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妈的闲言碎语

过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力争不做乏味、油腻的中年女人
正文

三峡库区人民的召唤

(2018-11-12 17:52:34) 下一个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三峡工程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不建,早建,还是晚建?成了举国上下多年议论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政界对建设三峡工程的看法,在媒体上连篇累牍。庆幸我也参与了这个历史事件。

基层意见

1992年春节前夕,我从重庆坐船,顺长江而下,沿途实地考察了长江三峡,观看了专家选择的三峡大坝地——三斗坪,访问了生活在长江中上游两岸的同志。

53岁的易光曙在水利工地上奋斗了38个春秋。现在是荆州地区防洪办公室主任。提起这一带洪涝威胁,他滔滔不绝,说个没完。他说:长江在枝城以上两岸都是山地。出枝城以后则是地势低洼的湖南、湖北平原。洪水来量大、泄量小。因此,荆江河段洪水灾害频繁。1954年出现的大洪水使这个地区受灾的人口387万。易光曙认为,没有三峡工程,两湖平原永无宁日。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洛叙六对我详细介绍了三峡水利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把晚年奉献给三峡工程的冯运汉不久前还是宜昌地区行署副专员,参加过三峡工程论证活动。他对三峡工程有紧迫感。他说:我们非常着急,又感到非常紧迫。三峡工程迟迟不能上马,已经使库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他说:投资部门不愿意来这个地方投资,就是因为水库的水位线没有定妥,所以就不能投资。投入少,产出少,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很慢。如果三峡工程迟迟不上马,每年将向水下投资10亿。这势必增加国家的移民补偿经费和增加群众的负担。同时,这地区是长江洪水首当其冲的地区之一。有三个县是粮棉集中产区。如果不修三峡大坝,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将给这个地区造成极其沉痛的损失。因此,这个地区的人认为三峡工程非常急迫。同时,这个地区虽处在葛洲坝电站所在地,还是非常缺电,如果三峡工程上马,电站投产,全国的能源也得到缓和。

我问他:“这是你们当干部的想法,群众怎么看?”

冯运汉说:群众讲三峡多年来不上不下,不建设,不上马,给群众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为什么群众心不安?心不定呢?因为这个地方的水位没有定,工程没有定。工程一定,群众就心安。心安就可以搬,搬就可以开发,开发经济小区可以大力发展工农业。

长江西陵峡山大坡陡,是水力发电的丰富资源。但现在,长江的水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中国葛洲坝水力发电厂厂长侯广忠说:国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缺电,特别是地处华东地区、华中地区缺电的情况更为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途径:一是火力电,也就是烧煤;二是核电;三是发展水电。他说:建一个火电站必须有相应的煤和开采量,还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再就是成本比较高。核电,我们国家刚起步,在掌握核电的技术上以及建设成本上,比较高。因此,当前解决国家水电不足的问题,开发水电是个很重要的途径。

搞了几十年水电的工程技术人员侯广忠深深感到三峡工程如果早上的话,对缓解国家电力紧张有很多优越性。

他列了几条好处:水电成本比较低,当然在建设水电时,工期可能比较长一些,投资比较高一些,但这是一次性的,建成以后,成本是非常低的。拿葛洲坝来讲,它的成本一度电只有一分四厘钱。三峡建成以后,每年发电840亿千瓦小时,还可以提高葛洲坝的发电量。这两个电站加起来,每年可以提供1000个亿千瓦小时的电量。这样对缓解华中、华东缺电肯定会起很好的作用。

“长江之水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这是当地群众的说法。中国三峡开发总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洪泰对我说: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特别是荆江河段防止发生毁灭性的危险来说,三峡早建了,早主动。

长江的来水量与荆江下泄安全量不相适应。按现在的荆江防洪标准能预防10年一遇的洪水。目前的防洪标准是非常低的,如果不修三峡工程,荆江大坝外低于水面在10米左右。人们说“船在天上行,人在水下走”。

