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徽州

徽州文化全面崛起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与
博文
(2006-06-22 14:53:48)


姚依林(1917~1994)贵池人。民国23年(1934)考入清华大学。民国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领导“一二九”运动,任北平市学联党团书记。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贸易部副部长,商业部部长,中共中央财贸政治部主任,外贸部第一副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务院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国家计委主任和党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是中共第八、十届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6-22 14:48:56)
  旧时年轻人从商或学手艺,必须从学徒做起。当学徒一般在腊月议定。于次年正月上旬请“从师酒”(或称“拜师酒”、“投师酒”);举行磕头拜师的仪式,并写下投师状:“遭风失水,生病死亡,各按天命;逃亡走失,归学徒家中寻找”。从师后,即有如师傅的子女,叫“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或早出晚归,或长年在师傅家服杂役兼学手艺。学徒期内,不给工钱,仅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6-06-22 14:48:06)
  淮北一带,正月里第一次犁地,谓之“开犁”;皖西南一带则选择清明前后天气晴和的“双日子”耕地,叫做“开耕”。沿江地区又习惯在春分节今里牵出渐已长成的大牛犊去学习犁田,称为“教牛”(或叫“试牛”)。各仪式均须在田头地边焚香鸣鞭炮以示隆重,至20世纪60年代后,焚香的仪式渐已废止,但开耕、开犁、试牛之俗仍然流传。
皖西南地区在春季播秧的第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6-22 14:47:18)
  传统农业生产都讲究及时耕种。淮北有谚语说是“娶不到好老婆一辈子,种不好庄稼一季子”。春播均以清明节为界线,淮北称“三月清明种前,二月清明种后”;皖中、皖西说是“二月清明不抢先,三月清明不退后”;沿江一带称为“清明下半种,谷雨下青秧(指播下种芽和秧苗)。淮北、皖中等地还对照物候进行耕作,农谚称为“枣树发芽种得棉花”。这都是根据自然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6-22 14:46:31)
  旧时小生产农业多半以“靠天收”而决定收成。所以,民众常常凭天气、物象和经验来预测年景。皖西、皖南、皖中等地,普遍认为节气中“立春”日晴天最好,农谚说是“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淮北、皖西南均有定正月初一至初十为人畜谷物生日的习俗,也叫“值星日”,其次序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皖西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6-06-22 14:41:27)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孙权率兵10万围攻合肥,又派张昭攻九江、当涂。孙权围合肥百余日不下,曹操派将军张喜领兵前来解围,孙权撤兵退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6-22 14:40:47)
  东汉光和三年(180年),庐江人黄穰和“江夏蛮”联合率众起义,从者10万余,攻占四县,坚持数年,最后在庐江太守陆康镇压下失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6-22 14:38:26)

  凡读过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的人,无不为其描绘的美景所倾倒:“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处,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后何以名琅琊,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东晋琅琊司马睿曾寓居于此而改称琅琊。另一种说法是:西晋镇东大将军琅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6-22 14:37:30)

  明教寺俗称“曹操点将台”,在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距淝水、津水和逍遥津都不远。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迄今为止已有1700多年历史。教弩台高4.3米,面积3800平方米,呈正方形。台上有屋上井、听松阁两处古迹。屋上井以超过民房屋脊得名,为当时曹军将士饮水之源。听松阁是曹操“望敌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东经117°12'~118°53’,北纬29°24'~30°31′,分别与宣州市的绩溪、旌德、泾县,池州市的青阳、石台、贵池、东至县,江西省的景德镇市、婺源县,浙江省的开化、淳安、临安县交界。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
出土文物表明,黄山市一带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活动。至迟在西周时期,就已有文化相当发达的定居居民。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先后属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