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称美伊军舰对峙可能源于无线电台恶作剧
2008年01月15日北京晨报
美国海军专家13日说,“捣乱”电台或许在伊朗快艇与美国军舰对峙事件中“插话”,美军战舰收到的无线电威胁可能是这个无线电台的恶作剧。美国《海军时报》周刊报道,一个名为“菲律宾猴子”组织的成员可能侵入双方通话的无线电频段,向美军发出威胁。
声音挺神秘
对峙[
阅读全文]
核潜艇也在地中海、巴伦支海、直布罗陀海峡、阿拉伯海、对马海峡等深海频繁发生军事演习中的相撞事故;2007年3月,英国海军“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勇气”号在北极深海发生事故后浮上冰面?? <br><br> 进入21世纪,随着陆地资源和近海资源将日益枯竭,各国都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深海。 <br><br> 2007年8月底,英国海军向世人展示了据称噪音比一条小鲸鱼的动静还小的“世界上隐蔽性能最好”的核潜艇——“机敏”级深潜型核潜艇;10月中旬,法国的“无畏”级大潜深核潜艇即将装备M-51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法兰西海军深海实战能力又向前跨了一大步。<br><br><img src=http://i2.sinaimg.cn/jc/p/2008-01-15/U2142P27T1D481306F3DT20080115095230.jpg><br>资料图:美军洛杉机级核潜艇在北极破冰上浮<br><br> 俄美针锋相对<br><br> 为了在海洋世纪里进一步争夺对深海的控制权,俄罗斯海军加紧了在深海部署新型核潜艇的步伐。<br><br> 2007年4月15日,俄罗斯制造的第一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下水并在靠近北极地区部署。<br><br> 同时,俄海军已决定拨款90多亿卢布在堪察加半岛新建最现代化的核潜艇基地,其具体位置选在堪察加半岛的维柳斯琴基市附近的深海畔。该半岛在军事上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它面临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白令海对俄罗斯来说极为重要,平时它是连接俄四大海军舰队的最短航行路线,战时它将成为俄罗斯北方舰队与太平洋舰队进行战略支援或配合的必经海区。<br><br> 该基地建成后,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潜艇之一,新一代955最新型“北风之神”级导弹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将首先部署到那里。随后,另外两艘正在建设中的核潜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和“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也将部署到新的核潜艇基地。这3艘核潜艇每艘将装配12枚“圆锤”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可携带10枚分导核弹头,射程超过10000公里。它们都将部署到太平洋舰队。而此前苏俄海军的核潜艇主要部署在北方舰队,其主要基地是北莫尔斯克港和科拉半岛。<br><br> 俄罗斯海军做出如此重大战略行动,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深海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对美国及北约发出严厉警告。<br><br> 当然,美国也毫不示弱。美军已在水深900米的洋底建立了借助深水装置固定的作战基地,并准备将部分基地设在大西洋山脊的峭壁上,以便进一步完善深水洋底的基地网,适应海底战场作战的需要。<br><br> 在深海武器方面,美海军继推出“海洋探险者”、“曼塔”、“奥德塞”Ⅲ、“远距离环境监测单元系统”(REMUS)、“战场准备自主潜动器”(BPAUV)等自主潜航器后,还在研究新型自主潜航器,如主要用于特种作战部队的支援与攻击、反水雷、沿海地区潜艇跟踪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的“任务重组无人水下航行器”(MRUUV)等等。<br><br> 深海战略大调整<br><br> 海底作为军事斗争中又一个激烈的战场,将成为现代和未来海战中争夺的要点,因此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都在加紧调整深海战略。<br><br> 美国海军依据《美国海洋行动计划》《21世纪海洋蓝图》等政府海洋法规重新修订了关于深海军事行动和作战的相关条令,进一步明确了“由海向陆”的海军战略中深海控制作战的地位和作用。除了要确保“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和改装过的巡航导弹核潜艇部署在深海作为美国的战略、战术威慑打击力量外,还要把最先进的“海狼”级、“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以及在研的无人深潜器用于深海情报侦查、反潜作战、追踪并驱赶外国的核潜艇等深海作战平台,确保美国海基战略核力量的绝对安全,夺取主动权。<br><br> 日本海上自卫队按照其政府“海洋立国”的新战略,制定了重在夺取并控制利用海洋资源的深海军事行动和作战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加紧最新型“亲潮”级潜艇深海作战的转型训练,提高与美海军“洛杉矶”级核潜艇在日本以东、以南方向的深海联合作战的能力。再就是加紧建造新一代大型的AIP潜艇,这种2093型远洋潜艇排水量达4000吨,下潜深度超过800米,具备了更优良的深海作战能力。<br><br> 欧盟和北约国家也不甘落后。英国皇家海军将重点打造“前卫”级和“机敏”级联合深海核舰队;法兰西海军加速“无畏”级和“梭鱼”级深海核舰队成军;德意志海军则是依靠212型AIP潜艇部队在深海角逐中异军突起。<br><br> 与欧美老牌海洋强国相比,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等新兴海洋国家也要在新一轮深海争夺中占据一席之地。<br><br> 澳大利亚海军已公布了现役“柯斯林”级潜艇的升级改造计划,并即将向全球厂商招标研发下一代潜艇;韩国海军在刚刚建立了亚太地区最大的德制209型潜艇舰队后,又迫不及待地引进了最先进的德制214型AIP潜艇;印度海军的做法更是离奇:从法国引进最新的“鱼”级潜艇,从俄罗斯租借“阿库拉”级核潜艇,同时本国也在开工建造新型核潜艇,可谓三管齐下。<br><br> 这些新兴海洋国家不寻常的举动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努力获得深海军事力量的优势,在深海军备竞赛中占据主动地位。<br><br> 深海战场的军事价值<br><br> 毋庸置疑,21世纪向深海进军,必然是科技、信息、金融、外交、军事等综合国力的全面竞争,但是一个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肯定会在开拓“新边疆”的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深海的海底战场必将在未来的海、陆、空、天、电全维战争中,具有崭新的战略地位和极为重要的军事价值。<br><br> 当今海洋军事强国在关注陆战场、空战场、网络战场 以及太空战场的同时,也对加紧开辟和使用深海战场给予高度的重视。未来在深海部署的水下航母、全电动潜艇、深海机器人部队、海基激光炮、离子束武器、海空两梦奕嘶?⒑饲蓖А⑶鄙溲埠降嫉?头次佬堑嫉?刃乱淮?呒际跷淦鳎??岣谋浯?陈秸健⒖照降姆绞剑?芄辉?小时内突击全球任何角落,摧毁地面的装甲部队和导弹基地,全方位拦截敌空中战斗机编队,准确击落外层空间轨道上的卫星,瘫痪信息传输网络等,使未来战争的突然性剧增,并改变战争模式。深海海底作为军事斗争准备中新开辟的战场,必将成为未来海战中激烈争夺的焦点。<br><br><img src=http://i1.sinaimg.cn/jc/p/2008-01-15/U2142P27T1D481307F3DT20080115095232.jpg><br>资料图:俄罗斯首艘北风之神级潜艇已经下水<br><br><img src=http://i0.sinaimg.cn/jc/p/2008-01-15/U2142P27T1D481308F3DT20080115095234.jpg><br>资料图:俄罗斯海军奥斯卡级潜艇)