刘宏泰说:沙市现在的水面高于沙市14到15米。如果不修三峡工程,按现有的防洪设施,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水,特别是1870年的洪水,南岸北岸的堤防会决坝,分洪区的人民损失将是惨重的。这种损失可能要超过1954年历史上发生的洪水损失。这种损失一般是大面积的,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部署。近100年来,长江中下游没有发生像1860年、1870年那样大的洪水。这样并不等于说百年之内不发生,越是前面没有发生,按照洪水运动的规律,以后发生这汇总洪水的可能性就逐步增大了,发生毁灭性的灾害风险也在增加。推迟一年建三峡,我们就多冒一年的风险。特别是去年,淮河、太湖流域发生水灾,增强了我们的水患意识,加强了我们必须研究解决解除长江中下流、干流上洪水的严重威胁。在生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在技术上,在施工水平上,有能力建设三峡工程。我们没理由寻找后人来谅解我们。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

再从航运角度来讲,早建早有利。长江素有黄金水道的称号,但是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也要靠修三峡工程。修三峡工程可以增加通航能力,降低通航的成本,改善通航条件。

刘洪泰从移民安置来讲早建比晚建的影响。这是三峡工程非常有制约性的一项任务。三峡工程越拖,难度越大。现在库区人民的数字天天在增加,物价年年在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年年在提高。每推迟一年,移民经费都要增加。国家投资比现在大一倍。现在国家对水线淹没以下的地区不投资了,也不允许老百姓在淹没线以下搞建设。这样库区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所以,三峡工程如果再久拖不决。不论对库区经济来说,或者对整个经济来说,都不利,不能再等了。

这笔账请清楚楚,在当地工作生活的同志理解深刻。他们希望中央早决策。

修建三峡库区被淹没的地方涉及到19个县市,淹没耕地35.89万亩。这确实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是,经过调查,库区移民的环境容量是足够的,可以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不低于搬迁以前。目前,库区的人民普遍要求三峡工程早定、早上,移民地区在开发。

湖北姊归县水田乡乡长胡开明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

这个乡有39299人,假如三峡要上,到1998年需搬迁人数2923人。从本乡来看受点损失,从长远看,当地农民也是愿意的,希望在建与不建三峡上早拍案。群众目前有三怕:一是怕远迁,二是怕大坝迟迟不上影响库区建设,三是怕安置迟了不好解决。早开发使库区人民早安心,早富裕。从这几年移民试点看,开发还是可以的,开发了2420多亩,大部分都有了效益。将来移民的生活水平只会上升,不会下降。这几年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品种,提高单产,增加了收入。这几年开荒11000多亩,如柑橘、桑蚕和粮食。

这位主管移民工作的乡长对移民工作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上层探讨

1985年,我到国务院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上采访。国务院领导同志强调,各部门、各行各业、各省、市要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人出人,有技术出技术,有主意出主意,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形成一个强大舆论声势和力量,促使加快三峡库区移民速度。

参加这次会议的来自全国21个省市区直辖市和有关的计划单列市以及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会议期间,四川、湖北两省和三峡库区各地、市负责同志介绍了库区移民任务,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开展对口支援的情况和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北京市介绍了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情况和今后打算。

李鹏总理说:这次会议是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以后,国务院召开的贯彻落实决议的一次具体行动的会议。

李鹏说:三峡工程是一项具有综合效益,对我国“四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国务院将成立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现已成立了筹备组,开展了工作。他指出:库区移民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难点,任务重,时间长,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移民机构进行组织与协调。同时,要发挥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以及全国的大力支援。李鹏强调,三峡库区移民要吸取过去移民的经验教训,改安置性移民为开发性移民,不留后患。要充分利用库区的资源,在国家支持和各地的支援下,库区人民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的开发建设。要在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同时,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国家对移民地区可实行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内外资金,促进这一地区的开发。为施工准备的能源、交通等设施建设要先行为三峡工程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集思广益  充分讨论

1985年12月27日,我为三峡写的会议见闻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正泉的表扬。题目是:为什么要建设三峡?稿件是这样的:

听众朋友!三峡工程是今天(198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讨论的热门话题。记者看到,小组会开始以前,许多委员站在走廊上研究几幅三峡水利枢纽的示意图。分组讨论开始后,分成四个小组的100多位委员们发言踊跃,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根据成千上万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论证报告,三峡工程是在长江西陵峡的三斗坪建一座高185米的拦江大坝。这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

长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在长江上修建这样大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不能不引起人们一些思考,甚至怀疑。比如,投资那么大,值得吗?国力能够承受吗?怎样安置这百万移民?长江上游筑起大坝,下游会不会被泥沙淤积等等。

