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法新<br><br> 新华网华盛顿12月17日电(记者 李学军 赵毅)美国总统布什17日在弗吉尼亚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发表演讲时表示,他支持俄罗斯向伊朗提供核燃料,俄罗斯向伊朗提供核燃料表明伊朗没有必要掌握铀浓缩技术。 <br><br> 布什称,如果不制止伊朗的铀浓缩活动,伊朗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将对和平构成威胁。 <br><br>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德罗当天也称,既然俄罗斯已向伊朗提供核燃料,伊朗就没有理由自己进行铀浓缩活动。 <br><br> 据伊朗媒体17日报道,伊朗副总统兼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加扎德当天证实,俄罗斯向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提供的第一批核燃料已运抵伊朗。 <br><br> 美国不断指责伊朗在民用核能的掩护下从事秘密研制核武器活动,伊朗对此予以否认,并强调和平利用核能是自己的权利。)
布什表示支持俄罗斯向伊朗提供核燃料
2007年12月18日新华网
俄罗斯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12月17日宣布,俄方向伊朗提供的第一批核燃料已运抵伊朗布什尔核电站。这是一名俄罗斯女技师在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检查设备的资料照片。(2007年4月3日摄)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华盛顿12月17日电(记者李学军赵毅)美国总统布什17日在弗吉尼亚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发表演讲[
阅读全文]
以色列驻华大使:中国奇迹始于毛泽东时代
2007年12月18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日前表示,中国领导人带领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史无前例,中国有许多优秀的领导人,以集体领导的方式,创造性地把中国带入21世纪。他强调,正是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开始了奇迹般的建设事业。
《中国青年报》引述安泰毅的话说,中国和以色列很像,两[
阅读全文]
以色列驻华大使:中国奇迹始于毛泽东时代
2007年12月18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日前表示,中国领导人带领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史无前例,中国有许多优秀的领导人,以集体领导的方式,创造性地把中国带入21世纪。他强调,正是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开始了奇迹般的建设事业。
《中国青年报》引述安泰毅的话说,中国和以色列很像,两[
阅读全文]
外长唱反调称默克尔见达赖不代表德国外交
2007年12月18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17日就总理默克尔接见达赖喇嘛、德国对华政策表示,媒体过于炒作总理接见达赖喇嘛的事件了,他不认为这件事代表着德国这两年来的外交政策。
《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在过去几周里,施泰因迈尔和默克尔之间在外交政策上似乎有些分歧。特别是在接见达赖[
阅读全文]
苏丹中资公司频频遇袭官媒暗示背后有文章
2007年12月18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不到两个月,中国石油苏丹分公司就感受到了苏丹反政府组织的威力。《国际先驱导报》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国和苏丹之间的正常经贸合作关系近两年来成为某些西方势力攻击和诋毁中国的焦点,暗示达尔富尔反政府组织也与国际反华势力遥相呼应。
报道称,苏丹反政府武装“正义[
阅读全文]
外交部:希望越南防止有损中越关系事态发生
2007年12月19日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12月18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就朝鲜半岛核问题、日本福田首相访华、普京总统表示愿意出任俄新一届政府总理、巴厘岛气候变化大会等回答记者提问。
秦刚:大家下午好。
首先发布一条消息:应外交部长杨洁篪邀请,玻利维亚共和国外长戴维·乔克万卡·塞斯[
阅读全文]
17日提出抗议,反对印度取消与其子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的合同。根据这项合同,印度将从欧洲直升机公司购买197架军用直升机,总价值达6亿美元。<br><br> 12月6日,印度国防部发言人西坦舒·卡尔宣布,印度取消与欧洲直升机公司的合同,另选投标人。国防部未公开声明取消合同的原因,但国防部和媒体方面称,欧洲直升机公司在投标过程中存在非法使用中间人的做法。还有媒体称,印度取消合同,是迫于美国贝尔公司的压力。<br><br> 另外,在印度陆军野地实测时,欧洲直升机公司提供的是民用而非军用直升机。该公司也因此受到指控。<br><br> 法新社报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国防部官员称,本周内,法国军官访问团将与印度军官就此事进行商议。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拒绝透露细节,但一位内部人员称,集团将于18日就此事举行新闻发布会。(赵玲玲))
EADS抗议印度取消197架总价值6亿美元直升机合同
2007年12月18日新华网
印度国产陆军型Dhruv先进轻型直升机[资料图片]
新华网12月18日消息欧洲航空领域巨头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17日提出抗议,反对印度取消与其子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的合同。根据这项合同,印度将从欧洲直升机公司购买197架军用直升机,总价值达6亿美元。
12月6日,印度国防部发言人西坦舒·卡尔[
阅读全文]
美国特警搜错房引发激烈枪战房主以为黑帮上门
2007年12月19日新华网
美国特警16日凌晨在一次搜查行动中错误闯入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一所与这次行动无关的民宅。不懂英语的民宅主人误以为遇到“坏人”,以猎枪应对。所幸的是,没有人在激烈枪战中受伤。
激烈交火
作为一项暴力犯罪调查的一部分,明尼阿波利斯警方16日凌晨派出特警搜查当地一所两[