世界军事大国新一轮深海争夺战已经启动
2008年01月15日《环球》杂志 刘江平王英超
资料图: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水面发射潜射洲际导弹
资料图:美国海军弗吉尼亚级SSN775号海试
2007年岁末,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战斗群于12月21日悄然驶抵地中海,在一系列秘密进行的军事演习中,隐藏在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深海的俄战略导弹核潜艇调整航[
阅读全文]
的常规导弹。不仅如此,解放军也已开始装备中程常规弹道导弹,打击范围增加到1800英里(近3000公里),即能对美国军舰和基地实施精确打击的射程。除此之外,中国目前也在大力研发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并为其炮兵装备精确打击弹药。 <br><br> 美国《空军》杂志认为,中国已研制出了射程为4350英里(7000公里)的“东风一31”车载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它是中国战略核成慑力量的王牌。在此基础上,中国又推出了东风-31的改良产品——“东风一31A”,其有效射程达6760英里(近11000公里),可覆盖日本、印度和美国的部分地区。中国目前正在研制能够安装在金级核潜艇上的“巨浪一2”型潜射弹道导弹,由于核潜艇具有机动性和隐蔽性,因此“巨浪一2”的威慑力要远远超过中国所拥有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3720105131015500064914.jpg><br> 6月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三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br><br> 太空领域一一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核心 <br><br> 中国一直在太空领域积极制定军用和民用发展计划,并将其视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和民族自豪感的主要来源。航天部门如今已经日益成为推动解放军信息战能力提升的科技先锋。《简防》估计,中国正在研发15种类型的卫星,其中包括图象侦察、电子情报侦察卫星;执行绘图、导航和通信等任务的小型或微型卫星;以及反卫星武器。预计,中国将在本世纪头20年里至少需要200颗军用、民用和军民两用卫星。 <br><br> 美国《空军》杂志的防务专家理查德‘哈罗兰认为,解放军发展太空战能力目标是美国。今年1月,美国媒体报道了解放军进行了反卫星试验。哈罗兰认为,这一事件不仅成为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分水岭,而且也透射出中国在太空方面的雄心壮志。在未来中美发生冲突时,中国必将会首先摧毁或削弱美国的卫星系统。 <br><br> 《空军》杂志声称,中国已经全面制定了一项为期5年的太空发展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5点一是提高“长征”火箭的可靠性;二是启动高分辨率地球观测系统三是开发地面遥感系统四是向对地静止轨道发射卫星;五是改进“北斗”导航卫星的性能,并发射新型科技试验卫星。《简防》则认为,雄心勃勃的“月轨飞行探索计划”是中国航天工业当前各项工作的重心,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013年向月球发射一颗无人探测器,因此所需各项技术都极为超前。该计划虽然表面上看是为了满足民用科技发展,但卫星、火箭运载工具和地面支持系统也可用于军事目的,而且解放军也积极参与了月轨计划和“神舟”载人太空飞行计划。中美必然冲突吗? <br><br> 按照近期美国国防部的估计,中国“将在2010年左右具备击败中等对手的现代化军事实力。”中国的领导人着重强调发展非对称性战略的重要性,谋求在爆发军事冲突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优势。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也反映出了美国对中国的担心,因为解放军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虽然已取得巨大进步,但“错误认知必然会引起双方的误判或危机”。 <br><br> 短期来看,美国虽然对中国仍拥有绝对性的军事优势,但是中国的战略新目标以及地区局势的紧张也有可能会引起美方的军事误判,因为亚太地区一个新崛起的强国,必然会与美国的盟友和利益发生冲突。(新浪军事-《国际展望》杂志)<br><br>西方评解放军:陆军发展全域机动 空军转向进攻 <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55201050811370931978027.jpg><br>解放军陆军主战坦克部队集火力攻击[资料图片] <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5520105081137593939228.jpg><br> 2005年,中国购买34架伊尔一76MD重型运输机和4架伊尔一78加油机扩充运输机部队[资料图片] <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5520105081137906274429.jpg><br> 《简防》为歼-10下的评语是新一代中国国产战斗机的顶尖之作,性能可与美国F-16升级型媲美 [资料图片] <br><br> 编者按:2007年是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随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部队,新式军装配发三军,解放军在迈向机械化信息化的道路上实现了阶段性突破。向来关注解放军现代化建没的西方媒体借机掀起了新一轮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他们不仅继续对解放军正常的装备现代化进行夸大报道,还对中国政府于2006年底公布的旨在加大军事透明度的国防白皮书进行歪曲解读。 <br><br> 《简氏防务周刊》(以下简称《简防》)是西方权威军事期刊,多年来,《简防》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进入2007年,《简防》对中国的报道一改此前对以装备动态为主的报道形式,刊发了提莫西·胡撰写的对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报道。该报道极具煽动性,它将中国正常的国防现代化称之为“大跃进”式的扩军。报道称,2006—2007年,中国一大批新式国产武器相继亮相。这批新式武器的性能与解放军现有装备相比至少要领先一代。其中包括歼一10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WS一10涡扇发动机和弹道反卫星武器。这些新式武器,特别是反卫星武器系统,验证了中国军用高科技的非凡实力。《简防》还危言耸听的声称,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不安。 <br><br> 有着美国空军背景的《空军》杂志更是将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与所谓的中国“扩张”联系在·起。