今年11月(1985年)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组成由25人参加的考察组,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委员们今天认真讨论了陈慕华副委员长作的考察报告。

大家说:三峡工程该不该上,首先要权衡利弊。李剑白等委员说,今年淮河和长江局部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给人们又一次敲起了警钟,要想控制长江中下游的洪水,避免毁灭性的灾害,必须尽快兴建三峡工程。

黄玉昆委员说:考察中,我亲眼看到川江人民急需摆脱贫困,而洞庭湖人民又需要摆脱水患。洞庭湖区人民是头顶长江,脚踏洞庭,腰里缠着四条河,建设三峡水库就可以减轻洞庭湖区的水患威胁。

对三峡工程曾经抱着怀疑态度的袁雪芬、何浣芬委员说:经过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考察,我们听到了库区的人民心向三峡工程的呼声。库区人民说:三十多年了,三峡工程不上不下,我们生产不好开展,经济无法建设。国务院早作决策可以稳定民心。

许多委员都说,兴建三峡工程最直接、最明显的经济效益是发电。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有利于华东和川东的经济建设。

第三是航运效益,宜昌到重庆的航道流经丘陵和高山峡谷地区,水流湍急沿江航程有139处险滩阻碍着航运。三峡工程兴建以后,可以加深、加宽航道,水流也会变缓。蚁美厚委员还提出,三峡水库有利于将来兴建南水北调工程。

委员们重点讨论了三峡工程的投资和移民问题。他们说,三峡工程总投资虽然巨大,但从总体上看,国力还是可以承受的。而且主题工程开工以后,第9年就可以发电。发电以后,就有收入。兴建三峡工程所需用的水泥、钢材、木材,国家也可以承受。王耀伦等委员建议采取多渠道集资的方式,为三峡工程解决资金来源。

关于移民问题,委员们都赞成实行开发性移民的方针,不把水库移民当赔偿对象,而是利用当地资源为安置好移民创造有利条件。

当马木托夫·库尔班委员提出怎样解决泥沙问题的时候,列席会议的专家解释说:三峡水库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利于排沙,大坝设置有足够的泄洪排沙设施。

委员们对三峡工程技术上的可行性没提出不同意见,只是建议要统一思想,广泛动员,加强领导,缩短工程周期,制定特殊的法律,使这一重大工程民主决策,科学论证。

记者在会上多次听到这样的发言:三峡工程可以根治水患,造福当代,惠及子孙,总之,早建比晚建有利。

兴建三峡关键性的表决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居世界第三位,水资源较为丰富。

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要改善川江航道,开发三峡水力发电的设想。

国民政府也组织过勘测队,但由于国内战争的原因,停止了三峡工程的设计工作。

解放以后,着手开展长江的综合治理开发工作。此后,几次研究,定方案,又几次推迟。参加三峡工程设计、科研、论证、审查的专家和学者有几千人。他们40年的心血终于换得了《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能不能列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议程?继而能不能得到全国人大代表的通过?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是主席团会议通不过,那就不可能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进行表决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主席团也活跃了。

1992年3月30日上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第二次会议。

陈慕华副委员长代表财经委员会作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的审查报告。

陈慕华作审查报告最为合适,因为她于5个月前,率团就地考察了三峡工程。

主席团开会的这一天。陈慕华在报告中再次谈到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国人大财经委建议把兴建三峡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

主席团常务主席万里问:“大家对报告有什么意见?请发表!”

中国哲学史大师任继愈代表马上对着话筒发言。他认为,在国家财力、物资困难的情况下,三峡工程议案应该暂缓通过。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学家何郝炬代表提出,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应该对三峡议案再加以修改。

孙鸿烈代表也对泥沙问题提出疑问。他希望把人们关心的问题,更明确地点出来。

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席陈遂衡代表不仅亲自到三峡进行过考察,而且还和专家长谈过。他说:“我国处理泥沙的水平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流的。我们这一代人能干的,为什么还要留给下一代?”

