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宋朝的濮议和明朝的大礼议都是闹得沸沸扬扬的两件大事,而当这些完全烟消云散的时候,这两个王朝也开始走向消亡。或者也可以说,正是王朝走向衰亡,才会出现这样咄咄怪事的 宋仁宗无子,乃立濮王的儿子宗实做皇储,这是韩琦、富弼、包拯这些人努力的结果,也是 仁宗从谏如流的一个典范。因为皇帝本生父和与曹太后的关系,英宗开始和大家闹别扭,结果,还是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宋初,解除禁军大将的兵权以后,太祖曾经内召检校太师、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来京陛见, 太祖以彦卿是贵戚,准备给他加官,问于赵普,赵普不同意,认为彦卿已经是位至人臣,如果,再予以重任,恐遭不测。太祖不以为然,说:朕待彦卿甚厚,彦卿当不至负朕。赵普立刻反问:陛下当初又是如何负周世宗呢?太祖默然,事遂寝。 后太祖平蜀,孟昶的女人花蕊夫人颇能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小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是写斯大林和他的长子雅克夫的故事的,说是雅克夫被俘以后,德军提出用雅克夫交换元帅保卢斯,斯大林说:“我不能用一个士兵交换一个元帅,如果德国人愿意的话,我要交换另一个人--他就是台尔曼(德共领导人)!”我当时觉得斯大林真是可以啊,能说出这一番话来。 以后,接触了大量的苏联历史和苏联一些的党史访问学者,特别是和德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一本郭沫若的晚年作品《李白与杜甫》从本价的2.00元左右,如今已经上涨到市价的1000元 上下,想来并不是人们多么留恋这位郭老的文笔和此书的艺术价值,相反,正是籍此书大家 可以看到郭沫若的最大的“露怯”。进而看到郭在最后的岁月里完全匍匐在毛泽东的阴影下 的巨大难堪。为这位中国文坛健将号称鲁迅之后的第二人的沦落找到依据。 谩骂郭沫若的人越来越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孙权虽然使用吕蒙、鲁肃,但是他真正亲信的却是步骘和全琮,而且越是到了晚年就越是离不开。吕蒙虽然没有什么远见卓识,然而人是很正直的,可是,这二位呢?《三国志》对他们虽然有了一些溢美的成份,但最终难掩他们的本来面目。 步骘人比较干练,他是东吴收取交州的始作俑者,而吕岱不过是顺便摘了桃子而已。但是, 步骘这个人很会讨得各方面的欢心,有两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什么把长征抬到很多的位置上呢?如果挖掘它的全貌,我们应该看出,将长征比作播种机 、宣传队等是有一定理由的,而长征的之于共产党的今后的种种路线、方针的决策也是非常关键的,更为主要的是长征是对红军乃至共产党的一次高度洗礼。 第一,长征是中共开始摆脱共产国际的层层干预的开端,李德、博古的失势说明了国际对于 中共以后将是更多涵义上的象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文革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民不是阿斗。阿斗这个名词大约和白痴、废物几乎同义。刘阿斗除了丢了祖宗的江山以外,还干过兵临城下不战而降、宠信宦官等等,而这些似乎都不引起大家很多的注意,唯独那句:“此间乐,不思蜀而”让后人指责为无能至极点。很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味道。刘禹锡不就说: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吗?不过,若干年以后,当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魏延是蜀汉的名将,也是三国中难得的战将,他和曹操的五良将相比丝毫不逊色,难怪素以 知人著称的刘先主要把他视作张飞一流的豪杰看待。现在,很有一种暗流,说是魏延被诸葛亮所杀,当然是暗杀,而且拿了子午谷的事作例子,说生前的武侯是何等的不公平对待魏延 ,此后又是如何排挤他,等等,不一而足,似乎魏延真是冤哉枉也,一定要平反昭雪才好, 那么,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按照赵翼的说法是三国之主用人各具特色,较少雷同。那么,孙权的用人特色是什么呢?我以为是厚武薄文、以武统文。下面作一个必要的解读。 孙权手下的武将集团的地位一直相当高的,从周瑜(算是半个武将)、吕蒙到后来的吕岱、 全琮。这些人不仅地位高于一般的文臣,而且,出将入相。威风的很。国家大事,孙权往往 就商于这些人,像吕岱在交州干的缺德事,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为什么会有千里跃进大别山呢?其实,只要看一看毛泽东的一贯军事主张就可以知道,毛泽东喜欢或者说是比较倾向于在敌后布置斗争,当年王震的南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惜, 那时候,条件不成熟,王震虽然刹羽而归,但是受到的礼遇俨然是得胜者。而毛泽东一直也没有放弃他的这个设想。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另两个知音是邓小平和陈毅。邓小平是最早从经济角度看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