阅读全文]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也是一支军队的魂。有人说,它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助推器”、体制编制调整的“导航灯”、人与武器的“黏合剂”。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软实力(softpower)”学说以来,文化软实力的讨论可以说风靡全球。尽管软实力思想可以追溯到摩根索、克莱因等学者的著作和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论断,但系统阐述了软实力概念的是约瑟夫·奈。他称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和利诱手段获取你所要东西的能力”。从军事视角看,文化软实力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文化的作用,体现于军队组织体系、军人价值观、军事学术、军事决策艺术、军事素养等方面的“软”性能力。它对军队的作用方式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性质是根本性、基础性的,它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军队建设运用的方方面面。其作用不亚于传统概念中的“物质基础”方面的硬实力。 <br><br> 王永臣(原空军某师师长,现国防大学6队学员):这一点,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说法很典型。他的《道德经》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意思是说: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十分形象地揭示了软实力的特殊作用。 <br><br> 胡文龙: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既要夯实装备等硬实力根基,也要靠思想政治、军事素养、战斗精神这些文化软实力支撑。一支军队的文化水平越高,军事文化发展越繁荣,思想政治建设越过硬,必然战斗力越强。外军对文化软实力建设向来重视,如美军在军队中编配有牧师,战争期间组织国内的歌星、电影明星到战场上慰问士兵;战后对参加人员组织心理治疗等等,其文化软实力建设可见一斑。 <br><br> 王永臣:从军事角度看,文化既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动因,又对战争进程、结局有着重要的甚至关键性的影响。应该说,任何一支军队的建设与运用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都要打上军事活动主体的文化烙印。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特殊元素,贯穿于整个军队建设、特别是战争准备和实施的全过程。在战争爆发前,战争的谋划、动员,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战争需要的军人生活方式、军队管理方式和军事行为方式,都与文化软实力建设密切相关。在战争实施过程中,谋略水平的高低,战斗精神的强弱,战时心理素质的软硬,都有赖于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往往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直接影响战争的走向。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解放”过来的国民党士兵进行阶级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脱胎换骨。“硬件”的东西并未改变,但“软实力”发生了变化。一位老干部在回忆文章中写到,“枪是昨天的枪,人是昨天的人,昨天在国民党军队怯战厌战,今天在解放军队伍中作战勇敢。”<br><br> 胡文龙:文化软实力对军队战斗力生成、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军事活动的指导、凝聚、推进和影响人与武器装备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的。我们通常把战斗力按照生成要素划分为人与武器装备;其实,我们亦可把战斗力划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既影响人这一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也影响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对文化软实力与战斗力的关系,可以从三个层面分析:一是文化软实力决定战斗力的方向。文化凝聚着军队的“精、气、神”,从根基上影响军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文化软实力决定战斗力的形成。正是文化软实力的整合作用,促进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这是战斗力产生的基本原理。三是文化软实力决定战斗力的发展。文化是影响军队训练改革、军事理论发展和军事指挥艺术进步的重要基因。军事实践反复证明,战斗力的提升,从来都是在先进的军事理论指导、军事训练思想的创新和军事决策艺术的发展中产生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也是从根本上影响一支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能否有效发挥效能。<br><br> 中华民族有着文化软实力的深厚积淀 <br><br> 王永臣: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如同华夏文明一样源远流长,几千年文明留下的璀璨军事文化及其精品,不仅是现代我军建设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发民众战争伟力的精神源泉。比如富于表现力的军事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榜》等,书中塑造的传奇人物与宏伟悲壮的历史,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些英雄好汉、忠臣良将,为世代人民传颂、崇爱。还有那些描写边塞战争、军旅生活、塞上风光等题材的边塞诗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国防精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思想,“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无不迸发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英勇善战的尚武精神和至大至刚、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军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英勇不屈、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可以说,这些军事色彩浓郁的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潜在力量。 <br><br> 胡文龙: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外军的著作,在第一页引用的是中国古代的兵学名言。