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芦随笔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能够思想。
个人资料
思芦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习近平品性的六个特点 2020年不寻常,中国大事频发,疫情未平,水灾又起;香港动荡,美国制裁。在这关键时刻,一反常规,习近平却从第一线神隐。习越来越像晚年毛泽东,深居简出。媒体猜测习近平可能陷入“决策疲劳”,面对内外复杂的局面,习采取逃避心态,表现为瘫痪和恐惧。就像甲午战败后的光绪皇帝,一反战前的亢奋和频频下诏,光绪把所有的兵书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2)
普林斯顿教授揭民主党种族歧视史 塞尔吉·克莱纳曼(SergiuKlainerman)是普林斯顿大学Higgins数学教授,麦克阿瑟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的外国院士。约翰·隆德里根(JohnLondregan)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7月16日他们在《NationalReview》上发表了一篇“取消文化的逻辑把‘民主党’扔进历史垃圾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2)
反川编辑也不被容忍被迫辞职 AndrewSullivan是《NewYorkMagazine》的资深专栏作家。他和《纽约时报》的巴里·韦斯都在7月14日辞职。Sullivan自称一直强烈反对川普、倡导婚姻平等,支持毒品合法化,主张犯罪司法改革,财富重新分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警察改革,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以及保护跨性别者不受歧视的法律。他自称是巴拉克·奥巴马的主要支持者。打算在11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编辑辞职揭露《纽约时报》内幕 巴里·韦斯(BariWeiss)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编辑。7月14日,巴里从纽时辞职。她公开了自己的辞职信,批评纽时背叛了新闻标准和原则。巴里也是哈泼杂志发表的的呼吁容忍和言论自由的公开信的153名签署者之一。巴里自称立场是“左倾的中间派”。
2016年大选前,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美国主流媒体全部看好希拉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民权法有缺陷,私企老板向暴民低头 一个虚构的案例:某私人公司的雇员A在推特上发贴支持“Blacklivesmatter”,而员工B针锋相对地回帖支持“Alllivesmatter”,引起争论。事情闹大了,两人都被这个公司解雇了。于是A、B都将该公司告上法庭。结果雇员A胜诉,因为《民权法》第七章规定任何公司都不能解雇员工,因为他们的种族,肤色、宗教、性别和原始国籍、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左派们也看不下去了,呼吁言论自由 取消文化(cancelculture)是一个网络新词,指以抵制和解聘对待异见者的流行风气。150多名左翼作家、艺术家、记者和学者在左派刊物《哈泼斯杂志》(Harper'sMagazine)上发表标题为“关于正义和公开讨论的公开信”。呼吁容忍和言论自由。
信中认为:目前的左翼运动“为了维持统一意识而倾向于削弱公开辩论的规范和对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7)
读书札记大陆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 谢泳是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致力于近当代知识分子研究。他的《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辑录了他的关于当代知识分子的文章,揭示了很多轶事。
晚年冯友兰写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其中第七册(又叫《中国现代哲学史》)在大陆不能出版,原因不明。有说是因为对毛泽东的评价,有说是冯说中国不是社会主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著名记者谈美国的言论自由 约翰·斯多塞尔(JohnStossel)是一位获奖新闻记者,畅销书作家,曾供职于ABC新闻和福克斯电视台。他曾获得19项艾美奖和5项“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大奖。6月20日他在creators.com发表文章“新的言论审查”,对目前美国的言论自由担忧。
说出你的想法?太危险!您可能会被解雇!
您可能听说过《纽约时报》的一名编辑辞职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一个美国教授谈推倒塑像和言论自由 乔纳森·特利(JonathanTurley)是乔治华盛顿大学Shapiro公共利益法教授,6月23日在TheHill上发表文章:“塑像的倒塌带来了更多的对言论自由的攻击”。原文见:
https://thehill.com/opinion/civil-rights/504033-the-destruction-of-statues-comes-with-more-attacks-on-free-speech
这样的场景每晚在电视屏幕上播放。在波特兰,一面旗帜包在乔治·华盛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读书札记:美国的言论自由空间越来越窄
看完《通往奴役之路》,对古典自由主义产生了兴趣。接着读《论自由》(OnLiberty)。《论自由》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StuartMill)写于1859年的一本古典自由主义集大成之作,设定了自由主义的根本道德基础。100多年过去了,中国还在朝着书中的目标艰难跋涉,甚至还没达到三百年前洛克在《政府论》(1689[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