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2009-01-01 15:03:24)
http://music.guqu.net/fujiao/3044.html
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
南无归依金刚上师。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http://www.foen.org/article.asp?id=1951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1-01 15:01:23)
http://luzifur.pixnet.net/blog/post/9741255第一、誠心懺悔。欲消業障者,必先誠心懺悔,痛改前非,對自己的過去慚愧及難過,虔心懺悔是第一要件。
若人生有一功抵一過的想法,反正可以相抵何必擔心再犯法,若存此念,試問這是虔心懺悔、流淚痛改前非的心態嗎?這樣是消不了業,反而加重罪障。一個人是否真實的懺悔,立誓不犯?騙得了自己與他人,騙不了冥冥之眼吧。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http://www.dymf.cn/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31&page=1
开示:过失   在末法时期修行,会有无数的违缘与障碍,我们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正知正见,这种强大的力量足以将我们好不容易对佛法、对修行生起的一点点信心摧毁或淹没。所以修行的初期,不要妄想去救度众生,只要把自己修持好,就是救度众生了。
  我无数次地说过,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http://www.xuefo.net/show1.asp?id=3515
索达吉堪布:吉祥卧&昼夜二修法  睡眠时应保持什么威仪呢?结束了一天的闻思修行和修持善法之后,晚上入睡时,应像怙主佛陀4月15日示现涅槃时的吉祥卧一样:右侧下卧,以足压足,右手垫在右脸颊下,左手放在左腿上。以这种卧式入睡,即使突然离开人间,也不会堕入恶趣当中。莲花生大士在《六中阴》中再三地宣讲:“任何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於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
??世欲读书,绝无敬畏。晨起则不加盥漱,登厕则不行洗濯。或置座榻,或作枕头。夜卧而观,则与亵衣同聚;对案而读,则与杂物乱堆。视圣贤之语言,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源自:http://www.duozhiqin.com/forum/archiver/?tid-31310.html
普贤菩萨有十个修行大愿,其中一个叫「随喜功德」。修行随喜功德,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等有著同样的重要功德,我们随喜赞叹他人的成就好事,如同礼、念佛、诵经一样,都是了不起的修行功课。什麼是随喜?别人出钱作公益,我多少帮一点忙;别人作了好事,我乐见其成;别人有成就,不起嫉妒的心,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净空法师的简要必生十念法,为净土宗学佛之人今后修行的常规。现说明如下:
自修者,每天中九次之念十声佛号法。每天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每次称念十声四字“阿弥陀佛”或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原有日常定课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讲经、开会、聚餐等无特定仪轨之集会,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诸位仁者: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  在佛住世时,没有这部经;在古印度也没有;这部经是唐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期间才有的。当时他走了三天三夜、断粮断水,后有野狼跟踪,在这种情况下昏倒在地。当他回忆起这段故事时,最后一念是“我必死无疑”,“我肯定不行了”。当他再次醒来时,看到一位老者在他身边,而且给他备足了干粮和水。唐玄奘就问老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早课:九点至十点晚课:八点至九点仪轨:莲池赞弥陀经弥陀赞赞佛偈念佛号三皈依回向文早晚课内容如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恳请在UC大厅参加念佛的各位莲友及各净土家园群里的莲友累劫累世的父母师长、六亲眷属以及十方世界我们所有的亲人都到这里来,包括曾被我们有意无意所伤害过的一切众生,你们也都是我们的亲人。也就是身处地狱道、饿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说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及不至诚。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