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新地新人

末世 弥赛亚 以色列 历史 民族 闪含亚弗 诺亚 圣殿 歌革 安息 耶路撒冷 圣经 文革
正文

轉:八十年前的畢業證書 續七/又一個舅舅

(2023-12-26 19:45:13) 下一个

中央航校第十期驅逐機組學員52人畢業合影(缺4人),照片最後一排左二就是李光美,後二排右一何德祥,第一排左三林恒

 

大舅舅微信版之七

 

義子戰長空——李光美

 

 

 

    我:您剛才說到,我還有一個老舅啊?

 

咱們家的養子除了馬林,還有一個義子叫李光美,也算你的老舅。

他是即墨人,1931年在青島鐵中上初一,是老爺子的學生。但到了初一下半學期家裏突然生變,他成了弧兒。因他品學兼優又生活無著,老爺子便收養了他,吃住就在咱家。李光美上學期間要改姓石,老爺子沒答應,希望他能光複李家,但他在填寫家庭時,一直寫是青州人,父親是石愚山,他也一直叫老爺子爸爸,叫你媽媽是妹妹,你媽媽跟他也像親兄妹一樣。

1936年李光美高中畢業,想馬上找份工作減輕家裏負擔,也報答恩師,老爺子不同意,希望他去考中央航空學校,以實現航空救國的理念。因為上世紀30年代,中國軍政界和知識分子界掀起了對於航空事業的強烈關注,特別是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的慘痛教訓,大家對航空發展的關注更甚,於是轟轟烈烈的航空救國運動就此開展。

中央航校(後改空軍軍官學校)在當時是最難考的一所高校,報考的學生絕大多數是民國高級官員、富商家庭的子弟,30人彔取一人。李光美有幸被彔取,雖是公費,但吃穿用度等生活費還是要自己出的,學製四年,畢業後為空軍飛行員。老爺子前期做教員費用方麵可以支持,可1937年日本占領青島他辭職逃難後,沒有正式工作和收入,在這種困難情況下,老爺子縮衣減食,一直把他供到畢業。畢業時要上天飛行,每人必須有一塊空軍指定的瑞士航空手表,價五百元,老爺子東借西求,湊錢給他買了一塊。

1940年李光美畢業後,來信告訴老爺子,說他加入了空軍第五大隊做驅逐機駕駛員,已經參加了對日空戰。老爺子聽說中央航校的畢生百分之九十戰死長空,去信再三叮囑他,要勇敢作戰,也要提高技術,小心安全,還要吃好睡好。

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有幸活了下來,給老爺子的來信中常常表示對國民黨有不滿的情緒,到1947年就失掉了聯係,多方打聽,均說此人下落不明。後來你媽媽1948年在前線新華社任戰地記者時,曾通過敵工部在國民黨空軍的地下人員打聽李光美的下落,如果他還在人世,組織上打萛策反他,但消息渠道了解的結果也是下落不明,敵工部的同誌估計李光美早被軍統暗殺了。

 

我:李光美參軍後確定是抗戰勝利後還有通信嗎?我查到台灣忠昭廟有中央航校第十期學員名單,驅逐組54人,全屆125人陣亡34人,李光美是1942年10月在四川金堂上空被擊落殉國

 

李光美是抗戰勝利後還有信來往,他的信我都看過,台灣這記載不準。抗戰期間敵占區與國統區郵政還是通的,所以與李光美一直沒斷聯係。他在上航校期間,每月還要給他通過郵政局寄生活費,他參軍後每月都有信來。到了1947年後有半年無信,去信也不回,於是老爺子托人到他的部隊打聽,回信是查無此人

老爺子1951年從青島到濟南工作,李光美1947年初的來信在那以前都留著,一直到1952年我們遷居濟南時怕惹麻煩,才處理掉的,他的來信開頭都是父親大人,末尾都是兒光美叩。那些信是我親手燒的,所以記得很清楚,其他有一些文物也是我送到青島博物舘的,因為那次搬家老爺子沒回青島,是我一手辦的。

 

    我:通過在網上的查找,我隻能推測一番李光美的情況——

 

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同年民國決定組建一支自己的空軍,於是1932年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正式誕生。學校重金聘請了美國最出色的空軍教官,學生要求年齡在18-24歲之間,體魄強健,高中及以上學曆,光是這一條高中以上學曆就把那個年代99%的人排除在外。錄取後經半年初訓,最後通過率不過百分之一,

中央航校從建校到抗戰結束,總共培養了16批飛行員,共計有1700餘人,在後來的對日空戰中半數以上戰死,這些飛行員從航校畢業到戰死,基本上都不會超過六個月,他們的年齡普遍在20歲左右。

 

李光美在中央航校第十期驅逐機組有位同學叫林恒,是林徽因同父異母的弟弟,報考了清華大學機械係並被錄取,但為了飛行救國,他很快放棄清華的學業,報考了中央航空學校,成為第十期學員,1940年9月在一次空戰中犧牲,年僅25歲。同期另一位學員何德祥,1942年10月27日在四川成都擊落日機2架後,座機被擊中著火,遂駕機衝向一架敵機,一同墜毀於重慶金堂,時年26歲。從李光美這幾位同學就可看出,抗日戰爭時期,對日作戰的飛行員一批批駕機升空,麵對武裝到牙齒、存在巨大代差裝備的日軍,幾乎飛上天就有去無回,平均陣亡時間不足6個月,可見當時的戰況有多麽的慘烈!李光美眼看著航校畢業的同學們,一個個名字被劃掉,這是一種莫名的心痛與心悸,可是活著的他們仍然義無反顧地登上戰機,衝向跑道,拚死進攻,向死而生。

 國民政府中央航空學校校訓碑牌,全世界沒有第二所航空學校,有這樣悲壯的標語:“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這是一種無法用言語表述的悲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老舅李光

美,是早已匯入天上的點點繁星,還是沒入茫茫人海?

 

    補記:網上查到一個名單,其中有飛虎隊創建者陳納德領導的中美空軍混合團第三大隊八中隊名單,李光美為分隊長,有一位飛行員王延周在列,王延周是1943年進入該中隊,證明1943年李光美仍在世。內容引自網文“山東老農種地22年,端茶倒水時暴露身份,85歲被請進人民大會堂”。

 

又補:1946年李光美晉升上尉,在失去聯繫的前一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