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德国历史学家首次公开希特勒最后藏身的暗堡具体位置,抹去人们长久以来对此存在的疑问。而希特勒当年的话务员、前党卫军军官罗查斯-米什,则揭开了希特勒之死的另一个谜,在二战结束60多年后,向人们讲述了“元首”最后的地下生活。★陪希特勒度过最后15天研究希特勒最后日子的柏林历史学家迪特马尔-阿诺德说:“米什是现存的唯一一位见证希特勒最后日子的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韩宗琦
  1976年初,周恩来总理逝世后,我经历了终生难忘的几个日日夜夜。此后很久的一天,我接到邓姨(因为邓颖超和我母亲的关系,从小我就称她为邓姨)的通知,要我去向她汇报那几天里我为总理所做的事情。我如实详细地向她老人家作了汇报。她听完后问我,“是谁安排你去做这些事情的?”我告诉她,除了主持医院的悼念会是领导安排的以外,其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周恩来和张若名的友谊是在天津南开学校开始的。张若名,与邓颖超同为第10级学员。她家境好,人特别聪明,性情刚烈,心高气盛,在校期间的成绩据说是从没得过第二,人又长得漂亮!
张若名(左)与郭隆真上世纪20年代在法国的合影1919年“五四”运动中,她与郭隆真、邓颖超等发起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9月,她与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等人创建革命团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听说吴桂贤在深圳下海当“老总”,便动了访问之心。叩开了家门,方见她依然显得很年轻:眼睛很有神,步履轻捷有力,体型不臃肿,与我想象的判若两人。一进门便是客厅,厅内的装修毫无气派奢华之感,窗明几净中透露着简朴与雅致。最令我注意的是茶几旁那盆淡粉色的正在怒放的蝴蝶兰,亭亭玉立、温文尔雅,似乎表达着主人那种平和的心态。13岁当上了纺织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毛泽东晚年的时候,说了以下一段话:「....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打进北京,总算进了紫金城。....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说这话的时候是1976年,有人估计是在一月或六月,大概是现在公开传出来毛泽东逝世之前最后的话语。对于这段说话,我最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天安门四五事件一两个星期之后,一部从北京开来的车驶到干部学校,要载我立即去见外交部长乔冠华。车子在石家胡同乔冠华的私邸前放下我,这大宅以前属于章含之的父亲章士钊。乔冠华亲自在门前迎接,把我引入书房,早已有三杯茶放着。乔冠华和他的夫人章含之都显得有点神色紧张。乔冠华开口说:「小冀,你也知道,外交部的唐闻生和王海容是一个大问题。情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聂元梓曾经是个野心勃勃的大学教师,她在北京大学贴出的大字报,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燎原烈火,迅速燃遍全中国。相反的例子乃是王榕枫(译音)。她当时是北京外语学院的德籍学生。因为大胆上书毛泽东,针对疯狂的毛式冲锋队般的红卫兵组织,向毛泽东提出质疑,王女士被捕入狱,成为阶下囚。上述两位女士所扮演的不同历史角色及其不同的个人经历,互相对照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美国政府解密文件显示,在脱离政治后,张国焘在香港期间曾与美国研究机构及美国政府有关部门接触,提供了其对当时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一些看法及认识,他的观点自成一家,其中很多是不了解情况的妄测之词,也有不少诬蔑言语,有些推论也有着些许“先见之明”。本文摘自《百年潮》杂志2008年5月刊,作者黄东。1968年10月21日,在香港一栋普通的民宅里,一次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迟浩田上将:战火考验的友谊和爱情
  迟浩田上将当年的老班长、作家艾奇同志与迟浩田上将是生死之交,他们之间有着50多年的友情,最近,艾奇同志向笔者讲述了关于迟浩田同志与他夫人姜青萍鲜为人知的故事。
  战火中结下的友谊永生难忘
  我和迟浩田相识于战争年代,那时我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被分配到我们班时,我正当班长。那年,他1[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3-30 14:26:36)


作者:余焕椿
按:迟浩田上将是粟裕的老部下,曾在华野九纵(三野27军)追随军事统帅粟裕的指挥棒,先后参加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经典之战,“直观地领略了粟裕同志治军用兵的雄才大略”(迟浩田)。他对粟裕评价极高,认为粟裕是“伟大的战略家”,说粟裕“指挥作战,往往是法外觅法,法中求变,变中出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136]
[137]
[138]
[139]
[1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