这时,主持会议的万里又问大家有什么意见。

来自湖北的总工程师赵梓森代表谈到了兴建三峡的利与弊。他认为应该相信专家的论证。他说:“我们是不是宁肯不去移民,而让群众等洪水来了被淹死?”“我们是不是宁要那稀有的渔类资源,而不要可以通航万吨轮?我们是不是宁肯要那仅有的几处古迹,而不要家庭电气化?”他说:“不能让这么好的水利资源白白流入大海!”

万里委员长的一席发言表达了人大代表对重大事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他说:“对三峡工程提出不同意见很好,都是对人民、对国家负责。因为,这项工程巨大、涉及面广。国务院对此一直十分慎重,组织了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了40多年的论证。”

万里说:“论证的结论是兴建三峡工程效益显著,利大于弊。既然如此,就不应再议而不决了。去年(1991)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再次提醒了我们,要有水患意识,如果不上三峡工程,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将无法向历史交代。当然,同意兴建三峡工程也并不是要马上就上马。这是批准国务院将它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不管在批准以前或批准后,都欢迎代表继续提出意见。”

主席团会议对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草案进行表决:114人中,94票通,两票反对,15票弃权,有3个人未按表决器。

1992年4月3日下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闭幕。

会上通过了十项决议、决定和法律。

3点15分,主持会议的万里委员长宣布:下面开始对关于兴建三峡工程议案进行表决。

坐在台下右上角的地方,隐隐约约传出点声音。2630名代表都注视着右上角的地方。

仔细辨别,才听出来是台湾省人大代表黄顺兴站起来要发言。

黄顺兴,1923年3月出生,是道道地地的台湾人。他早年留学日本,在台湾立法院任立法委员8年。1985年从美国回到大陆,1988年当选为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万人礼堂的台下,没有扩音设备,主席台上的人是很难听到他说的什么,再加上万里委员长本来就耳背,表决程序照常进行。

与此同时,场内的港台记者都挤到场内的右上角,把黄顺兴围了起来。西北角的秩序稍稍有点乱。但其他省的代表秩序井然。代表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15点21分,大型电子屏幕上标出了几项绿色的大字。大会工作人员宣布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表决结果:赞成1767票,反对的177票,弃权664票,还有25个人没有按表决器。

顿时,台上台下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万里委员长激动地宣布:议案通过!

这个议案中说:“把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会议进行下一个议程。当代表们准备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进行表决时,黄顺兴代表已被记者们前呼后拥地退出了会场。

他对记者说:“我非常不满意!这样对吗?”

有记者问:“你准备发言的内容是什么?”

黄顺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并说:“我念一下,就算在这里发言了。”

他说:“主席,各位代表!我此刻的发言不是赞成或反对兴建三峡工程发表意见,而是就这项重要议案的表决方式提出动议,请大会采纳。按惯例,因为兴建三峡工程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都是史无前例的,无论从科学技术、涉及面之广、之深与复杂性,无论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严重,无论从移民数量以及工程之巨,施工周期之长都堪称世界之最,举世瞩目。”

黄顺兴擦了擦头上的汗接着念道:“虽然代表们认真地审议提案,但由于涉及领域宽广,未知因素太多,疑问不少,审议时间太短,反面资料与意见的发表不充分,对工程建设的利弊尚难有深入、正确的、统一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表决这样一个重大的议案,应该特别慎重,应做重大议案处理,应有三分之二以上代表赞成,才可以通过。各位代表!这是我任期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对一个重大提案作出重要决定的时刻,本着对全国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我要求将三峡工程提案作为重大提案表决。我们对重大提案的处理才是对祖孙交代的一种方式。现在连这个都不让我说,而且他不是依据法律来不让我说。如果是依法不让说,我甘愿,可是用非法的方式,暴力啊!”

据我了解,黄顺兴先生已经在其他场合多次发表过此观点。

有记者问:“你还要当人大代表吗?”

黄顺兴说:“当这种代表干什么?”

看来,港台记者还有问题要问;看来,黄顺兴代表越说越激动;看来,我该进入会场去继续采访其他议程的表决情况。

当时我在想,一个三峡工程的方案,经过上万科技工作者半个世纪的研究,再研究;论证,再论证;审查,再审查,直到1992年4月3日还有少数人提出异议。

难怪加拿大地质专家——得知我国地质勘测取样,仅钻孔就打了70万米,开玩笑地说:“别再钻了,再钻就钻到美国去了!”

40年的争论,1992年4月3日终于拍板定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