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院议长佩洛西:美对恐怖嫌犯用酷刑
2007年10月09日联合早报网
(华盛顿法新电)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说,尽管总统布什矢口否认,但从有关报告判断,美国政府的确对恐怖嫌疑犯非法用刑。
她也表示,虽然民主党在国会提案屡试屡败,但她依然希望在明年底之前,让大部分美军撤出伊拉克。
佩洛西星期日接受霍士新闻访问时说,有关报告提到的[
阅读全文]
当中国武器遇见了外国武器时
作者:佚名
中国新引力源雷达对美国F22说:“小样,你换个马甲我照样认识你!!!”
AK47看见中国56式自动步枪后说:“打击盗版,人人有责.”
一群歼6歼7对美国F22说:”说吧,你选单挑还是群殴,单挑你一个挑我们一群,群殴我们殴你一个.”
苏27对歼11说:“缘分啊.”
东风对美国航母说:“[
阅读全文]
。DRDL是与导弹研制有关的主要试验室,到80年代初,DRDL已经具备导弹固体/液体推进器,控制、制导、精密结构方面的技术基础。 <br><br> “魔鬼”项目开始于70年代早期,包括尝试对苏联SAZ导弹的改装,1978 年该工程被取消。“勇敢者”计划是印度最早对制造洲际弹道导弹的尝试,项目计划使用英国的液体发动机,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和官僚主义,该导弹一直没有成功试飞。 <br><br> 1983年,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制定了“导弹发展综合计划”(IGMDP),负责这一计划的是著名的印度“防务研究和开发组织”(DRDO)。其目的是使印度到2002年实现导弹生产的自给自足,在关键领域使印度具备了生产本国导弹的能力。该计划主要研制执行多种任务的不同类型导弹,要求提供全面综合的性能,并注意边缘性、交错性。该计划还要促使试验室和研究院所研制高技术武器,因为这些都是印度不可能从别国得到的。 <br><br> IGMDP由5个核心导弹系统组成。根据最初设定的目标,导弹计划应当在1995年完成,包括大地短程弹道导弹、烈火中程弹道导弹、蓝天地空导弹及三叉戟地空导弹和毒蛇反坦克制导导弹。该计划迄今已经超期12年,项目开支远远超出最初预计,而且从目前的状况看来,距离完成还遥遥无期。除了“烈火”和“大地”两种弹道导弹被军方接受外,其他品种都因技术不过关而至今难产。 <br><br> 射程150千米的大地-1型弹道导弹于1988年首次试射,计划1994年开始部署,但是由于该导弹在加注推进剂和更换弹头上的不便,其实际作战部署时间推迟到了1997年。至2003年年初,印陆军已拥有两个大地-1导弹团。射程250千米的大地-2短程弹道导弹于1996年开始研制,2001年12月12日试射成功,07年5月完成用户试验。 <br><br> 2002年1月25日射程为700千米的烈火-1弹道导弹首次试射,2004年部署。1999年4月11日射程为2000公里的烈火-2型中程导弹首次试射,2004年开始在335导弹大队服役。1999年,印度开始研制射程3500千米的烈火-3中程弹道导弹,2006年7月9目首次试射,两天后印度导弹发展局宣布导弹中途坠毁。2007年4月12日,烈火-3导弹试射成功,但未公布试验细节。 <br><br> 印度试射导弹得到美国同意 <br><br> 印度官方一直表示导弹试验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但实际上美国在里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两年前就具备了烈火-3弹道导弹试验的条件,但由于希望与美国签定《民用核技术合作条约》以获得核燃料和高新技术,而进行烈火-3型导弹试验必然影响条约的签定,所以导弹试验始终未能进行。 <br><br> 2006年3月印美终于达成民用核协议,6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访问新德里,与印方就试射导弹的问题进行了磋商。培斯在会谈后表示,印度是一个主权国家,它将决定自己是否进行导弹试验,印度试射导弹不会对本地区的稳定造成影响。从培斯的话可以看出,美国已经默许印度进行导弹试验。舆论认为,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一直在积极拉拢印度,希望印度成为亚洲地区的一个支点并起到制衡中国的作用,所以在核问题以及导弹问题上都采取了默许扶持的作法。 <br><br><img src=http://www.sinaimg.cn/jc/p/2007-10-08/U2142P27T1D466953F3DT20071008105112.jpg><br>资料图:发射架上的烈火-I型导弹<br><br><img src=http://www.sinaimg.cn/jc/p/2007-10-08/U2142P27T1D466954F3DT20071008105122.jpg><br>资料图:印度烈火-II式弹道导弹<br><br><img src=http://www.sinaimg.cn/jc/p/2007-10-08/U2142P27T1D466955F3DT20071008105128.jpg><br>资料图:印度烈火-3导弹发射试验失败<br><br><img src=http://www.sinaimg.cn/jc/p/2007-10-08/U2142P27T1D466956F3DT20071008105130.jpg><br>资料图:印度烈火-3导弹试射<br><br><img src=http://www.sinaimg.cn/jc/p/2007-10-08/U2142P27T1D466957F3DT20071008105132.jpg><br>资料图:印度各型弹道导弹外形示意图)
