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车一族”的班长写了一篇介绍4WD和AWD的文章,侧重在原理和设计上,是很好很科普的介绍。我再加点实际应用上的补充。
先说4WD。很多年前,美国产的卡车开始用4WD,这是第一代。特点是可控制的两轮驱动(2WD),低速四轮驱动(4WDLow)和高速四轮驱动(4WD)的驱动形式。现在我们叫这种4WD为Part-time4WD,因为它的4WDLow不能用于正常路面,是为offroad设计的。这种设计[
阅读全文]
而建的。在市中心处的这座桥,就成了的一个象征。从西班牙进来,过边界后十分钟,就到了。是五个城镇中最大最热闹的一个。<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103wthl.jpg><br />
旅游业是安道尔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街上旅馆林立。映入眼帘的,到处是酒店,到处是青山。我们在这个酒店里住了一夜;晚上离开酒店在后面的小街散步,感觉不是在热闹的都市,真像是在乡村。<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rvyntc.jpg><br />
安道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用加泰兰语做官方语言的“国家”。这个路牌不仅指出街名,也指出国名:往左,去法国;往右,去西班牙。<br />
<br />
<img src=http://i49.tinypic.com/adgffm.jpg><br />
战后几十年,人口翻了一翻。人口多了,水边的地方不够用,就往山上发展。有几处的房子,已经建到后面大山的山顶上了。<br />
<br />
<img src=http://i49.tinypic.com/10ro3k5.jpg><br />
<img src=http://i46.tinypic.com/in62c5.jpg><br />
市中心商业街。安道尔是免税国家,有点像新加坡,物价比周围国家低,所以是法国,西班牙,甚至其他欧洲国家的购物天堂。我们看了看, 总的来说还是比美国加拿大要贵一些。但也有很便宜的,如酒。相同品牌的威士忌 ,在美加的免税商店里,最便宜二十元上下,他们这,不到9欧元!<br />
<br />
<img src=http://i49.tinypic.com/2w1zexs.jpg><br />
别以为这是豪华旅行车,这是公共汽车。居民少,街道窄,不知要这么大的Bus干什么?<br />
<br />
<img src=http://i46.tinypic.com/ebeira.jpg><br />
市中心的教堂,圣斯蒂夫,历史文物。我走到哪都照教堂,好像我是虔诚的信徒似的。这次照的不错,把儿子照成汽车上的广告人物了。刚看照片时,说这个Van上画的人物有点眼熟,再仔细一看,是儿子。真没想照他来着。<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2mhx5hy.jpg><br />
这地方是哪?不说你一定想不到,这是议会大楼,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董。安道尔政府一直在这里办公到2010年,新的大楼完成后才变成博物馆。旧时代,这里的中间一层是议会和行政办公室。底下一层是法院;地下室是监狱;最上面一层是为来此地开会的“领导们”休息和过夜的地方。一座小楼,包含了基本功能。<br />
<br />
<img src=http://i50.tinypic.com/15wxymg.jpg><br />
对比一下,新政府大楼<br />
<br />
<img src=http://i47.tinypic.com/2lm811y.jpg><br />
我们参加了一个tour, 进到里面。这是大厅,树立着安道尔的国旗。那张椅子是不许坐的,是古董和展品。我刚坐下,就被接待小姐叫了起来。再往里走就不许照相了。<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2yw8foy.jpg><br />
<img src=http://i45.tinypic.com/16kwdol.jpg><br />
议会大楼外的花园和纪念碑。这个纪念碑是纪念宪法正式生效而建立的。四面是人体形状,意喻国家的根本是人,人民。<br />
<br />
<img src=http://i49.tinypic.com/2rfq71s.jpg><br />
看见这个招牌,我突然想起来了,安道尔所在的大山,就是比利牛斯山脉。年轻时读书,总提到反政府的政治家和游击队,到比利牛斯山去割据。牛虻最后想动员主教蒙泰尼里和他一起进山革命,也是比利牛斯山。莫非安道尔人都是打家劫舍人的后代?<br />
<br />
<img src=http://i45.tinypic.com/241a72u.jpg><br />
乡村中的小教堂。靠山吃山,这里的旧建筑都像是由石头垒的。<br />
<br />
<img src=http://i47.tinypic.com/e8snlx.jpg><br />
