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正面回答你的问题,因为这样的疑问最好自己去找答案,争论对于认真和严肃的人来说就是浪费时间.
首先定义”迷信”和”知道”.”知道”是自己真的比较深入的了解;迷信是表面的极浅显的认知,是道听途说的了解.从你文中读到的感觉,你对于佛教的了解是”迷信”这一层.如果我们评价中医的医学地位,应该是由历史上那些中医大成者来定位,想认知[
阅读全文]
最近读了不少佛法与灵性的书籍故事,很是着迷,翻出以前曾凑诗坛热闹写过的打油诗,发觉早已有佛缘,只是自己不知道,当时写着玩的,现在读来感觉就是自己的生活历程。等养好孩子们后,真心发愿去修行啦:)
《秋恋》
一声叹息万重山,遥忆枫下影姗姗。
秋风轻扬裙裾起,长发微撩眼儿弯。
落叶盈盈执手看,细语喃喃交颈谈。
募然惊觉弦月上,踏袜[
阅读全文]
我对于佛法开始接触是因为"存在无法说"的贴子,后来因为一灯还有石凳和niersi的偶尔的贴子,感兴趣了就开始了大量的阅读,很多理解不一定对,我身边没有修佛的人,写出来一些感想与大家讨论.
佛法里有"正念",正念就是要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安住当下,清楚明了自己的身心内部和周遭正在发生的情况。
就如建造房子的时候,一旦大的框架方向[
阅读全文]
曾与孩子们讨论,怎样才能感受到上帝呢?需要功课全A么?需要更努力更乖巧更漂亮么?这些都不是条件,只需要我们安静几分钟,向上帝说说心事,说说希望,说说恐惧,想想圣经里的教导,慢慢学着去做就够了。
一个人不可能用逻辑推理去证实上帝存在的可能性,然后再去信仰它。逻辑在此很少用处。只有全然的臣服,绝对的信任交托,才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神的存在[
阅读全文]
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做个常规实验,导师在一旁说:现在按照规则完成这个实验,你们要花两天的时间。半年后再来看看你们用多久做完,如果还是两天,你们应该考虑转行。后来理解了,实验的每一步背后都有一定的原理,深刻理解了那个原理,就知道轻重缓急,知道哪一步的可增可减,如果准备得当,两天的实验流程可以缩短为一天。这么多年,也没折腾成一流的科研人[
阅读全文]
早上送孩子们上学,不留神错过一个路口,就绕了一个远道,恰好经过当地的"GoldClub",carpool的小男孩叫到GoldClub,女儿接下来的反应是赶快遮住弟弟的眼睛,连忙说不要看,不要看。
我有些惊讶这两个11岁的小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是GoldClub。内心有些遗憾。多年来我们经过这个夜总会,孩子们并不曾留心。假如她们看到艳丽的女子,估计也会认为只是漂亮的阿姨。就如[
阅读全文]
最近读了一些古文经典,竟然感觉自己都变的智慧了,在家里教训孩子们的言语都上了一个档次,真是意外的收获,一定要炫耀一下。
我的大女儿有一次与两个男孩子起冲突,被气哭了。其中一个男孩是比较出名的淘气,女儿已经不只一次被他惹恼了。我女儿性格不太通融灵活,傻乎乎的。多次提醒她少惹那个男孩,如果一起玩,不要与他太多争执,她总是忘掉。这次[
阅读全文]
虽然从小就听人聊佛法,但真正读佛经是最近的事,读的很惊讶,颠覆了以前的认知,所以道听途说所得总是浅。
读佛经与第一次读圣经的感觉不一样,我是把圣经当小说来读,而且一直怀疑圣经的真实性,直到我读了王凤仪的故事,开始接受了圣经。读佛经,里面的故事更是玄幻,但我很少想到去怀疑。
先说一下我一直很得意的一件事。炒股的大都知道缠中说禅[
阅读全文]
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因为现"观缘起"而成佛,读到这个"观缘起"觉的有趣,就象交朋友恋爱结婚的经历啊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以无明为缘而有行,--世间陌生彼此不相识,各自按着自己的方式生活。冥冥之中偶然相遇。
"以行为缘而有识;---偶尔一次入眼之后,似乎很容易看到这个人了。
"以识为缘而有名色"--见多了,就开始留意[
阅读全文]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本来还很担心自己曲解经典,细想一下,孩子们在异国长大,中文都说不流利,可能一生都不会去读<道德经>,不管对经典[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