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朋友老大年龄和我老二差不多,他们在同一个中学。朋友家几年前从中国搬过来的,儿子在中国初中毕业来美国上高中。今年在高三,非常活跃,在他们学校发起了ChineseClub,给同学们介绍中国文化。他说Club有很多成员,但华裔学生很少,主要是白人拉丁裔和菲律宾裔为主。虽然学校的华裔孩子很多,但华裔孩子好像都故意要远离中国文化,都不来参加他的ChineseClub。学[
阅读全文]

我从小就喜欢游泳,成年后就一直坚持用游泳来锻炼身体,觉得只要经常游泳,健康就不会有问题。
然而50岁后,体检指标说我胆固醇偏高。坏胆固醇和好胆固醇都很高。医生说男性很少有我这么高的好胆固醇(80-90之间),但还是需要降低坏胆固醇(我的大概130-140)。医生建议吃降胆固醇药,或者不吃红肉和海鲜等。有个医生推荐举重训练。是药三分毒,我尽量避免。不[
阅读全文]
传统美国风格的聚餐和传统中国风格的聚餐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风格:热狗汉堡烧烤。去超市买热狗汉堡肉饼和面包,烧烤炉烧起火之后,把香肠和肉饼放上去烤熟,然后夹着面包,放入一些调料酱和其它蔬菜,就可以吃了;
中国风格:四菜一汤(或者更多),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大量的刀工,精细的调料腌制,巨大的人工精力的投入。客人来了对主人的厨艺赞不[
阅读全文]
下面是一位朋友转发的:
------------------------------------------------------------------------------------------------------
周末在朋友家聊得正欢,老婆却要赶着回家。只好中断Party回家。我问老婆什么事情这么赶急,她说要回家包饺子,因为包饺子很费时间。
我一不小心就说漏了嘴:饺子是中国文化最大的糟粕: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也损失了蔬菜的营养。新鲜蔬菜和肉类,烧熟了直接[
阅读全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四周无敌,失去了竞争的动力,没有像欧洲小国家那样为了竞争而发展航海技术,去海外掠夺资源来和邻国竞争。中国历史的科举考试制度,器重文学人才,忽略科技人才。今天的高考制度仍然延续了科举的缺点,注重所谓“全面发展”,就是各门功课成绩总分都一样(以前是100,后来是150)。天才一般都是非常偏科的,就是他们的大脑大部分用在一[
阅读全文]
近年有很多中国人开始否定中国历史上的辉煌,说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是落后于西方,从来没有走在西方前面。否定中国的四大发明,甚至否定汉字的优越性,反而推崇原始的拼音文字更有利科技发展。他们的结论是:中国人,东方人永远赶不上西方,注定要跟从西方人的领导。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胡言乱语,吹牛不打草稿的成本大大降低,任何人都可以无视历史事实来胡诌。[
阅读全文]
大家应该都熟悉这样一个情况:每当你有一个新点子的时候,反对派(家长或者老师)就会用这句话来打消你的热情:别想什么洋心思了。
言下之意,创新精神属于西方“洋人”的。新点子都被冠以“洋心思”-那是西方人的品质,也是他们的擅长。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多,但生活方式都出奇地相似。“跟风”是中国人最普遍的特点-在海外的华人[
阅读全文]
因为西方的传统宗教鼓励生育,因此很多人觉得生育率和宗教有关:宗教文化浓郁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高,世俗化高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低。但其实这是一个假象,世俗化和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成正比,而国家的发达程度和生育率成反比。因此真正导致生育率下降的是国家的经济发达,而不是宗教文化的下降。
一个很好的反例就是韩国:韩国是东亚国家基督教气氛最浓厚的[
阅读全文]
大家知道的一个常识就是独生子女相对难以相处一点,而最新研究把独生子女的坏处量化了:是在婚姻家庭方面,独生子女更加习惯独处,更加倾向不结婚,而且结了婚也更加倾向离婚。而多一个兄弟姐妹,则可以降低11%的离婚率。原因很简单:兄弟姐妹一起成长过程,就是学会和他人磨合包容的过程,是一个今后成年婚姻生活的实习机会:
Growingupwithsiblingsmakesyoulesslikel[
阅读全文]
昨天因为电影特价,就带老二老三去看Barbie电影。老婆从来对电影不感兴趣(只喜欢在家看中国连续剧),从小都是我带孩子们去看电影。今年老大去读大学了,老四对Barbie不感兴趣,老五太小,怕她在电影院烦了后闹,就只带了老二老三,分别是高中初中生。
电影故事开始不久后Barbie开始出现变化,说大腿上开始长cellulite。孩子们转头问我Cellulite是什么?我小声解释说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