最后一张,从山上看这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村庄。 其实它不仅是村镇,也是整个小小国安道尔的缩影。<br />
)
以前就听说,欧洲有几个小公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中世纪的风貌,安道尔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这些年一直想去看看。巴塞罗那离安道尔很近,两三小时的车程;所以在我们计划巴塞罗那的行程时,就选定了到安道尔一游。尽管玩过后,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古朴;但它许多别具一格的景致和文化,还是让我感到意趣盎然,不虚此行。
下面用文字和图片介绍安道尔之[
阅读全文]
昨天早上上班,换到高速公路后,看见前面的车的尾灯(taillights)没亮,(我上班早,天还是黑暗的)。稍微开快了些,追上前面的车,发现是HondaOdyssey,很新的。于是判断不是车有故障,是司机忘开车灯了。出于好意,想提醒司机一下,就把车向左侧开了一点,让前面的人能看见我的大灯,然后开关了几次大灯,借以提示司机,你忘记开大灯了。
等了几秒,没动静,[
阅读全文]
和多年的氧化反应。信徒们传说,这个神像很有法力,向她祈祷求助,多会得到保佑。所以,每天有成百上千的人排着长队,进到教堂圣坛前,把手放在保护神像的玻璃罩上,祈祷发愿。我们进去时,长队已经排到大门外。问儿子和太座,我们要不要也排个队,瞻仰一下宝物。他们说,这应该是信徒们做的事,你又不信教,看别的去吧。不排长队,当然就见不到黑脸圣母,多少有点“进宝山而空手归”的感觉;但也有了把这里称为“灵山”的念头。<br />
<br />
没进去就照不下相片;其实就是进去了,也不让照。外边的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我自己找来一张黑脸圣母神像的照片,放在下面。<br />
<br />
<img src=http://i50.tinypic.com/nfqx5v.jpg><br />
很奇特是吧。工做得很细,小耶稣的表情很可爱,圣母慈祥温柔,很触动人心的作品。<br />
<br />
下面几张是教堂的照片。<br />
<br />
<img src=http://i47.tinypic.com/sfwm5j.jpg><br />
正门。庭院很小,人又多,只能仰头拍。别看教堂不大,却是属于“basilica”一级的,就是说称得上是“圣殿”,就是因为有那尊神像。<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t5p0sz.jpg><br />
正门中间雕像的放大。是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u8q3r.jpg><br />
内部正面。中心的那个金色的神龛,就是安放圣母像的地方。这是个十分精致的教堂,据说堂内的藏品都是无价之宝。介绍上讲,这里还有一个图书馆,有30万册的藏书。其中的珍品,要数7世纪时用加泰兰文抄写的圣经。你说这里是不是圣“灵”充满?<br />
<br />
没亲眼看到神学的奇迹,却观赏和体验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奇迹。从修道院出来,看见正对面的悬崖绝壁当中,一条看着几乎直上直下的金属轨道,直通峭壁的顶点。“那一定是上顶峰的缆车”,我兴奋地大叫,“走,到缆车站,上到顶上看看”。<br />
<br />
<img src=http://i50.tinypic.com/oasr6a.jpg><br />
这就在修道院门外拍的缆车轨道的照片。这么陡,这么长的缆车线,还是第一次看到。又开眼了。<br />
<br />
<img src=http://i47.tinypic.com/2ecpyyo.jpg><br />
上到山顶,回头再看修道院和教堂,再看它们头上的岩石绝壁,再看远处几乎看不见的村庄和公路。从心里感佩古时和今时灵气充满的人们:他们怎么会想到在这绝壁中修道,他们又怎么会在绝壁中开出登顶的通途,真都是为了那个神?或着说是那个神给了他们多于常人的灵气?<br />
<br />
<img src=http://i46.tinypic.com/5otfu8.jpg><br />
身后是这几个大家伙,说他们像什么我都没意见。我们在山顶了,在山下照的那几个大牙,或锯齿,看似那么遥远;现在,他们就在我们眼前,不觉得那么陡。如果时间许可,我们还可以骑到他们的头上,享尽灵气。对Montserrat这个计划外的收获和结局,感到非常圆满:在最兴奋的时刻,结束了我们在巴塞罗那的旅游。<br />
<br />
下山,去安道尔。<br />)
距巴塞罗那大约50公里的西北方向上,在平原和丘陵的的环抱中,耸立着一群海拔1200多米的山峰,当地人称之为Montserrat,翻译过来,就是锯齿山。远远望去,山顶上的巨石,像一个个锋利的牙齿,刺向蓝天。这大概就是山名的来历。从山顶向下,整个山面是岩石构成的悬崖绝壁;和常见的峭壁不同,这里的悬崖是由一块块单独的岩石拼合起来的。所以从远处,能看到每块[
阅读全文]
教堂,为纪念坚持自己基督信仰而被罗马当局侮辱和杀害的处女尤拉莉娅。这是罗马天主教在这个地区的主教座堂,所以建设得气势宏大,庄严崇正,经典的哥特式样。下面一组照片,就是在教堂里外照的。<br />