印度弹道导弹发展揭秘:试射导弹获美国同意
2007年10月08日环球时报
资料图:印度大地战术弹道导弹
印度弹道导弹发展概况
印度建立可靠核威慑的努力可追朔到1958年,当时尼赫鲁总理宣布建立钚加工厂,成立制导导弹小组。在58年1月印度成立了国防研究发展局(DROO)。DRDL是与导弹研制有关的主要试验室,到80年代初,DRDL已经具备导弹固体/液体推进器,控[
阅读全文]
三万还是八万破解长征后的红军人数之谜
2007年10月07日新浪读书
红一方面军经过一年的长征转战,自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出发时8?6万人,到1935年10月进入陕北时部队只剩6000人。当时,由师长改任由原三军团第十三团编成的第十三大队大队长的陈赓回忆说:“我当大队长,骑着马在前面走,不敢回头看,因为一看就把整个大队看完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周恩来面[
阅读全文]
<br><br> 由武警交通部队第二支队等单位共同承建的这个隧道群共有7座隧道,全长11.36公里,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分布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崇山峻岭间。 <br><br> 武警交通部队第二支队担负了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列衣、德达两座隧道的施工任务。官兵们对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变质岩等复杂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多次科学勘察论证,有效克服了特大滑坡、泥石流、水毁、崩塌等不良地质危害,并大胆采用超前小导管双液注浆技术革新,有效保证了岩层稳定性,为治理相似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高寒、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等施工难题总结了施工经验。 <br><br> 隧道群贯通后,川藏线海子山至竹巴笼段将缩短公路里程30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40公里左右。)
我国密度最大的高原公路隧道群建成通车
2007年10月08日新华网
新华网西藏10月8日电(陈鸿圣)我国目前密度最大的高原公路隧道群——川藏公路海子山至竹巴笼段,8日正式建成通车。
2007年3月12日上午10时整,随着最后一束排炮的轰然巨响,被誉为川藏公路“肠梗阻”的德达隧道顺利打通。这标志着经过武警交通二支队官兵和全体施工人员3年零7个月的艰苦鏖战[
阅读全文]
<br><br> 在庆祝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的纪念座谈会上,海峡两岸的老校友们相谈甚欢。其中一位来自台湾的老军人谈到了抗战期间他曾在湖南南岳参加了学习游击战术的干部培训班,参加者全部是当时抗日前线各战区的国民党军官,而学习的教材中就有由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游击战术纲要》一书。 <br><br> 其实,这本署名“陶剑青”的《游击战术纲要》,就是时任八路军随营学校支队长兼军事课教官的陶汉章将军化名编著的。关于这本书的诞生,还颇有一番来历呢。 <br><br> 随着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1938年11月下旬,蒋介石邀请周恩来、叶剑英参加在湖南南岳衡山召开的军事会议,总结检讨了抗战第一阶段的经验教训。会上,许多国民党军政要员对正面战场的节节败退深表痛心,对八路军、新四军在装备给养等远不及日军的情况下取得的战绩则表示了敬意。与会者认为,依靠并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长时间、大规模地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拉长战线打击日寇,是“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是未来抗日斗争的正确发展方向。