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易的思考

一个以思考为娱乐的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几千年来占据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头脑的人生观。我个人认为,这短短对称的两句话,概括了这世界上最功利,最误导的人生观念。以下便从“动机”和“方法”这两方面来简单地分析一下这个极端愚蠢的思想。首先,“人上人”二字,道出了人生奋斗的全部动机-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当“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上人”。这其实是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艺术有思想吗?艺术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清“艺术”和“思想”的概念。 我自己对艺术的定义,在“生命的形式”一文中有相对详细的阐述。(我对艺术的定义)简单地说就是:艺术是用来表达我们的感性存在的媒介。而对思想,我的定义是:思想是人思考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过程包括对外在世界(包括人自身)的观察,综合,逻辑推理等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很多人混淆“诚实”和“老实”(或者说“憨厚”),也分不清“智慧”和“狡诈”的区别。之所以这样,大约是因为这些人要不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所以不能狡诈,或者自己可能聪明,但确选择了“狡诈”以便为自己的功利人生谋利。
我认为,在“诚实”和“憨厚”之间,在“智慧”和一般的“聪明”(以及“狡诈”)之间,有一道非常清楚的却被忽略了的界限。这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这两天连续听到两个中国艺术圈发生的重要事件:1,艾未未,著名艺术家失踪,多半是被官方拘留;2,张晓刚的油画“生生不息的爱”又再拍卖行创出新的世界纪录,售价为超出千万美元。 两件事反差之大,令人深省。就在不久前我对艺术家和思想家之间差异作了一些思考。我的主要观点是,作一个艺术家不难(如果有天赋的话),因为艺术的内容大多不涉及政治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读高中时,我在一天之内像读悬念小说一样读完了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但却花了很长的时间读完“亲爱的提奥 -梵高书信集”。记得我每次翻了一页都听见自己说:慢下来,不要着急,慢慢消化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似乎,我越早读完此书,就会越早地失去和梵高同在的喜悦。 
梵高以他的画猛击这个世界,他以他的语言深深打动我的内心。如果我们承认语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如果有一本书我能一遍又一遍地读的书,那就是由达芙妮·杜·穆里埃写的“吕蓓卡”(又译“蝴蝶梦”)。我20多年前就迷上了这本书,一直想写评论,但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机会。现在有点时间,先记下一点点心得。
“吕蓓卡”写的是关于一位年轻的女士嫁给了一个富翁的故事。出身贫寒的女主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闻名的“曼德利“”庄园的主人-德·温特,并在一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自己不成器,就怪父母,这种人最没有出息!”前几天和一个中国人不小心谈到中国的两代人关系,此人说了这句话。还有一次,在一个友人的吃饭,我感叹现在的父母在儿女身上花的心血很多,不像当初我们的父母,心思都不在儿女身上,友人的母亲脱口就是一句:你是怎么长大的?大凡,中国的父母,只要没把儿女肉体打残,或者逼成精神病,就可以被誉为“养育之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尖酸刻薄”,大约就是中国人普遍对鲁迅的诠解了。可就是这个“尖酸刻薄”的鲁迅,却是中国文人中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的一个喊出了“救救孩子”的(文)人。 中国文化讲了几千年的“仁义”,看来似乎是很讲究“善良”的了。“仁”字,是由“二人”组成,即“善良”必定是发生在两人之间*,即是要善待他人之意。可惜不幸的是,这“两人”之中是绝没有孩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聪明”(smartness,orcleverness) 在汉语中,“聪明”本来是指耳聪目明,有智慧的意思,但在一般的人的应用中,却多指一种优良的的左脑功能。它包括记忆力,计算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所以以下就是基于这个“大众认识”的“聪明”而做的分析。 仅仅禀赋良好的左脑功能的“聪明”人在事业上可以成为几乎任何一门以技术性为特征的专业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1-03-21 13:32:32)
自己没主意的人,最希望别人给自己出主意。自己没头脑的人,最希望有一个有头脑的人来彻底取代自己的头脑。这样的人在困难中,最需要的就是所谓“建设性”的“意见”,即,“不要光是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你给我说清楚我究竟该怎么做!帮忙要帮到底!”
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民族,也就是这样要求思想家的。所以很多中国人读鲁迅,发现通篇都是批评,批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