<br />
<img src=http://i46.tinypic.com/2e1f5eh.jpg> <br />
教堂外景。国外大教堂很少像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那样有宽阔广场的,很多是挤在城市中心有限的地盘上。所以想给它们照一张“正面标准像”,还挺难的。后来我们去圣家族教堂,海之圣母玛利亚教堂,都没照出能表现它们宏大气势的照片来。<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9t1s3t.jpg><br />
圣女?的墓地,教堂的瑰宝。在主祭坛的正下方。<br />
<br />
<img src=http://i46.tinypic.com/3ctfs.jpg><br />
正门的装饰和雕刻。我喜欢看教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教堂同在的艺术和人文。<br />
<br />
<img src=http://i45.tinypic.com/2livktc.jpg><br />
拱顶和立柱,高大又庄严;不由你不感佩宗教的法力。<br />
<br />
<img src=http://i50.tinypic.com/119r02b.jpg><br />
有趣的是教堂内廷里养的这群“圣鹅”。不知它们是否知道,它们的地位和普通家里养的、野生野长的鹅们,是截然不同的。<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axk3dd.jpg><br />
老城哥特建筑间的廊桥。在这里,时光仿佛回到了过去。。。<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a3gjyc.jpg>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124h5ph.jpg><br />
另一个让巴塞罗那感到骄傲的历史,是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在这里留下了他的行迹。这是毕加索博物馆的大门和内庭。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是每周一次的免费展览时间。尽管等待的人们早就排起了长队,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站到了队尾。原本没什么艺术细胞,不能指望一次展览就把自己提高到有欣赏能力的水平,就算是开了一次眼界吧。<br />
<br />
<img src=http://i45.tinypic.com/mic2nm.jpg><br />
这些都是等着看毕加索展览的游人。不知我混迹其中,算不算是另类的“滥竽充数”?<br />
<br />
<img src=http://i47.tinypic.com/35b8fmb.jpg><br />
<img src=http://i50.tinypic.com/2hnq44l.jpg><br />
从说明看,这两幅画的原画,引起毕加索关注,并临摹,改画多次,最终成为他后期风格的代表作品。作为艺盲的混迹者,实在看不出高深之处。只好偷拍下来,就教高人。<br />
<br />
<img src=http://i49.tinypic.com/315jr14.jpg> mu<br />
海之圣玛利亚教堂。周围全是老建筑,前广场不到二十米长,只好躲到侧面斜照了。<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vknza.jpg><br />
和巴塞罗那大教堂一样,通天的大柱子。但细看,风格又不同。基督教文化,不谈别的,在建筑事业上,给人类留下的,就是数不胜数的经典。<br />
<br />
<img src=http://i47.tinypic.com/34ee2hu.jpg><br />
管风琴。音乐,是基督教的又一重要贡献。<br />
<br />
<img src=http://i45.tinypic.com/2i11n4h.jpg><br />
巴塞罗那市政厅。不大的广场对面,是地区办公大楼。我们去时,都过了开放时间。在这里,和在那个廊桥下一样,产生出思古的幽情。<br />
<br />
<img src=http://i50.tinypic.com/f4ntx2.jpg><br />
走出老城区,沿着跨阔的大道,就来到凯旋门旁。这不是一个很老的古董,但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完全用砖砌起来和装饰的。看了很多的巨石构建的大教堂,这一块块小砖拼起的红色建筑,也令人眼目一新。<br />
<br />
<img src=http://i46.tinypic.com/2zscyt3.jpg><br />
这是在海边现代建筑群中的一个画面。作为大楼装饰用的,是条大鱼,面向大海。从古到今,巴塞罗那人充满着创新精神,从而使他们的城市,一直展现着活力。明天,我们要同她暂时告别,去Montserrat,拜访深山中的修道院。希望在那里,能看到更神奇的景观。<br />