会议决定接受朱德10月份提出过的建议,在南岳举办游击干部培训班,并当即给中共中央发电报,请求选派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干部来任教官。 <br><br> 中共中央很快就派出了一个30余人的代表团奔赴南岳,负责承担游击战战略、战术理论和游击政工课程的教学。 <br><br> 在南岳游击干部培训班上,游击战课程自然是教育训练的重中之重。但是关于游击战的战术和政治工作等课程却没有现成的教材。 <br><br> 开学在即,共产党教官就在叶剑英的领导下,结合实际经验,集体讨论,紧急编写了部分教材。另一方面,又四处收集相关的书籍以资参考,在教学中不断补充完善教材。 <br><br> 当时,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曾编印发行了大量抗日救亡书籍和马列主义书籍,该社负责人邹韬奋先生也致函八路军政治部,希望八路军能为广大抗日军民提供一本关于如何开展敌后游击战的书。时任政治部领导的邓小平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八路军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韦国清又把这一任务交给了正在给学员们讲授敌后游击战的陶汉章。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br><br> 虽说我军是在游击战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我们的战斗经历就是一本本游击战的活教材。然而,要把战斗中的实践经验浓缩提炼成具有理论指导色彩的书籍,还是相当困难的。况且在那动荡的岁月里,八路军随营学校和部队在一起经常战斗、经常转移;情况稍稍平稳,还要抓紧时间上课。想要坐下来静心“爬格子”,非常困难。更何况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除了一本苏联的小册子和我军领导人所作报告的记录外,再没有什么资料可供参考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完成一本关于游击战战术的书,的确非常困难。 <br><br> <br>)<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10/08/xinsrc_5421004080944203401111.jpg><br>陶汉章将军(资料图片)<br><br> 自打接受了这个任务,陶汉章本来就忙碌的工作生活更紧张了。万事开头难。他早起晚睡,先后拟过十多次提纲,都毁了,直到最后自己满意为止。然后由组织把拟好的提纲和写作计划寄到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在得到同意的答复之后,他便全力着手编写。历时三月有余,陶汉章完成了17万余字的书稿。 <br><br> 1939年3月,《游击战术纲要》一书在重庆正式出版。在当时,这几乎是最全面、最详尽的介绍游击战术的著作了。这本书的出版和发行无疑是“及时雨”、“雪中炭”。书出来后,陶汉章已投入到了紧张的“反扫荡”、敌后办学等工作中。几十年来,他始终未能见到自己写的这本书。 <br><br> 在这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的座谈会之后,有热心的朋友四处寻找,终于在重庆图书馆查找到了当年的《游击战术纲要》。建军80周年之际,华艺出版社以保存于军事博物馆文物库的当年版本为准再版《游击战术纲要》一书,为这个传奇故事,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解放军报/陶 乐))
陶汉章将军与《游击战术纲要》一书的传奇故事
2007年10月08日 解放军报
陶汉章将军(资料图片)
在庆祝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的纪念座谈会上,海峡两岸的老校友们相谈甚欢。其中一位来自台湾的老军人谈到了抗战期间他曾在湖南南岳参加了学习游击战术的干部培训班,参加者全部是当时抗日前线各战区的国民党军官,而学习的教材中就有由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
阅读全文]
英国首相布朗2日突访伊拉克,并宣布年底前从伊撤出约1000名英军士兵。 <br><br> 英军是驻伊多国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驻伊兵力仅次于美国。2003年3月,英国出动约4.6万人的部队追随美国发动伊战,对伊主要战事结束后,约万人英军留驻伊拉克。随着伊治安状况日益恶化和驻伊英兵伤亡增加,英国内要求从伊撤军的呼声不断。迫于压力,英曾对驻伊英军进行过小规模调整与削减。今年2月21日,英国宣布减少驻军人数。目前,驻伊英军已从当时的7100人减至约5500人。 <br><br> 事实上,自2004年4月以来,由30多个国家组成的驻伊多国部队中至少已有15个国家先后完成了从伊撤军工作。 <br><br> 率先撤军的是西班牙。2004年3月马德里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1300多名驻伊西班牙士兵于当年5月全部撤离。