为《空军》杂志撰文的理查德·哈罗兰声称,中国希望能够拥有压倒性的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实力,使亚洲各国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首先得到中国的肯定,这实际就是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重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逐步打造出了一支世界级的军队。 <br><br> ◎新版《国防白皮书》 <br><br> 2006年12月,中国最新版的国防皮书比以往更为明确的规划出了中国未来的战略目标。白皮书指出,世界正由美国一超主导的单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军事投入,加快研发高新武器装备,抢占新的军事制高点”,而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白皮书直言不讳地称,“美国加快调整军事部署,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能力。美日强化军事同盟,推进军事一体化”,而且“日本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和行使集体自卫权,军事外向化趋势明显。” <br><br> 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美国国防部认为,在此思想指导下,解放军的军事发展重点已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中:空军的目标是“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海军的目标是“逐步增大近海作战的防御纵深”;陆军的目标是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并以远程机动作战、快速打击和特种作战为重点。 <br><br> ◎动因一一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 <br><br> 2006年,中国新版国防白皮书指出,“台湾当局实行激进‘台独’路线,加紧通过推动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泣’,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复杂严峻。”西方主流媒体由此认为,周边安全环境历来是中国国家战略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内在动力。 <br><br> 《简防》对中国国防白皮书做了进一步解读,他们认为,中国当前的军力建设重点基本都集中在了台湾,必要时中国会动用武力来粉碎台湾任何形式的“台独”举动。对于中国会使用何种模式武力攻台。《简防》认为,导弹攻击结合海军封锁是中国武力攻台最有可能采用的模式。空中打击和两栖登陆是对台作战的第二阶段。《简防》同时也认为解放军武力攻台将很有可能成为引发中美冲突的导火索。原因是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规定,美国有义务“保卫”台湾。美国虽然对其台海作战计划秘而不宣,但美军部署在关岛的重型轰炸机和潜艇,冲绳的各类战机,以及西太平洋的航母在台海爆发危机时最有可能首先做出反应。 <br><br> 尽管中国目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台湾,但中国也在努力强化其空中和海上力量投送能力,将其军事活动范围进一步向“蓝色防线”扩展,以深入到目前美国海、空军所控制的太平洋海域。 <br><br> 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声称,中国一再抱怨,东南亚、南亚以及欧洲等国都企图“遏制中国”,因此为了打破包围圈,中国正在逐步扩大其防卫范围。中国的防线正由以往的“第一岛链”向“第二岛链”推进。这些防线都是中国战略规划中的概念性目标。中国正试图获得足够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将美军挡在防线之外。<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57201050811370001085632.jpg><br>2007年初亮相的歼一10依旧是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5720105081137406611733.jpg><br>中国新式主战坦克[资料图片] <br><br> ◎全域机动陆军 <br><br> 西方防务观察家认为,尽管解放军陆军现代化建设的脚步相对缓慢,但一条行之有效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已经浮出水面。《简防》指出,解放军陆军已经制定了双轨发展战略,即在有限提升机械化部队现代化作战能力的同时,重点组建一支机动能力更强的网络化部队。 <br><br> 《简防》特约评论员提莫西·胡称,自从2000年以来,解放军只采购了约200辆99式主战坦克,这证明,目前解放军陆军发展重心并没有放在维持一支规模庞大但缺乏机动力的重装机械化部队上。 <br><br> 解放军目前正在扩建14个师级或旅级快速反应部队,使其能够快速反应能力和更强大的远程投送能力,其中包括3个空降师、2个两栖步兵师、2个海军陆战旅和7个特种作战大队。为了确保快速反应部队具备足够的火力,解放军也大量购买了A一100和WS一2等多管火箭发射系统,有效射程可达100—200公里。提莫西·胡为证明他的观点还援引2006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解放军地面部队已由“地区防卫向跨地区机动作战”的方向转变,着力提升“空地一体化作战、远程机动作战、快速打击和特种作战”能力。<br><br> 2006年大裁军后,解放军陆军兵力已由160万下降到140万,裁军对象包括150个军级单位。解放军地面部队的作战结构也三经历了大幅度调整,集团军数量由21个下降到18个,师级单位也由40个减少到37个(包括25个步兵师和12个装甲兵/炮兵师)。<br><br> 美国国防部预计,解放军陆军装备有7000辆坦克和1 1000门火炮。《简防》则估计解放军陆军目前拥有59个步兵、装甲兵和炮兵旅,还有2个海军陆战旅。解放军地面部队的30%,约40万兵力都部署在南京、济南和广州军区,这三大军区主要负责对台应急作战任务。美国国防部2006年的报告指出,解放军自从2005年起又向这三大军区增派了2.5万人以及200辆坦克和2300门火炮。除此之外,这三大军区还享受武器升级的优先待遇。 <br><br> 《简防》认为,由于陆军高层已经将建军重点转向提升部队在某些特殊领域(如特种作战部队,两栖作战部队和陆航部队)的战斗力。因此,解放军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升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能力,其中包括建立了三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地面部队的演习和训练任务基本也都集中在强化两栖作战训练以及提升一体化作战能力上。自2000年伊始,解放军每年都要举行两场规模庞大的两栖登陆作战演习,其中多次演习在福建近海的东山岛进行,演习多以滩头攻击任务为主。除此之外,解放军也已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几个其他岛屿建立了三军联合登陆演习场。几乎所有的针对眭训练都是在特意组建的联合战术训练中心里进行的。解放军希望这些训练中心能够使用真枪实弹并提高模拟战场环境的真实性。中国自从70年代末以来没有经历过一场战争,因此提高训练水平,对于提升专业化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br><br> ◎进攻型空军 <br><br> 鉴于空中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特殊地位,西方对解放军空军的关注由来已久。