)
在我的博客里,有位网友就上篇《追星》发表评论说,到巴塞罗那看篮球的少见,应该去看足球才对(大意)。话说的在理,西班牙的足球,现在正处于巅峰时代。我们去时,今年的欧洲杯赛完不久,西班牙队再次夺得冠军。这样,他们连续拥有了一届世界杯和两届欧洲杯的桂冠,成为了真正的王者之师。到西班牙,真应该追一次他们的足球大星才是。本来是有这个打算,[
阅读全文]

这个周末,为出席一个婚礼,我和太座去了加拿大BC省北部的小城Smithers,中文该怎么翻译?----史迷舍死?舍死不敢说,但参加这个婚礼倒是有点舍己为人的意味。
新郎是我们小儿子的同学。他们不仅是同学,更是从学前班到高中毕业,一直在同一学校的唯一一对同学。由于孩子们十二、三年的朝夕相处,两家家长也成为了要好的朋友。两家冬天一起滑过雪;夏天一起野过[
阅读全文]

看完音乐喷泉表演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回到国家艺术展览馆。这次来的目的,不光是观赏馆内的艺术珍品,也为了到位于展览馆后面的奥运中心游览。巴塞罗那在1992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从那以后,巴塞罗那就多出了一个旅游景点----位于山顶上的国家奥运中心。
大概是男孩,又喜欢体育的缘故,我的两个儿子从不放过在距举办过奥运的城市参观奥运场[
阅读全文]

夏日周末,成千上万的巴塞罗那市民和游客,会集聚在由国家艺术博物馆,世界博览会等大型建筑组合的广场上,欣赏音乐和灯光陪伴下的喷泉表演。我们挺有福气,真好赶上;当然是不可错过了。
下面的十几张照片,就是在观赏音乐喷泉时照下的。眼前的大型水池中,水花伴随音乐起舞,色彩借助灯光变幻。我不停地按着相机的快门,一会儿就照了百张之多。可惜不[
阅读全文]
。可背景大环境,真不敢让人欢欣鼓舞。我看着有点魔怪的感觉(假如不想和不敢说是魔窟的话)。太座说的更简单:“看着害怕”。 <br />
<br />
<img src=http://i46.tinypic.com/do3wvp.jpg><br />
这是大型圣诞浮雕,在最高处,能看到站立的老人和半跪半靠在他身边的人,旁边有天使,意喻着上帝和耶稣。下一层的中间,是母亲和婴儿,代表着圣母和耶稣;周围欢乐的天使们,在吹拉弹唱,多么喜庆和祥和的时刻啊!用大型浮雕的表现形式,在教堂的主要进口处,把圣经的经典故事展现在人们眼前,本身就是神奇。<br />
<br />
<img src=http://i45.tinypic.com/245yp1y.jpg><br />
教堂的这一面,是风格完全不同雕塑。在高迪手下,历史变成了未来。耶稣的头型,被夸张地塑造成见棱见方;而那几个罗马军士,似曾相识。对,是在拉贝德拉(La Pedrela)大楼的楼顶上,被今天的人们认作外星人的那么一帮家伙。对圣经的认识,从一般到诡秘,我们听到过各类预言;不知高迪是否也在通过他的作品,告诉人们他对历史的探秘。<br />
<br />
<img src=http://i45.tinypic.com/jpg64k.jpg><br />
这些伤感的人,还有监视他们的士兵,确实不像是生活在2000年以前的那个时代。<br />
<br />
<br />
<br />
<img src=http://i50.tinypic.com/iz1dur.jpg><br />
<br />
<img src=http://i46.tinypic.com/2nhlx6c.jpg><br />
这些就是大树形状的柱子。在别的教堂,还真没见过。 <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2r76ljt.jpg><br />
再来一张远的,看看这些不同颜色的大柱子,暗红色的是直径最大、负重最大的中心柱子,有四根,支撑十字建筑的中心,将来代表耶稣的最高尖塔,就坐在这四根大柱子上;淡蓝色是中层的,每个红色旁有两根;最外边是白色柱子。不光形状雄伟,色彩也非常谐调。<br />
<br />
<img src=http://i50.tinypic.com/2a4zind.jpg><br />
这是主祭台,非常简明亮丽。十字架和受难的耶稣很醒目。<br />
<br />
<br />
<img src=http://i50.tinypic.com/mbs6eq.jpg><br />
主祭台正对的大门,是用青铜铸造而成。上面用五十多种文字,写下了同样的一段话:主赐给我们今天所需要的饮食。原来基督也懂,民以食为天。古老文化,都是那么朴实。 <br />
<br />
<img src=http://i45.tinypic.com/14mbc6t.jpg> <br />
从塔楼上看外墙上的雕塑。这是在耶稣受难一侧,信徒在哭泣。<br />
<br />
<img src=http://i45.tinypic.com/15i55zr.jpg> <br />
试着从大楼的缝隙中,照下八个尖塔和将来两个主付正塔的塔基。这是我能找到的最好角度了,大家有个印象就是了,希望大家都能亲眼目睹这个教堂的独特风采。<br />
<br />
这篇就到这儿。明晚要和八家朋友出去camping 四天,匆匆把这篇赶出来,等回来后再继续,谢谢。<br />
)
