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拟禁止监听公民谈话摄像头不准装麦克风
2008年01月28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计划出台一项新规定,禁止任何机构监听或储存公民私人谈话。根据这项规定,街道等公共场所的监控摄像头将不得安装麦克风,公众场合安装监听装置的做法一直颇受争议,此次出新规定禁止监听公民谈话,必然会受到民众的欢迎。
据新华社报道,在公众场合[
阅读全文]

马侃:中国是超级强权要强硬对待绝不手软
2008年01月28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美国大选共和党热门候选人马侃在1月26日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中国将是超级强权,我们对付中国,一定要强硬。东亚的安全很重要,美国要坚持立场,不能对中国手软。”马侃目前是共和党内民意支持率最高的总统候选人,一言一行颇受关注。
美国总统候选人如何看待中国,这[
阅读全文]

马侃:中国是超级强权要强硬对待绝不手软
2008年01月28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美国大选共和党热门候选人马侃在1月26日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中国将是超级强权,我们对付中国,一定要强硬。东亚的安全很重要,美国要坚持立场,不能对中国手软。”马侃目前是共和党内民意支持率最高的总统候选人,一言一行颇受关注。
美国总统候选人如何看待中国,这[
阅读全文]
菲律宾军方要剿共产党未来数月将兵戎相见
2008年01月28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菲律宾三军参谋总长艾斯毕隆日前在获得总统雅罗育延长任期三个月之后,誓言任内将聚焦于削弱共产党叛乱势力,在共产党游击队势必反抗的情况下,他已预见菲律宾将会渡过血腥的数个月。
据中央社报道,艾斯毕隆原应在2月9日达到56岁退役日期,但雅罗育认为政府军在维持剿[
阅读全文]
美大型间谍卫星失控坠向地球或用导弹击落
2008年01月28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据美国政府官员称,一颗失去动力的美国大型间谍卫星可能会在今年2月底或3月初撞上地球。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德罗拒绝说明美国是否有可能用导弹击落这颗卫星,并说目前不宜公开谈论相关细节。
据美联社27日报道,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26日说,这颗卫星已经失控[
阅读全文]
美尼米兹航母接替小鹰号强化亚太军力部署
2008年01月28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为强化远东地区防务,并鉴于小鹰号航空母舰服役已久,美国军方准备派遣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接替小鹰号任务。分析认为,美军此举除是兵力部署作为,更与解放军不断提升的海、空军战力有关。
据台湾军事新闻报道,解放军军备扩张的事实已影响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区域安全与[
阅读全文]
<br><br><img src=http://mil.eastday.com/m/20080128/images/01187817.jpg><br>图片说明: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的SD-10中距空空导弹。简氏的文章说,高速冲压式喷气空空导弹对中国空空导弹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资料)<br><br> 简氏防务集团25日刊登文章,对中国新型空空导弹做了一番推测和评析。 <br><br> 文章说,网络上的一系列图片显示出,中国发展新型空空导弹的计划,简氏集团据此确定了中国空空导弹发展的一些线索,这包括现有空空导弹的加强型,以及迄今尚不为外界所知的导弹。 <br><br> 尽管那些图片配备的说明很少,但似乎可以从中确定中国空空导弹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先进的高机动格斗空空导弹和増程高速冲压式喷气推进系统。 <br><br> 有一张图片显示,一架JH-7A战斗轰炸机上的复合挂架上配备两枚小型空空导弹,这是该型导弹的首次露面。 <br><br> 文章说,这两枚新型空空导弹很不寻常,它们没有采用红外导引头,而是配有雷达天线罩,这表明它很可能采用类似SD-10导弹(即PL-12的出口型号)的主动雷达制导方式。 <br><br> 文章提到,俄罗斯著名雷达导引头制造商“玛瑙”(AGAT)设计局,发展出9B-1103M导引头的微型版本9B-1103M-150,这种导引头很适合配备到上述小型空空导弹,这种导引头天线罩宽度是150毫米。 <br><br> 据“玛瑙”设计局透露,这种特殊导引头是专为国外某个感兴趣的用户设计的,但该设计局拒绝明确说明这个用户到底是谁。)
简氏称中国新空空导弹首次露面很不寻常[图]
2008年1月28日环球时报·环球网
图片说明:中国PL-11中程空空导弹(资料)
图片说明: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的SD-10中距空空导弹。简氏的文章说,高速冲压式喷气空空导弹对中国空空导弹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资料)