其中,《孙子兵法》堪称世界第一兵书,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把《孙子兵法》评为人类5000年以来十部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书中的“避实击虚”、“上兵伐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奇制胜”、“以迂为直”等等兵法谋略,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我国传统军事文化包含的维护国家统一、谋求和平的军事理念,强调先谋而后战的军事思维,令文齐武、礼法互补的治军思想,崇道尚义、以仁为本的军事伦理等,在今天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发掘中华民族的文化潜力,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思想,是打造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应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历史使命。<br><br> 用文化软实力提升军事“硬实力” <br><br> 胡文龙: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我军打败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的独特优势。从这个角度讲,文化软实力建设在军队建设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回顾我军走过的艰难历程,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物质条件等“硬实力”极其孱弱的情况下,靠的就是独特的思想政治这种软实力优势,鼓舞士气,英勇杀敌,赢得胜利。我军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符合国情、军情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模式。在军队建设发展的历程中,我军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成为我军软实力建设的核心,支部建在连上、加强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成为我军软实力建设的基础环节。二是灵活、实用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方法。比如,在革命军队成立初期,通过“三湾改编”对旧军队人员进行思想、精神的重塑。在战争年代我军十分重视发挥文化工作队的作用,以多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让老百姓了解我们党、我们军队,自愿投身到革命事业中来。三是适应中国革命和实践的内在文化精神。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当前我军打造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r><br> 王永臣: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对军队各项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软实力建设涉及军事领域的多个层面,其最核心的内容,还是军队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军队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魂”。对于军队核心价值观,外军或概括为“忠诚、奉献、荣誉、勇气”,或概括为“纪律、忠诚、献身”等。我军也应加紧构建当代我军官兵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树立和强化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实施的西化、分化战略,防止多元化社会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拒绝不良信息和精神垃圾的冲击,切实把我军打造成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 <br><br> 胡文龙:加强军队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创新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军事文化内容。应紧紧围绕我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发展武德文化,应紧扣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持续推进创新文化,应适应军事关系复杂化、融合化趋势积极创建和谐文化,应着眼军事斗争需求不断弘扬敢打必胜的阳刚文化。先进的军事学术不仅是军队发展的先导,也是军事文化的母体,直接影响未来战争的成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军在马其诺防线上墨守成规,结果被以闪击战理论指导的德军打得溃不成军,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是军事理论的落后所致。当前,我军现代化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要适应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适应作战样式的发展变化、适应主要作战方向的战场环境,都需要创新军事学术,繁荣军事科学。 <br><br> 王永臣:打造文化软实力是一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业。一方面,需要大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升我军固有的文化软实力优势。我军将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思想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在中国的新发展,形成了适合我军性质和特点的军人道德规范、军队战斗精神和传统作风,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另外,也要善于借鉴世界军事文化的先进成果。吸取世界各国军事文化的内在精华,促进中国军事文化与外军文化的广泛交流,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使我军特色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交相辉映。)
军事专家:中国军队要用文化软实力提升硬实力
2007年12月18日解放军报 对话人:胡文龙 王永臣
资料图:解放军特种兵扛圆木训练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
阅读全文]

美评中日印军力:称中国在苏丹维和是军事扩张
2007年12月18日环球网王晓雄王亮亮
资料图: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出国前进行训练
由于中东的牵制,一位五角大楼前官员曾说:“不仅亚洲看不到我们,我们也看不到亚洲正在发生什么。”而实际上,美国媒体一直没停止对亚洲军事动向的关注。12月17日出版的美国《防务新闻》分别评点了亚洲三大国———中国、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