或许因为空军是最具技术含量的兵种,因此,西方媒体在报道解放军空军现代化建设方面始终集中在技术领域,并以此揣测解放军空军的发展方向。《简防》在对中国公布的新版国防白皮书进行解读后认为随着中国航空工业推出一批新一代战斗机、侦察机和预警机,解放军空军向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这些新式飞机将使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空中打击、防空反导、预警侦察和战略投送能力。” <br><br> 而美国《空军》杂志也援引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指出:一大批第二代和第三代战斗机的退役,为解放军空军平稳地装备第四代战斗机铺平了道路。并且解放军已将战斗机、100个地空导弹荩地和16000门防空火炮有效整合在一起,打造出一个囊括陆、海、空、天的四维防空网。“解放军防空部队已由以往对军事、工业和政治等核心目标的定点防御,逐步发展成新型攻防作战一体化的防空体系”,而且“其打击目标已超出了中国的领空范围,能有效打击敌方基地(包括航母)和后勤补给,进而削弱敌方的空战实力。” <br><br> 2007年初亮相的歼一10依旧是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简防》为歼一10下的评语是新一代中国国产战斗机的顶尖之作,性能可与美国F—16升级型媲美。《简防》的专家团认为歼一10在未来20年时间里将会是解放军空军的主力战机,也将成为解放军军购计划的重点。它将与200多架苏-27/歼一11、100架苏一30MKK多用途战斗机以及歼一8II一起构成解放军空军的核心力量。美国国防情报局显然也支持这一观点,他们估计,解放军空军未来所需的歼一10战斗机数量将达到1200架。 <br><br> 对于解放军空军装备的大量俄制战机,《简防》的专家认为,中国近年引进的苏一30多功能战斗机经过两次加油,其作战半径可达2100多英里,不仅完全具备对关岛、印度洋进行空中打击的实力,而且还能有效对南中国海实施空中监视。它的服役对于中国建立一支进攻型的空军具有重大意义。 <br><br> 对一支肩负进攻任务的空军而言,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和运输机构成的支援力量必不可少。《简防》指出,中国的空中预警机研制进展极为迅速。“空警一2000”预警机不仅具备空中早期预警控制功能,而且还可执行情报搜集和海上监视任务;在战略运输机方面,2005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购买34架伊尔一76MD重型运输机和4架伊尔一78加油机的协议,使得解放军的运输机队(现有18架伊尔一76MD)又得到了进一步扩充。 <br><br> 《简防》专家提莫西-胡还认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研发部门正在加紧研制J-X战斗机。沈飞已率先提出了方案,并且已经通过风洞测试。J-X是一种装有两台WS一10发动机的隐形战斗机,也是中国“十一五”国防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J-X战斗机研制计划一上马,便获得了军方和政府高层的全力支持。而由于俄罗斯一直比较热心于让中国参与其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因此也将从俄罗斯的技术援助中受益斐浅。<br><br>美国科学家分析:中国反卫星武器已达最尖端水平<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532010514081334316363.jpg><br>美国太空武器设想图[资料图片]<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532010514081381239164.jpg><br>美国太空武器系统设想图 [资料图片]<br><br> 整整一年前,中国在一次太空试验中击毁了一颗报废的气象卫星,美国一些人陷入恐慌,认为中国的试验预示着一场未来太空战的开始——而这样的冲突将会瘫痪依赖高技术的美军。<br><br> 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网站1月10日发表了对麻省理工学院安全项目高级研究科学家、前联合国武器检查员、前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战略武器分析专家杰夫里·费登(Geoffrey Forden)的采访,他通过公开的材料对这次试验中使用的反卫星拦截弹的性能进行了自己的分析。<br><br> 《连线》杂志题为《中国是怎样输掉未来空间战争的》的文章称,如今太空中已经没什么秘密可言,众多太空爱好者们可以在自己家的后院跟踪着大部分美国的军事卫星,并把它们的位置公布在网络上。民间组织NORAD可以跟踪到直径4英尺大小的目标,事实上这个组织已经把把2007年1月中国反卫星试验产生的残骸信息公布在网络上了。通过跟踪这些太空碎片的轨道参数,可以还原拦截试验的碰撞现场,这样就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反卫星武器最重要的两个信息:中国是怎样击毁这颗卫星的,这种卫星杀手的性能到底如何。<br><br> 这次拦截中拦截弹与目标的相对速度接近惊人的1万8千英里每小时。在远高于卫星本身速度的冲击下卫星被撞击成了碎片。这意味着中国成功完成了一次最尖端的太空战演习:一次精确的狙杀,就象用一枚子弹击中另一枚飞行中的子弹一样。这次试验的先进程度相当于美国正在发展的国家弹道导弹拦截系统,并且已经远远超越了1980年代前苏联发展的反卫星武器——前苏联的反卫星技术是通过一枚太空飘雷慢慢接近到目标附近然后爆炸杀伤目标。<br><br> 文章称,可以断定,中国的反卫星武器具有很高的可操纵性能。没错,目标卫星轨道在拦截之前是已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卫星的位置已经精确到反卫星拦截器不需要机动变轨就可以直接命中的程度。事实上,反卫星拦截器为了能命中目标,有很大的可能需要在高速中以六倍重力加速度进行末段机动。 <br><br> 目标卫星的轨道线速度取决于它的轨道高度,这也给我们了解反卫星拦截器的性能提供了依据。拦截碰撞前的相对速度,是目标卫星的轨道速度与拦截器本身的速度之和,相对速度的大小决定了拦截器进行末段机动反应时间的长短。举例来说,在碰撞前一秒,拦截器与目标卫星相距仅5英里,拦截器必须在最后一秒内完成末段变轨机动以直接命中直径不超过6英尺的目标。显然,拦截器与目标相对速度的降低一定会大大降低攻击的难度,而这次中国拦截是低轨道卫星,由于轨道越高卫星速度越低,中国的反卫星拦截器在拦截更高轨道的卫星目标时会更加轻松。 <br><br> 到最后,为了能作出正确的变轨机动以命中这颗气象卫星,拦截器是一定要具备跟踪目标的能力的。中国反卫星武器最可能跟踪飞来的卫星的方式是在拦截器上安装通过可见光探测的太空望远镜。这种跟踪方式与美国的弹道导弹拦截器的跟踪方式相反,美国反导拦截器是通过观测目标发出的红外信号来进行跟踪,中国的反卫星拦截器系统会因此在作战中受到很大限制。在中国研制出红外跟踪系统前,通常情况下中国的反卫星拦截系统只能攻击那些暴露在太阳光下的卫星。但的确,很多时候虽然反卫星拦截器发射阵地还被黑夜笼罩,但高空中的目标卫星却已经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了。无论如何,在中国研制出更好的探测系统前,可见光探测的跟踪方法确实限制了反卫星系统攻击卫星的全天候能力:反卫星系统必须等到低地球轨道卫星进入太阳光照射下才能发动攻击。当然,在攻击轨道高的多的GPS卫星或者其他静止轨道卫星时,这些限制将不符存在,因为这些卫星几乎永远暴露在太阳光照下。 <br><br> 文章称,在为了这次试验的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和政治代价后,中国不可能彻底放弃此次试验的成果。对中国来说,它可以继续发展这套系统,将研制成功的拦截器弹上跟踪、制导和控制系统应用到导弹防御系统中。这样,就象美国进行的反导试验一样,中国的反导拦截器可以用与2007年试验中相当甚至更高的拦截速度,在更低的高度内进行拦截试验,而不必再担心试验产生的碎片会留在轨道中威胁自己和其他国家的卫星。(环球时报·环球网/郝珺石) )
