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首先,我必须澄清一点:历史上的赖文光是以为顽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好汉。不是作家高阳 描写的那样,主动投降清军(高阳小说《玉座珠帘》)。他的名字也不是赖汶洸(清军对他的蔑称,张宗禹蔑称:张总愚),而是赖文光! 赖文光是洪秀全的妻子赖氏的族弟,从金田起义就跟随洪秀全,后来,他弃文从武,被洪秀全派到陈玉成帐下,累官至杰天义(当时,义爵是仅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杨秀清出身农民,为人机敏刚毅、沉稳深谋,他和洪秀全、冯云山首创天国,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为轰轰烈烈的农民政权的实际领导人。 当洪秀全、冯云山出现危难,金田团营几乎不保的情况,挺身而出,利用“天父下凡”的手段,稳定了军心,重新壮大了队伍。金田起义以后,杨秀清指挥全军,一路夺关斩将,占领 南京,几乎和清朝划江而治。定都天京后,他内外修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历朝历代都是官爵分制,只有太平天国官爵混淆,甚至合一,这是政治混乱的表现,也同时是一大特点。 早期,首义诸王只有五人,官位也只有有限的几等,定都天京后,增加侯爵,当时,也只有 秦日纲、胡以晃、林凤祥、李开芳等几个人才能获得如此荣耀。天京事变前夕,天国一共有 侯爵11人次。 这时候,天国最高军政首长是军师。东王是左辅正军师、西王是右弼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到太平天国历史上的北伐,先要说说这两个统领北伐军的天国名将--林凤祥、李开芳。 林凤祥和李开芳是最早加入拜上帝会的老兄弟,林是广东揭阳人,李是广西武鸣人,而且,他们是太平天国军队最早的四军帅之一。他们和罗大纲、曾天养并称四大虎将。是西王萧朝贵的心腹猛将,也是杨秀清倚重的开路先锋。从金田起兵到永安封王,林、李一直冲杀在前 ,屡建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吴三桂是明清易代时期的风云人物,也是差一点成为满清官方永久承认的“千古功臣”。关于他的事情说法很多,目前,因为翻案很得人心,李鸿章之流都几乎作为中国开放的先驱者 来书写,而过了300多年后特别是在一些始终认为满清统治中国是民族大融合和历史大进步的人眼里吴三桂真是做了好事,实在是冤枉的很。因而,我就觉得有必要就自己所知、所学 来谈谈这位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当年北洋军阀及其走狗们吹捧袁世凯 和拥戴他做所谓的皇帝的时候给袁某开列的功勋,共有六条: (1)经武。指袁某练兵于小站,扣上富国强兵的大帽子。其实是袁某个人武装的开幕。 (2)开化。指袁某办理新政,其实是袁某联合庆王等人谋夺朝政的关键一步。 (3)靖难。指袁某镇压辛亥革命,这个不用说了,但是,要是硬是拔高可以;理解为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满清能从一个弱小民族起而变成主宰中国的政治集团,的确要归功于他们的首领和身边辈出的人才以及昏聩的明朝皇帝。 自从清军入关后,每一代满人都有一些名臣名将,是为满洲帝国的支柱。顺治时都是军功诸王,康熙时的明珠、米思翰、马齐(老米的儿子),雍正时的允祥、鄂尔泰、讷亲,乾隆时的傅恒(老米的孙子)、福康安(傅恒的儿子)、阿桂,嘉庆时的额勒登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奕訢后来被慈禧干废以后,闲居在家,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一句是:“猛拍栏杆追往事,一场春梦不分明”,不很隐讳的表露出自己对1861年辛酉政变的悔意以及被慈禧利用的不甘心! 奕訢是道光的爱子,死前遗诏里专封奕訢为恭亲王,这是清朝绝无仅有的,所以,后来,当慈禧大发雷霆对奕訢说:我革了你!奕訢公然反驳:太后革得了我的爵,革不了我的皇六子!慈禧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的较量。 舒尔哈齐是满清创立的第二号功臣,他原来的地位就是仅下努尔哈齐一等,各部酋长拜见的时候,两兄弟是同时受贺的,分南北落座。明朝的边将称哈齐是二都督。哈齐同样是在起兵之初就很能打仗的人物,他屡立战功,是努尔哈齐的不可缺少的臂膀。而且,哈齐也是以努尔哈赤的继承人自居的。自从万历11年5月,努尔哈赤起兵以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清朝不像明朝,在封赠爵位上失于滥!清代最重军功,就是太祖、太宗之后若无军功,也将流于凡品。 清初,共封八个世袭罔替的亲王、郡王。 他们分别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庄亲王(原名承泽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 雍正朝,封皇十三子允祥为怡亲王,雍正八年,亲王死,特旨加恩赏给世袭罔替。 清制:非军功、非特旨不得赏给亲王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