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炉匠手记

我历尽沧桑,上过兵团.又洋插队.现在生活稳定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几年来断续写了一些. 贴上来与大家分享.
博文
(2007-03-06 20:25:56)
                ·小炉匠·  一提到磁悬,大家马上想到磁悬列车。但炉匠这里讲的不是列车磁悬技术,而是把几块磁铁巧妙地摆在一起,把另一块磁铁托在空中的现象。这种技术不耗能不用电,全靠个巧劲儿。磁悬列车虽然神气却绝没那么巧,一停电就只能呆在铁轨上,寸步难移。  人类有史以来就知道磁铁拥有神奇的力量。两块磁铁不但能相吸亦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7-03-06 20:21:55)
                ·小炉匠·  这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故事了。那时北京比现在小,中关村是郊外的一个几户小村,周围到处是庄稼地,果园和坟地。红楼区是中关村最早的建筑群,中国科学院的宿舍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建成。在那“日产千吨钢,亩产万斤粮”的日子里,共和国的领导者大笔一挥,就在北京西郊的农田上绘出了未来科学城的蓝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2)
                ·小炉匠·(一)更加“悠悠忽忽”初到兵团第一天,路远赶不到连队,天晚了借宿在营部。大姑娘们都被老乡们一个个抢到自己家的热炕头上去了,剩下一帮小伙子就到营直属班睡大通铺。炉匠手慢,没抢到铺位。这时见一当地青年招呼,就跟他转过走廊走进一间小屋,半铺炕收拾得十分干净整齐。原来这是营首长的宿舍。那青年是营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小炉匠·  机务排就是农场中驾驶和维修拖拉机的小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沿用解放军的建制,管农场叫“团”,分场叫“营”,营下是连,连内的建制有排和班,比如农工排、机务排、炊事班等。  东北地广人稀,兵团一个连要种上千公顷的地(一公顷合15亩)。几百口人种这么多地,非机械化不可,拖拉机是耕作的主力。除了春种秋收,夏天中耕外,拖拉机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们这一代人在1969年初中毕业的时候去的东北建设兵团,大多数人在1976年左右回到北京。三十几年后,大家聚会时还都一致认为那几年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许多人在自己的简历中骄傲写道“1969-1975,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工”。好像这农工比其后的三十年内升官发财当老板的光辉经历都重要。在我们这批人已经开始开追悼会,恭维对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6年底,回国时去母校探望了老师。两位老师都是须鬓苍苍,世事早都看得轻了。席间酒过三旬,菜上五味,两颊微薰之时,就兴致勃勃话起了当年。话说1940年代,张先生留洋学成归国。年轻志大,要在国内开展实验生理学的研究。就与同伴林先生相约,共同在协和建立实验生理学。40年代国际生理学研究的一大潮流就是研究的体内的稳态和激素的调控。张先生带回的题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1]
[2]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