专家访谈:中国军力究竟几何剖析解放军何处着眼
2008年01月14日新华网
我新型驱护舰编队进行“纵向”、“双横向”补给[资料图片]
解放军自行反坦克炮实弹射击[资料图片]
编者按:向来在西方媒体眼里“强大异常”的中国军队,似乎在一夜间“失去了战斗力”,从“威胁巨大”变得“不堪一击”。
“燃油撑不过15天”、“第三代战机打不了11天”……近来,加[
阅读全文]
探访“中国大洋科考第一船”
2007年08月11日新华网
新华网香港8月11日电(记者李薇薇孙浩)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首次访问香港,向香港市民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这是一艘怎样的船?配备的设施和装备如何?新华社记者在“大洋一号”泊靠香港期间第一时间登船,探寻这艘”中国大洋科考第一船”的奥秘。
原产前苏联,上[
阅读全文]
)
中国必将成为现代海洋国家
2008年01月15日环球时报
中国海军新型防空驱逐舰与护卫舰编队航行[资料图片]
昔日完整的“心脏地带”的陆权势力已被海权势力冲击得七零八落,陆权作为古代世界主角已经让位于海权
“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是海洋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引发海权的第一要素。只要人类同海洋发生关系,迟早会形成“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
阅读全文]
出席在布拉格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当天,图斯克与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会谈后表示,波兰和捷克在美国反导基地问题上观点一致,两国将在同美国谈判中相互协调立场。 新华社/捷通社 <br><br> 一位美国导弹专家昨天在离五角大楼确定的雷达基地选址仅20公里的捷克洛基羌尼镇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意图在中欧建立的所谓导弹防护罩无法有效地保护欧洲和亚洲。 <br><br> 据捷新社报道,对美国中欧导弹防御计划一直持否定态度的菲利普.科耶尔告诉布尔迪山地周围的大约30名市镇行政长官,如果美国导弹基地落户当地,一旦战争爆发,那儿就将成为敌人的首个攻击目标。 <br><br> 科耶尔说,美国没有证明它计划在欧洲部署的包括捷克布尔迪山地拟建的导弹基地在内的反导弹系统能够防御从伊朗或朝鲜发动的导弹攻击,因为它对长程弹道导弹难以奏效。 <br><br> 他介绍了美国一个科学家联盟2004年的研究结果,它认定美国政府对导弹防御系统的可靠性做了不负责任的夸张。他还补充说,来自其它方面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br><br> 科耶尔说,他认为计划中的中欧反导弹系统将会是低效和无效的。他警告说,攻击者会利用其缺陷,同时使用多个假目标或发射表面能吸收雷达波的不可见的导弹。 <br><br> 科耶尔指出,美国导弹防御局的计划仅局限于阻截来自伊朗和朝鲜一枚或两枚导弹,它无法对假目标和其他技术措施作出反应。 <br><br> 五角大楼原先之所以要在捷克领土上建立雷达基地,据科耶尔昨天说,是为了保护它设在丹麦格陵兰岛上的和在英国的宽屏雷达。 <br><br> 针对“华盛顿计划把雷达基地建造在离人口稠密居住区附近,您对此有何评论”的提问,科耶尔说,美国军方不仅禁止军人接近雷达,而且禁止他们接近雷达周边区域。 <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1/15/xin_46201051514235931396832.jpg><br> 11月17日,一名捷克男子在布拉格市中心参加抗议集会。当天,大约2000名示威者在布拉格市中心举行集会,抗议美国在捷克建立反导雷达基地,同时要求政府下台。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等地也举行了抗议集会。 新华社/捷通社 <br><br> 科耶尔说,阿拉斯加的美国人如同布尔迪山地的居民,反对雷达基地的浪潮也在升高。那儿的人们对雷达给健康造成影响的担心正在增长。 <br><br> 科耶尔向市长们解释说,建设雷达基地捷克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因为它位于德黑兰和美国之间的连接线上。 <br><br> 不过科耶尔表示,他个人认为,俄罗斯提出的阿塞拜疆是一个更好的地方,雷达基地如果建在那里,可以保护东南欧部分地区。 <br><br> 捷克外交部副部长波雅尔表示,捷克外交官将对科耶尔的数据和自己掌握的数据加以比较。他还说他感到好奇,科耶尔政府官职离任7年以后手头还会有什么新的数据。 <br><br> 据报道,菲利普.科耶尔曾任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和克林顿总统的顾问,现在是华盛顿国家防务信息中心顾问,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军事研究与发展以及美国国防政策的专家之一。 <br><br> 科耶尔应捷克绿党邀请访问捷克。他还将会晤捷克外长施瓦岑贝格。 <br><br> 尽管民意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捷克民众反对美国在捷克境内建立雷达基地,但是捷克政府已经表示将在一月底和美国政府继续就这一计划举行谈判。 <br><br> 捷克总理托波拉奈克上周在波兰总理图斯克访问布拉格时透露,“在理想的情况下”,捷克政府会在今年4月初布加勒斯特北约首脑会议之后交议会表决捷美雷达基地协定。托波拉内克政府一直反对在野党提出的对雷达基地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的要求,而试图在联合政府拥有微弱多数的议会中通过政府的决定。(中新网布拉格1月15日电 黄频)<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1/15/xin_4620105151423734667633.jpg><br>美国反导系统示意图(资料图片))
美导弹专家称美国反导系统无法有效保护欧亚
2008年01月15日中新网
1月10日,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与波兰总理图斯克(左)出席在布拉格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当天,图斯克与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会谈后表示,波兰和捷克在美国反导基地问题上观点一致,两国将在同美国谈判中相互协调立场。新华社/捷通社
一位美国导弹专家昨天在离五角大楼确定的雷达基地选址仅20公里[
阅读全文]

中国军队须高度重视城市战研究
2008年01月15日 解放军报
中国新型8X8轮式装甲车[资料图片]
台军在进行城市反特攻作战[资料图片]
我国有古语“攻城略地”,说的是首先攻城,才能扩张。所以自城市出现以来,围绕其展开的争夺就始终是战争的重头戏。整个一战、二战,交战双方的战略指导基本都是以夺占对方政治、军事重镇为目标的。而二战结束以来的几次现代[
阅读全文]
