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家述评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9-03-28 20:50:59)


第二章紧锣密鼓4
———————————————————————————————————————
四通故事(10)陈春先

(1934年8月6日——2004年8月9日)
大家都公认:陈春先是中关村科技人员办企业的第一人。硕大的头颅,蓬乱的稀发,矮胖的身材,斜背着书包,卷起的裤脚管一边高、一边低,浓重的四川口音,这就是陈春先。
在中关村的大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3-27 23:40:47)


第二章紧锣密鼓3
———————————————————————————————————————
四通故事(09)四季青
李文元(1984年,北京)
四季青乡,天子脚下、京西明珠。辖区包括香山、玉泉山、颐和园、八大处等中国顶级的风水宝地。1984年3月20日晚上7点,由贾春旺做媒,我们和四季青乡的合作对象初次见面,地点在海淀区委228会议室。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09-03-26 15:40:41)


第二章紧锣密鼓2
———————————————————————————————————————
四通故事(08)贾春旺
公司成立三周年时,贾春旺到会祝酒(1987年,北京)
那个年代,中国还没有公司法。办公司从哪里着手?这是个问题。当时,无非是两种模式:一是从天上掉下来;二是从地里长出来。去找一个有名气的大单位挂靠,这是从天上掉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09-03-25 14:40:07)


第二章紧锣密鼓1
———————————————————————————————————————
四通故事(07)刘海平
刘子明、印甫盛(1984年,北京)
那时候,科学院已经有人出来自己办企业,物理所的陈春先,1980年就迈出了科技人员办企业的第一步。到1983年,京海、科海也已初露头角。所以,我劝老沈出来自己干,并非空穴来风。
但我本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3-24 07:07:59)


第一章阳光灿烂6
————————————————————————————————————————四通故事(06)燕京会
我和老沈(1985年,承德)
一个本来由海归高级研究人员领头的院重点项目,改由一个本来只配“捡兔子”的初级研究人员来领衔,这实在有点离谱。科学院这样的单位,很严谨,是半点不能离谱的。怎么办?于是他们“破格”把我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9-03-23 04:38:43)


第一章阳光灿烂5
————————————————————————————————————————四通故事(05)小万上
(1980年,日本)
在那个年代搞行政管理系统的计算机信息化,有两大难点:一是没有搞大型软件工程的领军人物;二是行政管理机关面对信息化的要求完全不适应。前者可以通过引进陈三智来解决,后者的适应则需要一个过程。问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03-22 06:50:18)


第一章阳光灿烂4
————————————————————————————————————————四通故事(04)三门课
(1980年,日本)
从日本回来以后,我们又招了十余人,其中有程序员,也有数据录入员。一个个年轻、精干、阳光灿烂。先入山门为大,我们这些先入室的弟子,就成了他们的老师。我当时负责讲三门课:COBOL语言、磁盘文件设计、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3-20 23:44:35)


第一章阳光灿烂3
———————————————————————————————————————
四通故事(03)日本行
左起:童粹中、马青、崔铁男、万润南、陈三智、陈夫人、外事局女士(1980年,日本)
加入陈三智领导的团队,我们在业务上有了长足进步,一下子缩短了和世界的差距。所以,引进人才的确是赶超世界的捷径。最近看到一则新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3-20 00:51:11)


第一章阳光灿烂2
———————————————————————————————————————
四通故事(02)陈三智
左起:邬来坤、陈三智、万润南(1980年,日本)院一级的重点项目,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是一台大戏。这台戏的主角,也就是这个项目的领头人,必须是高级研究人员。科学院把研究人员分成三个等级:高级、中级和初级。高级研究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9-03-19 14:42:41)


第一章阳光灿烂1
————————————————————————————————————————四通故事(01)沈国钧沈国钧(1985年,深圳)
创办四通,对我而言,纯属偶然。四通的缔造者,来自两个方面军:一是清华团队、二是科学院团队。清华团队是印甫盛在幕后,刘海平在台前;科学院团队先有沈国钧下海,后有王安时加盟。和这两个团队都有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
[76]
[77]
[78]
[79]
[8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