之后,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多米尼加、菲律宾、挪威、泰国、匈牙利等国先后在2004年年底之前完成撤军工作。 <br><br> 2005年2月,葡萄牙驻伊警察部队全部撤回本土,波兰在伊驻军人数则大幅削减。同年4月,荷兰完成撤军工作。同年12月,乌克兰和保加利亚完成撤军。 <br><br> 2006年5月,韩国军方开始制定从伊部分撤军计划,并通过部队轮换的方式裁减驻伊士兵。至8月底,韩从伊撤出兵员近900人。同年7月,日本完成撤军工作。同年12月,意大利完成撤军工作。 <br><br> 今年1月,斯洛伐克完成撤军工作。今年8月,丹麦完成撤军工作。 <br><br> 作为多国部队的主体力量,美国也因迫于国内形势压力于上月13日宣布从伊部分撤军。根据撤军计划,美军明年7月前将撤出近3万人。首批2200名美海军陆战队员已于上月28日从伊撤离。 <br><br> 目前,驻伊多国部队总兵力约18万人,其中美军16万多人,英军约5500人。)
驻伊多国部队撤军情况
2007年10月03日 新华网
9月3日,一名伊拉克士兵在给巴士拉市中心的巴士拉宫大门悬挂伊拉克国旗。据伊拉克巴士拉省警方3日证实,驻伊英军当天已完全撤出位于巴士拉市区的英军基地,并将这一基地控制权移交给伊拉克安全部队。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记者王龙琴)英国首相布朗2日突访伊拉克,并宣布年底前从伊撤出约1[
阅读全文]
调查后提出,经美国国务院同意后,由麦克阿瑟发令予以逮捕的。1945年9月11日,麦克阿瑟发出了第一道战争嫌疑犯逮捕令。第一次逮捕名单共39名,其中东条英机位居第一。到12月,麦克阿瑟共发出了4道逮捕令,共逮捕118名。被告就是从这些嫌疑犯中选定的。 <br><br> 初期,其他国家的检察人员尚未到达日本,基南主要倚重美国检察官工作。1946年2月以后,成立了由干练的英国检察官考明兹·卡尔为首的由各国检察官组成的检察局执行委员会,推进了罪证调查和被告名单拟定工作。 <br><br> 参加国际检察局工作的11国中,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检察官都带来了本国提出的战犯名单,其中美国为30名,中国为12名(后追加了21名),英国为11名,其他国家没有提出战犯名单。但这些名单只是确定战犯名单时的参考,并没有将其作为确定战犯的基础。 <br><br> 经过国际检察局执行委员会的反复讨论,1946年4月10日,检察官会议最后确定了东条英机等26名被告。其中,土肥原贤二曾被认为证据不足,会上酝酿将其刷掉。但与会的中国助理检察官向哲濬表示,土肥原是日本侵华的主要责任者之一,中国会很快提供有力的罪证材料。据此,会议将土肥原贤二列入了被告名单。 <br><br> 但是,上述26名被告名单确定后,曾经抵制美国专断行为的苏联检察组抵达日本,在了解了26名被告情况后,要求增加被告名单。检察官会议经过投票,同意追加梅津美治郎、重光葵为被告,这样,最终的东京审判被告名单由26人增加为28人。 <br><br> 投票结果是6:5吗 <br><br> 在许多关于东京审判的著述中,都提到了东京审判最终6:5的票决结果。实际上这是一种误会,因为东京审判的判决结果并没有公开,而且可能永远也不会和不可能公开。任何关于东京审判的票决结果的说法,都仅仅是推测或误传。 <br><br> 法庭重要的议事是通过召开法官会议进行的。为了严守秘密,法官们达成共识:法官会议不对外公开,会议只允许法官本人参加,其他人不得代替,也不允许带秘书(只有苏联法官例外。因为苏联法官不习英语,被法官会议特别允许带一名秘书参加会议,但其秘书也被要求宣誓保守会议秘密);法官对法官会议的内容严守秘密,不得对外公开;法官会议不留文字记录。参加法官会议的法官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职业道德,审判期间及审判以后,没有任何一名参加东京审判的法官透露会议的内容,这其中包括法官们最后判决时的具体投票结果。如今,参加东京审判的11名法官都已作古,但没有一人公开投票的情况,又没有会议的文字记录,法庭的最终判决投票结果,也许会永远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 <br><br> 东京审判结束后,人们对法庭的判决结果,尤其对死刑的投票情况进行了种种推测,得出了一些结论,就目前看,是没有过硬证据的。但一些客观的分析,特别是日本学者的一些实证推测,也有一定的道理,可能比较接近甚至合乎真实的投票结果。例如,有人对每位法官以往表现出的立场、法官所在国的法律特征、法庭判决后部分法官发表的不同意见书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合理的解释,如印度法官帕尔主张所有被告无罪,因而不可能投有罪票,更谈不上投死刑票。澳大利亚、苏联国内已经废除死刑,这些法官按理说也不应该投死刑票。荷兰法官认为被告广田弘毅的罪证不确定,因而不可能投广田的死刑票,等等。相关推断结果,可参见本文附表。