视频截图 剪头位置为事发地赫尔木兹海峡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br><br> 资料:霍尔木兹海峡<br><br> 地理位置: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南部之间,形似人字型,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br><br> 气候类型:地处副热带,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表层水温年平均为26.6℃,最热月(8月)达31.6℃,最冷月 (2月)为21.8℃。高温、干燥增强了海水蒸发,而年降水量只300毫米。 <br><br> 盐度洋流:由于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结果增大了海峡内海水盐度,达37~38‰,波斯湾盐度达38~41‰。海峡和波斯湾盐度大于阿曼湾,产生了海水密度梯度,引发阿曼湾盐度较小的海水通过海峡表层流向波斯湾,而波斯湾盐度较大海水通过海峡底层流向阿曼湾。 <br><br> 重要数据:东西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97公里,最狭处只有48.3公里;南北宽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 <br><br> 战略地位:国际石油运输通道——波斯湾石油通往西欧、美国、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东西方国家间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 <br><br> 其他特点:海峡中多岛屿、礁石和浅滩。<br><br> 战略咽喉<br><br> 霍尔木兹海峡自古就是东西方国家间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特别在海湾地区成为世界石油宝库之后,每天有400万吨石油通过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约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平均每8~10分钟就有1艘海轮驶过海峡。是波斯湾石油通往西欧、美国、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 。被称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亚洲西部,介入阿曼的穆桑达姆半岛和伊朗之间,东接阿曼湾,西连波斯湾(简称海湾,阿拉伯人称阿拉伯湾)。由于它是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必经之地,因此有“海湾的咽喉”之称。<br><br> 阿曼的穆桑代姆半岛突出于海峡水域,海峡呈弯弓形状。海峡连波斯湾一端,以穆桑代姆半岛西侧的谢赫、马苏德角向北延伸至伊朗海岸以南的亨加姆岛为界;接阿曼湾的一端,以穆桑代姆半岛东侧的代巴角延伸至伊朗海岸的达马盖山为界。海峡中分布着格什姆岛、霍尔木兹岛、亨加姆岛(属伊朗)和赛拉迈岛、埃奈姆岛、穆桑代姆岛(属阿曼)等。海峡不经常涨潮,这主要与波斯湾口形状有关。自古以来,霍尔木兹海峡就是交通、战略要地。16世纪初葡萄牙开始入侵,其后成为英国、荷兰、法国、俄国等争夺的重要目标,现仍为霸权主义者所觊觎。<br><br> 石油门户<br><br> 霍尔木兹海峡正扼波斯湾出口,是盛产石油的波斯湾的门户,在战略上和航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波斯湾沿岸产油国的石油,绝大部分通过这个海峡输往西欧、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地。这些产油国除了伊拉克和伊朗外,还有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和沙特阿拉伯,它们共同负担着西方石油消费国的60%的供应量。目前,每天都有近200条油轮运载这些国家的大约2000万桶的原油通过海峡。由于它是油船来往的重要通道,它一旦被切断,西方经济就会遇到致命威胁,因此,它被视为西方国家的“生命线”也历来是帝国主义列强企图控制的重要目标。<br><br> 传奇名称<br><br> 该海峡的得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br><br> 一种说法是,公元1100年阿拉伯人在海峡中的霍尔木兹岛上建立了霍尔木兹王国,海峡由此得名。 <br><br> 另一种说法是,霍尔木兹岛是波斯萨桑王朝第四位国王的名字,“霍尔木兹”在波斯语中意为“光明之神”。 <br><br> 还有一种说法是,远在古希腊时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派大将霍尔木兹雅率舰队出没于此,并在海峡中的一个无名岛上停泊。后来为了纪念这位舰队统帅,便把他的名字“霍尔木兹雅”作为海峡和那个无名岛的名字。以后,这个马其顿人的名字慢慢阿拉伯化,变成了今日的“霍尔木兹”。 <br><br> 此外,也有人认为“霍尔木兹”一名来源于葡萄牙人。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后,发现这一带贸易兴隆,用葡语秒之为ORMUCHO,意为这里金子多,后来ormucho就演变为海峡名。 <br><br> 我国《元史》称该海峡为“忽里摸子”,《明史》称“忽鲁模斯”都是对海峡名“Hormuz”的不同音译。<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1120105081559546265506.jpg><br>伊朗革命卫队舰只在拉腊克岛附近水域演习 [资料图片]<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122010508155900079877.jpg><br>伊朗海军小型快艇[资料图片]<br><br> 资料:伊朗革命卫队<br><br> 伊朗革命卫队成立于1975年5月5日,其使命是保护伊朗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保卫伊朗革命和维护伊斯兰教义。革命卫队还负责维持其国内秩序,监控国内的敌对势力,并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br><br> 1986年,伊朗革命卫队有编制35万人,以营为单位进行独立或联合的军事行动。革命卫队还成立了小规模的海空军。至1996年,革命卫队正规军整编为陆军10万人,海军2万人。 <br><br> 革命卫队进行海外行动最大的一支部队由12000名讲伊朗语、阿富汗语、伊拉克语等不同语言的阿拉伯人组成。还有一支部队由库尔德人组成,与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关系密切。 <br><br> 革命卫队的海外行动接受海外情报委员会和海外行动委员会的共同指挥,由小分队和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共同落实。目前,这支部队在伊朗和苏丹进行训练,在海湾地区具有重要影响。 <br><br>据《华盛顿邮报》2007年8月15日报道,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将伊朗革命卫队定性为国际恐怖组织。 <br><br> 报道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的话说,布什政府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伊朗革命卫队干涉伊拉克及阿富汗事务,支持中东地区的极端势力。 <br><br><br> 而联合国针对伊朗核计划采取的措施收效甚微,以及美国国会要求加强对伊朗制裁,也迫使布什政府作出这一决定。<br> )
孩子群可敌大力士?
2008年01月14日新华网
伊朗海军小型快艇[资料图片]
美国军舰编队[资料图片]
编者按:《纽约时报》12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与伊朗的对峙是2002年军演的可怕再现》的文章,其中提到美国军方官员关注伊朗快艇事件事出有因:在一次耗资2.5亿美元的秘密军事演习中,众多行动敏捷的小快艇一拥而上,攻击一支海军舰队,给本来威力更大的战舰造成了[
阅读全文]