简氏防务集团25日刊登文章,对中国新型空空导弹做了一番推测和评析。
文章说,网络上的一[
阅读全文]
“中国间谍渗透美国安局”报道疑点多美情报专家认为本报反驳有理
2008年01月26日雷怀
刚刚过去的2007年12月,美国《华盛顿时报》报道称,中国情报部门成功打入美国国家安全局夏威夷行动中心,除了“窃取国安行动密码,掌握情报搜集渠道”外,还试图拉美国国安局的华裔特工们“下水”。针对这一报道,本报第一时间刊文进行了质疑和反驳(见本报200[
阅读全文]
俄美两国空军将在2008年举行联合反恐演习
2008年01月28日中国航空信息网
俄罗斯《航空港》网站2008年1月23日报道据俄远东空防集团军司令瓦列里·伊万诺夫中将宣布,俄罗斯空军和美国空军将在2008年举行联合反恐演习。
双方将演练俄罗斯和美国空军在反恐行动中的协同。按照演习设想,空中恐怖分子在机场劫持了一架民航飞机。俄罗斯远东飞行员已飞往美国[
阅读全文]
 <br><br> 隆冬,华东某地,朔风如刀,雾霭如幔。 <br><br> 指挥员一声令下,南空航空兵某师两架新型战机穿云破雾,飞向陌生演兵区域,实施远程精确打击。 <br><br> 战鹰归巢,飞行员们向葛晓飞竖起大拇指:“胜利在空中,保障在地面,你们功不可没!” <br><br> 近年来,葛晓飞先后破解20项保障难题,填补3项新型战机保障空白,在数十项重大军事行动保障任务中大大缩短了新型战机保障时间,被官兵誉为与秒针赛跑的人。<br><br> 机场奔涌信息流 战鹰保障“大提速” <br><br> 仲秋的一天,警报骤起,某机务大队领受弹药挂载任务。大队长吴金涛打开电脑,登录“装备维修管理系统”,快速输入弹药请领信息,一按回车键,信息立即通过网络发送到弹药大队。不久,某新型战机挂弹起飞,直刺苍穹。 <br><br> 该型战机各类说明书和维护规程达数千万字,各种线路密如蛛网。一度,飞行保障仍采用“举牌子、喊代号”的传统调度方式,效率很低。一次夜航训练,飞行计划突然变更,地勤人员忙中出乱,一架飞机被加错油量,险些酿成事故。 <br><br> “战机很先进,保障却这么落后!”体味切肤之痛,葛晓飞决定迎难而上,组织人员研制信息化保障网络指挥平台。在数十项创新成果的支撑下,他领衔开发的某系统,实现了机关部队纵向贯通、维修一线横向联通、装备保障平战一体的网络指挥格局,机务指挥员足不出户,就能实施网络指挥调度。 <br><br> 机场奔涌信息流,战鹰保障“大提速”。元旦后,记者在该师飞行训练的保障现场看到,机务指挥员通过视频系统实时监控地面保障,每批每架参训飞机的加油量、课目、方案、编队和任务要求尽收眼底。轻点鼠标,数秒内就将一道道指令准确传送到各个保障单元,战机再次出动时间缩短了五分之一。 <br><br> 远航千里一线牵 地面空中“零时差” <br><br> 去年底,该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实兵演练。气象预报,演习区域大雾弥漫,能见度降到了底限。顿时,无数焦灼的目光投向空中。这时,葛晓飞胸有成竹地报告:“请指挥员放心,飞机技术状态非常好!”此次演练,机务官兵不仅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空中战机技术指标,还为飞行员提供多项技术支持,战机准时到达预定空域,准确命中目标。<br><br> 过去,战机放飞后,场站机务官兵就鞭长莫及,只能望空兴叹。如今,有了葛晓飞主持研发的某系统,不管战机飞得多高多远,飞行参数都能源源不断地实时传输到地面,实现了远航千里一线牵,地面空中“零时差”。<br><br> 近年来,葛晓飞瞄准保障难题,运用一系列信息技术,谋求机务作业从经验型维修、粗放式管理向精确化维修、精细化管理的跨越。<br><br> 记者在保障一线看到,过去飞机一出现故障就“开膛破肚”大拆大卸的做法已经成为历史,登录“故障分析预测系统”,很快就能找到排除故障的参考资料。过去,机务官兵需携带一大摞维护规程和工艺卡片进场维护,层层签字,程序漫长。如今,只需一刷“电子卡”,就可以从电脑上领受任务。<br><br> 某机场,某航空兵师6架新型战机昂首待发,6名机务官兵手持葛晓飞主持开发的“作战任务加载卡”,分别插入6架参演飞机座舱内的接口。数分钟后,作战数据全部自动加载到飞机上,时间只相当于过去的十分之一。<br><br> 瞬息之间谋胜算 攻关锁定“一眨眼”<br><br> 一次,该师赴西北大漠演练。“敌”战机从后侧方袭来,对飞行员高景驾驶的战机包抄围攻。由于释放干扰必须手动操作,就在一分神的刹那间,高景被又一架“敌”机锁定,使出浑身解数才化险为夷。<br><br> 现代空战,瞬息万变,往往1秒钟就能决定战斗的胜负。这件事成了葛晓飞的一块“心病”:电子干扰在实战中至关重要,必须尽快完善新型战机的作战功能。<br><br> 寒来暑往,葛晓飞带领业务骨干向这一课题发起冲击,终于完成了战机具备自动释放干扰装置论证。这一新成果,将使新型战机的作战能力实现跃升。<br><br> 葛晓飞的眼光还在向远方延伸。一次,他在翻阅外军资料时,发现某发达国家空军战机返航后,飞机在地面不停车的状态下就能实施加油和弹药装挂,再次出动准备时间很短。<br><br> 这一发现,令葛晓飞兴奋不已,他立即带领技术骨干研究“新型战机热加油技术”。前不久,他们拿出了第一套理论方案、操作程序和可行性报告。<br><br> 一旦这项技术实现突破,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跻身世界少有的几个具备“热加油技术”的国家行列。)
中国即将迈入掌握战机热加油技术少数国家行列
2008年01月28日解放军报
资料图:中国国产歼10战机各项保障技术不断获得突破。
资料图:中国空军地勤人员做歼10双座型战机起飞前准备
主人公档案:葛晓飞,1966年出生,1986年入伍,2003年被评为“空军十佳机务工作者”,荣获“空军航空机务人员金质荣誉奖章”;2004年被评为“空军十佳杰出青年”;2005年被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