实是很难的,多数的事情是永远不能证明的。这就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就怕你不敢想,但很多事情可以无底线的往下走。当年希拉里的口号是whentheygolow,wegohigher。接下来的各种剧目,就是希拉里的世界观是头下脚上,反着的。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2023-06-19 06:15:03)
上周轰轰烈烈过了一周,应该是进入一个发酵期。周末是父亲节,在群魔乱舞的时代,父亲节有其重大的意义。作为反抗校园侵蚀的主力,父亲们义不容辞。上周后半周加周末有那么几件事情可以说说。一个呢是美联储决定暂停加息,同时仍然预期一到两次加息,基本上把今年内降息的预期打消了。伴随美联储暂停加息的,是欧盟加了两码。日本央行决定不加息,甚至有考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3-06-16 07:00:47)
这周的大事都发生在前半周,所以今天就说一些零星的小事情吧。首先是哈佛医学院遗体被盗和贩卖的丑闻。其实这个是我早在登录美国的时候就想过的事情。那就是你去DMV办驾照,其中的问题是是否愿意捐赠遗体器官。这个只要过脑想一想就知道回答是否。道理很简单,万一有什么医疗状况出现,在可救可不救的情况下,捐赠遗体就给了急诊室大夫最直接的答案。毕竟美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9)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