上,部署一支特殊的联合行动部队。此后一年多,这支部队和伊朗的小型武装船艇以及布雷舰,进行着日复一日的明争暗斗,试图控制巴林北部的海上交通路线。一场不为人知的非常规作战,在怒吼的波涛下已成汹汹之势…… <br><br> 新奇计划出笼 <br><br> 伊朗和伊拉克持续8年的冲突陷入僵局时,双方都开始着手打击对方的石油产业。作为伊拉克最主要的经济后盾,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海上航运,也遭到了伊朗的袭击。伊朗早期的攻击依赖的都是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但由于备件缺乏和战斗中的损耗,空中攻击最终变得有气无力。1986年9月,伊朗革命卫队派出高速巡逻艇和小型武装船艇,在航线上来回巡逻,袭击过往船只。尽管这支船队配备的107毫米火箭炮、RPG-7火箭筒和机枪等火力,尚不足以击沉船只,但仍对往来船只及人员造成严重伤害。伊朗人最常用的手段是偷偷接近目标,尔后一拥而上,利用自动武器和火箭筒攻击舰桥及甲板的薄弱处。他们共制造了43起袭击,还使得载重4.2万吨的散装货轮大西洋诺曼号沉没。同时,他们布下的水雷也使来往船只损失惨重。12月23日,科威特正式向美国提出请求,希望在它们的油轮上悬挂星条旗。3个月后,美国答应为科威特11艘油轮护航,并给他们配备武器以抵御来自伊朗的袭击。 <br><br> 布里奇顿号油轮遭到攻击后,华盛顿曾火速向出事地区增派武装力量,但即使部署反水雷艇,也未能解决问题。北波斯湾呈现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海上威胁,此处岛屿、浅滩和采油平台密布,使得船只只能在一条狭窄的通道里航行;另一方面,船只的吃水深度必须变浅,以躲避水下4-5米处的水雷。该地区隶属于伊朗布什尔省的海军辖区,他们把法西岛作为前沿作战据点。美国的军舰从设计和装备上,都很难应付伊朗的小型船艇袭击,对水雷更是束手无策。 <br><br> 针对这种情况,美军制定了一个计划,频繁巡逻以防止攻击。1987年8月6日,伯恩森将自己的计划大纲报告给美国海军陆战队总司令乔治·克莱斯特,我认为,要在北波斯湾取得胜利,我们必须密集地巡逻,防止伊朗在航线上布置水雷。他还总结说,应该因地制宜,摒弃常规海军舰船,改用直升机和小型船艇巡逻,辅以海豹突击队,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如此操作,不仅可以将控防面铺展得更广,面对非常规威胁也更有针对性,装备的造价比大型军舰低得多。 <br><br> 出于政治敏感,无论是科威特还是沙特阿拉伯,都不可能放手让美军中央司令部在自己的领土上设立基地。因此,行动基地最理想的位置是在巡逻地区中央,横跨海上交通航线并靠近法西岛。目标很快聚焦到法西岛附近的2艘用于建设海上石油平台的驳船--大力英雄号和威布朗VII号上。这2艘驳船当时停靠在巴兰的一个造船厂内,十分坚固、有可注水的夹层,有助于抵御水雷袭击。同时,它还拥有大型的后勤支持系统和直升机飞行甲板。长120米、宽42米的大力英雄立即被征用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油驳之一,威布朗VII号长76米,宽21米,经过改装后也将投入使用。 <br><br> 按照伯恩森的计划,需护卫的航线长达160公里,2艘驳船各负责一半,直升机和巡逻艇在他们周边40公里内巡回。巡逻艇24小时巡逻,以防止小型船只的渗透,而直升机则提供快速反应部队,并担负夜间守卫工作。每艘驳船上将配备在越南河川作战时使用过的巡逻艇、海豹突击队、和一个海军排。海军排的装备也很先进,他们配有12.7毫米机枪、MK-19榴弹发射器、陶式反坦克导弹、81毫米迫击炮、毒刺防空导弹。驳船上还将驻扎一支爆炸军械组、一支隶属于海军陆战队的无线电侦察特遣队。 <br><br> 每隔几天,这2艘驳船就会在沙特的岛屿和海上石油平台之间随机移动位置。同时,计划还部署了一个分层防御系统,直升飞机负责监视80公里以外的目标,MK- III巡逻艇负责中长距离的防御,小型的长尾鲛巡逻艇和江河巡逻艇,则负责8公里以内的防卫。如果这些都未能抵挡住敌方的袭击,海军士兵将会用机枪、步枪和贴身武器,进行最后的肉搏。<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4820105141400000285873.jpg><br>F-4战斗机[资料图片] <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4820105141400328212634.jpg><br>毒刺防空导弹[资料图片]<br><br> 移动基地引争议 <br><br> 1987年8月中旬,移动海上基地基本部署完毕,中央司令部的计划也上报至参谋长联席会议等待批准。但该计划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海军上将李o伯格特、大西洋盟军司令部、以及第六及第七舰队的司令官等,都认为移动基地目标过大,又缺乏有效的空中防御,很容易遭到海上及空中打击。此外,由于基地上部署的特种部队的种类和数量过于芜杂,指挥控制是个问题。 <br><br> 中央司令部紧急召开会议,意欲寻求措施以平息争议。9月9-11日,来自反水雷部队、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海军空战系统司令部的代表在坦帕市碰头,就作战策略、弹药储备、驳船防御、防损、电磁战等--进行了讨论。但讨论并未扭转反对者的意见。 <br><br> 伯恩森认为:反对者并没有弄清北波斯湾地区的现实威胁。伊朗仅有20架F-4战斗机,且全部投入到对伊拉克的作战,缺乏真正的空战能力,而其海军也仅有1枚可以使用的鱼叉反舰导弹,德黑兰的军械库里没有任何武器可以让那2艘大型驳船沉没。美国面对的是非常规威胁,移动海上基地是最有效、也是代价最低的方式。伯恩森坚称:除非在十分极端的情况下,否则伊朗仍将避免正面冲突。 <br><br> 克莱斯特则反问参谋长联席会议:你是愿意冒损失2艘油驳,还是愿意牺牲一艘价值十亿元的油船?私底下,克莱斯特也和国防部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部长理查·阿米蒂奇,紧锣密鼓地四处做工作,以使计划得以顺利通过。 <br><br>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威廉o克劳,在9月17日视察了大力英雄号后,开始全力支持该项计划,他认为:这2艘油驳是控制北部海上航线的最佳方式。有了他的支持,计划最终得以推进。<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482010514140064031755.jpg><br>“超级德沃拉”MK-III高速巡逻艇[资料图片]<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4820105141400984279086.jpg><br>MK-19式榴弹发射器[资料图片]<br><br> 构建海上堡垒 <br><br> 得到威廉o克劳的首肯后,建设移动海上基地所需的人力物力,被源源不断运送过来。9月3日,一艘运输船送来了2艘MK-III巡逻艇,同时到来的还有海军上尉保罗·埃文柯,他被任命为移动基地的司令官。MK-III巡逻艇船体为铝制,在风大浪急的海面上仅勉强敷用,但在当时却是唯一的选择。与此同时运来的一系列武器,包括由弓形底座加固的40毫米双管炮、12.7毫米机枪,MK-19榴弹发射器等,用来对付伊朗的任何船只都绰绰有余。但安装大量武器使得巡逻艇的最大速度降到了25节以下,比敌方的攻击船艇要慢。 <br><br> 海军陆战队本想请命执行空中巡逻,但他们的飞机过于庞大,飞行员的夜间飞行训练也稍显不足。最终决定由来自坎贝尔堡的第160特遣队提供直升机及夜间海上监视,该部队的AH-6攻击直升机和MH-6直升机,装备有前视红外系统和夜视镜,夜间作战能力较突出。更重要的是,直升机机身较小,更适合布置在驳船上。 <br><br> 埃文柯还下令对大力英雄号进行大规模改装,包括在炮位周围放置2万个沙袋,把船员居住区和钻探设备改造成钢制弹药舱、停机坪等。 <br><br> 9月9日,2艘MK-III巡逻艇进行了第一次巡逻,此次任务持续了5天,共巡逻850公里,还包括一次从巴林北部到科威特的护航。这次试航反映出不少问题--海面风高浪急,巡逻艇船体难以承受,船员也饱经折磨,因为这种巡逻艇本来就不是为在开阔洋面长时间航行而设计的。 <br><br> 9月底,大力英雄号即将改造完毕。10月1日,卫星显示有许多小船聚集在一条长达72公里的航线上,似乎准备对沙特卡夫吉油田发动袭击,警戒状态再次升级。尽管这次袭击预谋未能得逞,但美军从此坚信伊朗人在北波斯湾必将有所图谋。 <br><br> 10月6日,大力英雄号被部署至海上航线,距其32公里之外的撒奇号护卫舰,负责对大力英雄号空中预警。