为什么没有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 <br><br> 无论是从宪法上讲,还是从历史事实看,昭和天皇是日本最大的战争责任者。但是,由于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是否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br><br> 1945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了《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决定利用天皇及天皇制政府,对日实行间接统治。但在美国政府内部,对如何处置天皇意见仍不统一。有主张惩办天皇的,有主张天皇退位的,还有主张软禁天皇的,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美国政府为了确保占领任务的圆满完成,将能否审判天皇的建议权授予了处在占领第一线的麦克阿瑟。 <br><br> 麦克阿瑟虽然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进驻日本本土的,但他认为,如果不利用天皇的权威,占领任务就难以顺利完成。而此时的天皇,也一改过去至高无上的姿态,主动拜见麦克阿瑟。说发动战争并非自己本意,并以“宽大的胸怀”,表示愿为“臣民”犯下的战争罪行承担责任,博得了麦克阿瑟的好感。麦克阿瑟决定利用天皇推行占领政策。为此,他致电华盛顿,推托说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天皇干预日本政治决定的“确凿证据”,然后警告说:“要审判天皇,就必须大幅度地修改占领计划。”而且“还会引起日本社会的极大混乱”,“日本就会瓦解”。如要维持由于审判天皇引起动荡的日本社会,至少需要增加“百万军队”和“数十万”美国行政官员无限期驻扎日本,所有民主化改革都将“落空”。麦克阿瑟的这一判断和恐吓性的建议,对天皇逃脱审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br><br> 根据麦克阿瑟的建议,美国政府决定不将天皇列入战犯名单。并游说各盟国,促使盟国对日占领最高决策机构远东委员会在法庭开庭前夕做出了不起诉天皇的决定。 <br><br> 但须明确的一点是,东京审判未起诉和审判天皇,并不意味着否定了他的战争责任。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和其没有战争责任,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天皇的战争责任是不容推卸的。)
史海钩沉:“东京审判”的铁案也能翻吗?
2007年10月08日北京日报
图为东条英机在受审判
60年前的今天,一场正义对邪恶的国际大审判在日本东京进行,史称“东京审判”。但近年来,在日本却出现了一股否定东京审判结果,企图为甲级战犯开脱罪责,甚至从根本上质疑东京审判正义性、合法性的思潮。难道60年前的审判在今天真的站不住脚了吗——
1946年5月至1948[
阅读全文]
调查后提出,经美国国务院同意后,由麦克阿瑟发令予以逮捕的。1945年9月11日,麦克阿瑟发出了第一道战争嫌疑犯逮捕令。第一次逮捕名单共39名,其中东条英机位居第一。到12月,麦克阿瑟共发出了4道逮捕令,共逮捕118名。被告就是从这些嫌疑犯中选定的。 <br><br> 初期,其他国家的检察人员尚未到达日本,基南主要倚重美国检察官工作。1946年2月以后,成立了由干练的英国检察官考明兹·卡尔为首的由各国检察官组成的检察局执行委员会,推进了罪证调查和被告名单拟定工作。 <br><br> 参加国际检察局工作的11国中,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检察官都带来了本国提出的战犯名单,其中美国为30名,中国为12名(后追加了21名),英国为11名,其他国家没有提出战犯名单。但这些名单只是确定战犯名单时的参考,并没有将其作为确定战犯的基础。 <br><br> 经过国际检察局执行委员会的反复讨论,1946年4月10日,检察官会议最后确定了东条英机等26名被告。其中,土肥原贤二曾被认为证据不足,会上酝酿将其刷掉。但与会的中国助理检察官向哲濬表示,土肥原是日本侵华的主要责任者之一,中国会很快提供有力的罪证材料。据此,会议将土肥原贤二列入了被告名单。 <br><br> 但是,上述26名被告名单确定后,曾经抵制美国专断行为的苏联检察组抵达日本,在了解了26名被告情况后,要求增加被告名单。检察官会议经过投票,同意追加梅津美治郎、重光葵为被告,这样,最终的东京审判被告名单由26人增加为28人。 <br><br> 投票结果是6:5吗 <br><br> 在许多关于东京审判的著述中,都提到了东京审判最终6:5的票决结果。实际上这是一种误会,因为东京审判的判决结果并没有公开,而且可能永远也不会和不可能公开。任何关于东京审判的票决结果的说法,都仅仅是推测或误传。 <br><br> 法庭重要的议事是通过召开法官会议进行的。为了严守秘密,法官们达成共识:法官会议不对外公开,会议只允许法官本人参加,其他人不得代替,也不允许带秘书(只有苏联法官例外。