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热呀,人满为患。又热又挤,又没水。外婆一提到香港,就是一句;“西跨等西跨”。屁股挨屁股。这是一位香港邻居的口头禅,大家等水时,她就说。外婆没想到,一个甲子以后,我们村,我们所有亲戚的村庄,都是西跨等西跨。我问妈妈,在香港你们怎么办呢?说什么话?普通话还没流行。广东话你们不会。只会说闽南话。妈妈说,外婆会一句半句,因为她识字。[
阅读全文]
外婆一家1938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外曾祖母正要出门去洗衣服,突然听到一声炮响。日本人上山了,日本人来了!多时的担心成了现实。外曾祖母立即把手中的一大筐脏衣服一撂,搁在走廊边。马上带领全家逃难。外曾祖母正在二女儿家里。事实上,她总是轮流在两个女儿家。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吕宋。她的二女儿是我的外婆。外公在南洋。外婆正在坐月子,阿华阿姨还有一星期[
阅读全文]
首都博物馆首博真的是一个惊喜。很现代化的一个建筑,展品也丰富。虽然免费,却要事先登记。我没有登记,也进去了。那个年轻姑娘和善地说,下次要记得登记。仔细地欣赏那些远古的陶器。记得在大英博物馆见过一个中国的陶器,六千年前的,真是惊艳。尖底的双耳陶罐,在河中注满水是会自动站立。这时,有人问我需不需要义务导游,是个五六十岁的斯文女士。我有[
阅读全文]
在地铁上进了地铁,如往常一样拥挤。咱们挤车还是有经验的。今天一进去,脚下一虚,无立足之地了,整个人直挺挺地跪了下去,啪地一声,双膝着地,眼睛直直对着坐在座位上的人。那双眼睛一惊,旋即镇定下来,转向一边。。后面紧跟我的那个男青年一把把我拉了起来,嘴里说:“小心点,被人踩上就麻烦了。”他左转,往车厢里面挤过去。我向他道了谢,却不能看见[
阅读全文]
地坛作家史铁生去世了。去了趟地坛。下午时分。知道地坛荒凉。但是没有看到野草,心里有点失落。以前读《我与地坛》,记得最清楚的是一滴露珠。一滴露珠挂在清晨的小草上,在太阳下晶莹透亮,轰然一声坠地,激起万丈光芒。读了心里感动,觉得人生不能放弃。想起我们家乡一句话,叫“一枝草,一点露。”,天无绝人之路之意,再卑微的生命也有活路。园子太大,[
阅读全文]
按图索骥平沙落雁妹妹曾经贴了北京小吃的帖子。决定就去第一个,桂林米粉店。安定门内大街157号谢家胡同。果然找到谢家胡同,走到底也只有九号,不知157号在何处。幸好是一条热闹的街,胡逛了一阵,也奇乐无穷。最后终于领悟过来,是安定门内大街157号,Corner谢家胡同。157号却人去楼空,倒店了。肚子也饿了。看到一家清真爆肚店。清真爆肚店正想吃爆肚。这家挂着[
阅读全文]
军事博物馆头天直奔军事博物馆。因为有一回在电视上看了西人做的一个片子,专门讲中国古代兵器的。真是气势磅礴,攻城有方。大量地使用了鞭炮和机械。不知为何没有发展成飞机和大炮。这回就是去参观那些兵器的。赶到那远远一看,大名是“革命军事博物馆”,心知找错地方了。既来之,则安之。是个花了大钱的地方,肯定值得一看。果然好个宫殿,冬暖夏凉。门票[
阅读全文]
南洋故事之五–等待梅尔2010年圣诞节前,东部的二表舅转来了一封菲律宾的Email。Email出自于梅尔,一个陌生的名字,一个亲人。年轻人梅尔马上要移民加拿大了,选中了我居住的城市。梅尔的外婆和我的外公,是从小相依为命的亲姐弟,从乡下,到南洋,从不分离。从梅尔的Email中,我头一次看见了姑婆和外公的英文名字,是闽南语发音的。我心一热,眼也一热。姑婆与外公[
阅读全文]
南洋故事之四–外公(下)阿公的生意老也做不起来。阿公是很精明强干的。1936年回乡安厝,种花种树,与人交游往还,轰动四乡时,才二十五岁。姑婆一家却生意蒸蒸日上,子孙繁茂。姑婆最后帮阿公开了一家布店。阿公经常彻夜不归,生意越做越小。阿公跟女人了吗?姑婆侦察了,阿公没有跟女人。阿公他抽上了鸦片。我们小时候说到到阿公的时,总会说到他的爱漂亮,会[
阅读全文]
南洋故事之四–外公(中)可是阿公当时还不知道。他当时唯一的不足的是,刚刚出生的妈妈是个女孩。阿公的签证是有期限的,一年。家里需要个男孩。妈妈马上被断了奶。吃的是美国奶粉。婴儿期的妈妈吃得又白又胖。妈妈每次说起时都带着赞叹的口气,好像她亲眼看到了一样。74年过去了,这种故事又再次上演。不过与南洋无关了。这回回国,有个表亲的女儿一出生,就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