<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4920105141400312163067.jpg><br>107毫米火箭炮[资料图片] <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4920105141400671232418.jpg><br>美制AH-64D型“阿帕奇”攻击直升机[资料图片]<br><br> 第一次流血冲突 <br><br> 1987年10月8日,埃文柯派出3艘巡逻艇,前往法西岛搜集伊朗的情报。他计划在法西岛24公里以西,大力英雄号东北12公里外的某浮标处建立一个监听站。3架轻型直升机将赶在巡逻艇之前到达浮标,而一艘载有无线电侦察队的长尾鲛巡逻艇殿后。 <br><br> 21时,行动正式开始。在巡逻艇离浮标还有6公里时,直升机率先到达。通过前视红外镜,他们看到令人震惊的一幕--已经有3艘小船聚集在浮标处,一名飞行员发现那是1艘伊朗快艇和另外2艘小型船只。 <br><br> 这时,一名伊朗人开始冲着飞机开火,美军直升机立即反击。2艘小船的引擎被击爆,迅速沉没,燃料引起的熊熊大火铺洒海面。伊朗快艇一边加速前进,一边向美军发射107毫米火箭。一架AH-6直升机想要靠近,却遭遇了一枚防空导弹。第二架AH-6直升机的火箭弹,直接击中了伊朗快艇的左舷,炸死了包括指挥官在内的数名船员,快艇在30秒内沉没。埃文柯宣布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br><br> 2艘巡逻艇靠近浮标,寻找其他船只和幸存者。6名伊朗人被从水中拖上来,伤势都很严重,另有2人已经死亡。一名海军士官发现远处漂浮着一只泡沫箱子,他跳进海里将它捞起,发现里面是一颗美制毒刺防空导弹的电池,美方后来得知那是伊朗人从阿富汗购得的。据悉,这次行动是由伊朗革命卫队的一名军官担任指挥,成员尽是些临时拉来的散兵游勇,甚至还包括一名不识字的厨师。他们在黄昏时分从法西岛出发,那位军官向队员吹嘘说:他们要去执行一项伟大的任务。 <br><br> 又过了一会儿,雷达发现20-40艘左右的小船由北直冲驳船开来,这使得大力英雄号上的人们都认定,刚才在浮标处遭遇的小船只是先遣部队,一场更大规模的战斗即将来临。埃文柯火速部署兵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他命令刚从浮标处返回的2艘巡逻艇向北进发,同时向本部请求增援。很快,3架AH-6攻击直升机从波斯湾南部飞来增援,紧随其后的是撒奇号护卫舰。 <br><br> 但预想中的恶战并没有到来,伊朗人莫名其妙地戛然掉头,返回了布什尔。情报机构则确信伊朗的小船队确实曾准备采取行动,但不知为何放弃。后来,撒奇号护卫舰的指挥官断定:所谓来袭的伊朗小船只是雷达的误判,其实这些小船从来没有出现过。至今为止,那天晚上的真实情形仍是个谜。<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5020105141400031158849.jpg><br>韩国KM-29A型81毫米迫击炮[资料图片] <br><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4/xinsrc_50201051414003432786810.jpg><br>海尔法Ⅱ空地导弹[资料图片]<br><br> 应对非常规作战 <br><br>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美军不断完善战术。夜晚,MK-III巡逻艇成对地沿着预定路线巡逻4-12个小时。直升机战术也有所改进,1架MH-6直升机和2架AH-6直升机编为一组,每晚进行1-2次巡逻,每次巡逻持续2小时。这些巡逻通常和MK-III巡逻艇配合进行。同时,装备有轻型机载多用途系统和高精度海面搜索雷达的海军直升机,也提高了他们指挥、导引各级作战系统的能力。 <br><br> 12月,威布朗VII号投入使用。尽管最初的计划是将其部署在更北地区,但最终还是停靠在离大力英雄号16公里处,这样两者可以互为进退。威布朗VII号投入使用,使美军巡逻范围扩大到以前的2倍,不堪重负的大力英雄号也得以喘息片刻。 <br><br> 1988年2月,美军驻中东部队和中东联合特遣部队开始联手行动。中东联合特遣部队,被授权指挥重要意志行动在波斯湾内外的所有行动。驳船被改造一新,船上装备了更多的金属板和沙袋,直至威布朗VII号的甲板与海面齐平。此外,甲板四角布置了25毫米机关炮和其他大口径武器,到7月,2艘驳船都装上了最新研制的反导弹系统。已经精疲力竭的AH-6和MH-6,被来自118特遣队的OH-58侦察直升机所取代,它们装备有前视红外雷达系统和海尔法导弹。 <br><br> 伊朗方面再也不敢贸然进犯,只是偶尔派出小船试探着高速靠近驳船,只要美军直升机或巡逻艇有任何动作,他们立即掉头撤退。他们有时还派一些小渔船在沙特海岸游弋,试图混淆视听。3月4日晚上,伊朗派出一艘海面小艇,试着冲向威布朗VII号,但驳船上士兵端起机关枪一阵扫射,小艇就迅即退回到法西岛。 <br><br> 1988年7月12日,伊朗在巡逻区内发起了唯一一次对油轮的进攻,目标是科威特油轮巴拿马环球君主号。为了逃避美国的报复,小船迅速逃回伊朗隔离区。按照国际公约,美军的舰船和飞机都不能在隔离区开火。但威布朗VII号和大力英雄号,还是派出了2架OH-58武装侦察直升机,追入隔离区将伊朗小船击沉。 <br><br> 由于在波斯湾北部的进攻均遭到美军阻击,伊朗人将注意力转移至靠近阿布穆萨岛南方。不过,美方期间进行的袭击,削弱了伊朗舰队一半的兵力,并摧毁了2处用以协调布雷与小艇袭击的伊朗海上石油平台。随着美军在南波斯湾部署的扩大,以及石油平台的摧毁,伊朗人几无藏身之所。 <br><br> 1988年8月20日,伊朗-伊拉克停火决议生效,2个移动海上基地仍然坚守海上航线。1988年圣诞夜,威布朗VII号撤出。1989年7月,大力英雄号撤出,而此时距离其被部署到波斯湾已有21个月。 <br><br> 在北波斯湾的移动海上基地,从最初设想到付诸实施仅仅60天,以至于战后,即使最激进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非常高效的海上控制行动。未来,移动海上基地的运用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它将呈现联合化的趋势,通过人们意料之外的方式,应对突如其来的战争。(美国《联合部队季刊》杂志文章/蒋璐))
20年前美国伊朗流血冲突美军波斯湾建海上基地
2008年01月14日《世界军事》
伊朗海军现役的隐形快艇[资料图片
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资料图片]
1987年7月23日深夜,美军驻中东部队司令官--海军少将哈罗德·伯恩森接到情报,在北波斯湾伊朗法西岛周边海面,有大量异常活动,他不禁愁眉紧锁。在接下来的几小时内,重要意志行动即将打响,3艘美国军舰将首度为2[
阅读全文]
。在车顶圆形武器座圈上,可以选装不同的武器:可安装1门23毫米速射机关炮,该炮方向射界360度,高低射界一10~+52度,可单发射击,也可以200发/分钟或400发/分钟的速度连续射击,初速750米/秒,配有1套全天候瞄准系统;也可安装1挺89式12.7毫米重机枪,在1500米距离上直接压制攻击目标;还可安装1门82毫米无坐力炮或89式120毫米大口径火箭筒等大口径武器,变型为轻型火力突击车。国产轻型轮式伞兵突击车的大量列装,使我军伞兵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强。 <br><br> 目前我空降兵各机械化部队,正在针对伞降、机降等任务特点,重点探索伞兵专用战车的运用,他们平战结合、实兵演练,探索出一批新的战法。我空降兵部队凭借这些新型机动平台,大大提高了快速打击能力。 (任宇))
详解中国空降部队重型主战装备
2008年01月14日坦克装甲车辆
中国空降兵部队最新装备的新型空降战车
雄鹰之所以厉害,因为它具有锐利的武器——利爪和尖喙,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给对方致命的一击。像雄鹰一样从天而降的空降兵的“利爪和尖喙”就是空降兵的武器装备。试想一下,在蔚蓝的天空下如小蘑菇云般的降落伞优雅地降落在敌人后方,随之降落的除了一个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