因为苏联法官不习英语,被法官会议特别允许带一名秘书参加会议,但其秘书也被要求宣誓保守会议秘密);法官对法官会议的内容严守秘密,不得对外公开;法官会议不留文字记录。参加法官会议的法官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职业道德,审判期间及审判以后,没有任何一名参加东京审判的法官透露会议的内容,这其中包括法官们最后判决时的具体投票结果。如今,参加东京审判的11名法官都已作古,但没有一人公开投票的情况,又没有会议的文字记录,法庭的最终判决投票结果,也许会永远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 <br><br> 东京审判结束后,人们对法庭的判决结果,尤其对死刑的投票情况进行了种种推测,得出了一些结论,就目前看,是没有过硬证据的。但一些客观的分析,特别是日本学者的一些实证推测,也有一定的道理,可能比较接近甚至合乎真实的投票结果。例如,有人对每位法官以往表现出的立场、法官所在国的法律特征、法庭判决后部分法官发表的不同意见书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合理的解释,如印度法官帕尔主张所有被告无罪,因而不可能投有罪票,更谈不上投死刑票。澳大利亚、苏联国内已经废除死刑,这些法官按理说也不应该投死刑票。荷兰法官认为被告广田弘毅的罪证不确定,因而不可能投广田的死刑票,等等。相关推断结果,可参见本文附表。为什么没有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 <br><br> 无论是从宪法上讲,还是从历史事实看,昭和天皇是日本最大的战争责任者。但是,由于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是否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br><br> 1945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了《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决定利用天皇及天皇制政府,对日实行间接统治。但在美国政府内部,对如何处置天皇意见仍不统一。有主张惩办天皇的,有主张天皇退位的,还有主张软禁天皇的,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美国政府为了确保占领任务的圆满完成,将能否审判天皇的建议权授予了处在占领第一线的麦克阿瑟。 <br><br> 麦克阿瑟虽然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进驻日本本土的,但他认为,如果不利用天皇的权威,占领任务就难以顺利完成。而此时的天皇,也一改过去至高无上的姿态,主动拜见麦克阿瑟。说发动战争并非自己本意,并以“宽大的胸怀”,表示愿为“臣民”犯下的战争罪行承担责任,博得了麦克阿瑟的好感。麦克阿瑟决定利用天皇推行占领政策。为此,他致电华盛顿,推托说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天皇干预日本政治决定的“确凿证据”,然后警告说:“要审判天皇,就必须大幅度地修改占领计划。”而且“还会引起日本社会的极大混乱”,“日本就会瓦解”。如要维持由于审判天皇引起动荡的日本社会,至少需要增加“百万军队”和“数十万”美国行政官员无限期驻扎日本,所有民主化改革都将“落空”。麦克阿瑟的这一判断和恐吓性的建议,对天皇逃脱审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br><br> 根据麦克阿瑟的建议,美国政府决定不将天皇列入战犯名单。并游说各盟国,促使盟国对日占领最高决策机构远东委员会在法庭开庭前夕做出了不起诉天皇的决定。 <br><br> 但须明确的一点是,东京审判未起诉和审判天皇,并不意味着否定了他的战争责任。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和其没有战争责任,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天皇的战争责任是不容推卸的。)
史海钩沉:“东京审判”的铁案也能翻吗?
2007年10月08日北京日报
图为东条英机在受审判
60年前的今天,一场正义对邪恶的国际大审判在日本东京进行,史称“东京审判”。但近年来,在日本却出现了一股否定东京审判结果,企图为甲级战犯开脱罪责,甚至从根本上质疑东京审判正义性、合法性的思潮。难道60年前的审判在今天真的站不住脚了吗——
1946年5月至1948[
阅读全文]
华侨时报台海处暴风雨前夕
2007年10月08日星岛环球网来源:华侨时报
不久前媒体认为阿扁可能激怒大陆的动作有五个,现在几乎已全部到位。阿扁不顾美国的严厉指责,一意要点燃台海战火的势头,已日益明显。
这五个动作依次是:(一)、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这已被大陆正告“公投入联”即是宣布“台独”。(二)、制订新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