巴塞罗那有两所超级大教堂,可以名列世界著名大教堂之林。一所叫圣欧拉利娅大教堂(TheCathedraloftheHolyCrossandSaintEulalia),名字为纪念圣女圣欧拉利娅。因为是罗马天主教在巴塞罗那地区的主教教堂,人们也称它为巴塞罗那大教堂(BarcelonaCathedral)。有关它的故事,我以后还会谈到。今天要着重说的,是另一所著名的教堂,叫圣家族大教堂(TheBasilicaofSagradaFamilia)。它比巴塞[
阅读全文]
的大门。看看这两个大拱门,在周围都是“标准”建筑的城市楼房群中,是不是很显眼,很特殊?还有那些金属的装饰,让人感到一种力量,钢铁的力量。<br />
<br />
顺便说说这个Guell,古维尔。他是当时的大工业家,百万富翁,也是高迪的雇主。是他为高迪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高迪居住在他的私家花园里。所以,今天在巴塞罗那,在用Guell 命名的建筑和公园里,都能看到高迪的影子。<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6telgo.jpg><br />
这是Guell Park 的主进口,高迪庭院的代表作。以下的六张照片,都在这个公园里照的。<br />
<br />
<img src=http://i50.tinypic.com/2wg95c9.jpg> <br />
马赛克屋顶<br />
<br />
<img src=http://i49.tinypic.com/esly4l.jpg> <br />
碎石堆砌的石柱<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2aexj4n.jpg><br />
碎石堆砌的 石拱<br />
<br />
<img src=http://i45.tinypic.com/14v0aao.jpg> <br />
大平台。平台的前沿,是像波浪一样的曲墙,也是用马赛克装饰表面。<br />
<br />
<img src=http://i48.tinypic.com/358xxc9.jpg> <br />
又一处房顶,就像童话故事中的森林中的小木屋。<br />
<br />
<img src=http://i47.tinypic.com/2a0gwly.jpg> <br />
这张是在公园里高迪的故居中照的。他自己设计各种家具,这个马桶盖在那个时代,肯定是独一无二的。<br />
<br />
下面是 La Pedrera 大楼。(拉贝德拉),高迪的又一处设计。<br />
<br />
<img src=http://i46.tinypic.com/r2rbzt.jpg><br />
外景。你看它是否有点怪异?那个时代的建筑师,哪个会有这样的构思?它更惊人的地方,是楼顶上烟筒和楼梯间的特异造型。<br />
<br />
<img src=http://i47.tinypic.com/2ezsdup.jpg><br />
人物造型1,肯定不属于他所在的时代。<br />
<br />
<img src=http://i45.tinypic.com/2r5t9fk.jpg> <br />
人物造型2,外星人入侵?<br />
<br />
<img src=http://i47.tinypic.com/30w59wp.jpg><br />
人物造型3,领袖和卫兵,属于哪个世界,我不知道。<br />
<br />
<img src=http://i50.tinypic.com/zx6sl1.jpg> <br />
人物造型4,今天的好莱坞大片,不知是不是借用了他的想象。<br />
<br />
<img src=http://i49.tinypic.com/358xevs.jpg><br />
这些应该是战败一方的的士兵,高迪不惜用那些马赛克来丑化他们。<br />
<br />
<img src=http://i46.tinypic.com/epf9tc.jpg> <br />
在顶楼里的红砖拱顶。主办单位在这里有一个展览,详细介绍了高迪的代表作品。其实,单就这个顶楼而言,本身就是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br />
<br />
<img src=http://i46.tinypic.com/2rd99pc.jpg> <br />
Casa Batllo (巴留之家),另一处带有高迪标签的建筑。看看右边的屋顶,像一条横卧的大鱼。<br />
<br />
如果你觉得这些照片确实能显示高迪的与众不同,那么,下一篇,我会介绍更震撼的高迪经典,就是那个一百多年尚未完成的圣家族大教堂。<br />
)
到巴塞罗那,不能不谈到高迪,因为这个城市到处留下了高迪的身影,高迪的智慧。更有甚者,有的旅游手册上,干脆把巴塞罗那称为“高迪的城市”。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故事。
高迪,西班牙建筑设计大师,艺术大师。生于1852年,1926年死于巴塞罗那。他的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巴塞罗那市内,所以,到巴塞罗那来,不参观他的杰作,真可谓“进宝山而空手归”。那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