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新地新人

末世 弥赛亚 以色列 历史 民族 闪含亚弗 诺亚 圣殿 歌革 安息 耶路撒冷 圣经 文革
正文

重新转发:八十年前的毕业证书 续一/两燕一马 - 燕庄

(2023-12-18 14:44:14) 下一个

 

大舅舅微信版之番外篇

 

“两燕一马”燕庄

我:“两燕一马”的燕庄阿姨可以聊聊吗?

燕庄的原名叫冀兴方,不是满族,她和你妈妈年龄相仿。咱们家从旗城很早就迁到青岛、济南,又搬回到青州南城冠街时,和她家是一牆之隔的邻居,所以小时候她们并不认识。

   经文1945年初回到青州,因为冠街路口有个场院(是一个公共打场的地方),平时不打场时晚上就是孩子们玩的地方。经文回来后也经常到这个场院玩,由于她的开朗性格很有亲和力,又做过记者编辑见过世面,很快十几个青少年便被她聚在一起,听她说外面的世界,听她背诵诗歌,听她唱歌,并一起跟她学歌。这群孩子中便有燕庄,因为她俩都是在城里上的初中,年令相仿,共同的话题多,很快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从家庭来说燕庄的父亲是教员,青州被日伪占领后,坚决不当汉奸,辞职干小生意,所以燕庄的家庭教育也与经文类似。后来 她俩一起去的青州守善小学做教员,这是所教会办的学校。

我:我在网上查到,青州守善小学出自创办于1917年的青州守善中学,是青州最早期的完全中学,英国基督教浸礼会所创办的教会学校。1929年守善中学停办后,教会在其旧址创办了一所半工半读的“工读神学院”。抗战初期,教会在原守善中学旧址创办守善小学,有六个教学班,学生200余名。1945年抗战胜利,基督徒高立志出面恢复守善中学。1948年华东局和山东省府在守善中学校址创办“山东教育学院”。1950年改为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1951年定为省重点师范,直属省教育厅。1978年,改建为山东潍坊教育学院。2010年改建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至今。(摘自网文  青州历史上的守善中学)

   她俩因“抬校长”、大闹县教育局,很快就失业双双回家了。当时小舅舅汪延庆高中毕业后在家闲着,也不愿做伪政府工作,经商又无本钱,无所事事十分苦恼。因为他家住的也很近,小姥姥(汪延庆的母亲)和延庆常来咱家玩,因为燕庄也常来玩,他俩就认识了。后来汪来的更勤,很快他俩就谈恋爱了。

   经文通过地下工作者关伯屏的介绍,认识了王林亭並向他提出参加八路的要求,獲准后回来第一个就告诉了燕庄,燕庄又告诉了汪延庆,他很高兴立即就同意了。

我:王林亭的部队就是当年鲁中军区鲁迅艺术宣传大队,简称“宣大”或“山东鲁艺”,亓尧任大队长(原福州军区文化部长),王林亭任副大队长兼指导员(原济南军区文化部副部长)。“鲁艺”后来改编为华东八纵文工团、三野26军文工团。我在福建当兵时和26军文工团的杨兴华之子杨小军、郭艺文之子段飞宇,还有亓尧的儿子亓小兵成为非常要好的战友。

   没过多久,王林亭部队奉命撤出青州,因汪延庆去济南未回,经文和冀兴方只好带着景斌走了。青州被敌占领后,王林亭曾二次密秘派人到咱家打听汪是否回来。汪延庆回来以后住了一夜就又走了,王第三次密秘派人到汪延庆家打听,汪母对王的人说:孩子失跡了。这次之后王林亭部队转向鲁南战场。

   燕庄得知王延庆“失跡”痛苦万分,常常是哭着行军,宿营后王林亭经常來安慰燕庄,做她的思想工作。宿营时燕庄和经文总是同睡一个铺,有时她们俩睡下,王忙完公务才来看燕庄,勸她不要哭。开始是说个三、五分钟就走了,有一次经文睡了一觉醒来,他俩人还在谈。那时候整天行军、排练、演出非常紧张,经文发现燕庄的精神好了很多,工作热情十分高涨,就问燕庄,她承认了与王谈恋爱。燕庄与王林亭是在行军打仗中谈情说爱的,这些是经文告诉我的。过去解放区最有名的文艺团体一个是延安的鲁艺,一个是山东的鲁艺。1950年拍摄电影《白毛女》,最初白毛女定的演员是有燕庄的,那时燕庄不仅瘦丽,而且是鲁艺最出名的女高音,能演能唱。后来因26军文工团入朝参战,她遗憾的失去了机会。

   汪延庆到台湾后,在黄埔四年毕业直到进入国防部工作,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勸他结婚,但他总忘不了冀兴方,希望有一天“反攻大陸”成功,再见到冀兴方。一等就是十年,他感到蒋的“反攻大陸”是没有半点希望了才结了婚,对方是个护士,比汪小十多岁。

多年以后,经文和燕庄的准确入伍时间成了说不清的悬案。人事部门笼统认为她俩算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理由是她们填写的是青州解放时入伍,史料记载青州全境解放是1948年3月21日,以前敌我拉锯时进入青州不算解放,因此不承认她俩是抗战参加革命的。王林亭曾出面证明他俩是1945年7月参加革命,但按规定王是燕庄的丈夫,親人的证明不能有效。她俩不得己又去找了时任省文联的领

导冯毅之证明。冯是抗日时期的青州市长,也是青州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一见面他开口就说:记得,记得!你俩就是青州共匪“两燕一马”嘛。你们俩具体的入伍日期我真不知道,反正是抗战胜利前。我写个证明信,就写王道部队入城那天吧,这天我记得是7月20日。你们俩是青州第一批知识分子参军的,我这个市长怎能不知道呢。从此才解决了她俩这个长期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其实她俩应是5月份参加革命,从黄耘写的诗《赠别》当时在青島发表的时间就可证明,可惜当时无法取得这个证明,也不知黄耘还否在人世,还好当时的市长还记得这两个在江湖上出了名不要命的女孩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