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思

离开了主流,失忆。也选择了忘思?
正文

王道与造假文化

(2018-08-06 02:41:58) 下一个

网上和微信泛播“清华胡鞍钢VS人民大学学者 潮水退去才知谁裸泳”。对某教授的批评如潮,然对自己身边的类似“小事件”见怪不怪,甚至不少人自己也做过,并没有负罪感,甚至振振有词说,生活逼迫这样做。简单说: 1. 许多人都做过类似的事,但所吹的事大小不一样,吹的程度也不一样。2. 每一个人都有这样做的理由。

其实,YouTube上还有一个人大智库天才的演讲。讲得真是啧啧。鄙视

 

儒法两家思想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甚至有人说儒家讲的是民主,法家讲的是法制,我们2000年前就有了民主与法制的思想。真是啧啧了。


1. 儒家讲"法先王",法家讲"法后王",但"后王"没有来到,就谈不上"法"的问题,实际法家讲的是"法今王"。

2. 儒家为了维持"法先王",孔丘老先生不惜造假,编制了上古时代的伟大先王的形象,成为后世参照之经典。后来发现的竹书纪年记录的完全不一样,没有"伟王",只有"伪王"。同时后来对现在仍然处于类似状态的社会(如在云南和非洲的一些部落)的研究表明,没有发现存在类似的现象。孔丘先生应该是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次"造假"吧。然而,这次造假却成为其后主导中国2000多年的思想的基石。

3. 先秦时代儒法斗得死去活来,但后来合流(更确切的说是合污了)。其实"今王"就是未来的"先王",儒法合流就不见怪了,也就有了"儒表法里,剂之以道"的思想。

4. 更根本的是儒法两家都是以"王"的行为为社会评判标准。但人还有常识性判断,当"王"的行为与常识背离的时候,为了让"王"的行为能成为标准,造假和美化就不可避免。就像有人说的,从秦到清的两千年根本没有什么盛世,但盛世却充满历史书。如历史上大写特写康乾盛世,但在传教士的眼里却是另外一副模样。

5. 儒法两家还有一个致命的假说,天下只有一个"王"。但实际生活中,"王"主导的社会中各级"领导"都是某种程度的"王",为了维持各种级别"王"的行为能成为社会准则,造假与美化就满了生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