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妈的闲言碎语

过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力争不做乏味、油腻的中年女人
正文

周总理的批条

(2017-11-18 07:32:28) 下一个

周总理在我写的条子上批示:“同意”

我最愿意采访周恩来总理的活动,每次见到他,就像见到了光明、见到了希望、见到了一位可敬可亲的长者。多少次采访分别时,周恩来总理总是和每一个记者握手,亲切地说上一声:“你们辛苦了!”也许是我头上的小辫梳理得太歪,也许是我的师傅陈寰老大姐知名度太高的缘故,周总理很快就记住了我这个土不拉唧的小记者。一次,在东郊老飞机场的休息室里,周总理进来了,我赶快躲在一旁不言语。谁知他主动与我握手,还伸出左手食指,指着我说:“广播电台的!”

1967年10月7日下午4点,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这里会见3个国家的11个代表团。其中有阿尔巴尼亚的艺术团、新闻、印刷、消费协会三个团,越南的新闻、大学生、轻工业、杂技等5个团和卢森堡的朋友。

那激动人心的场面、那丰厚的音响、那辉煌的灯光,激发了我的灵感。过去,这样的活动只写“谁谁见了谁。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地谈话”就可以了。而这次的机会难得,如果按常规的办法处理,就太可惜了。然而,在那个把毛泽东当作神的年代还没有人敢突破格式。正在为难时,我想到了周恩来总理。于是,随手撕下一张稿纸,翻过来,垫着录音机,歪歪扭扭地写下几行字:“总理:广播电台用此稿时,再配上现场的欢呼声、鼓掌声的实况。是否可以?”由于我从来没有写过什么请示报告,新华社记者汪波清又帮我填上“请批示”3个字。

在等待总理回音期间,我的心情非常焦虑、紧张、坐卧不安。

早在1940年就担任过中央广播委员会主任的周总理,真是理解广播记者的心情。不一会儿,我就看到周总理在我的那张纸条上用铅笔工工整整批写了“同意7/10”。我高兴极了,抱着录音机就往电台赶。当晚8点半的《各地联播》节目用录音报道的形式播出了毛主席会见外宾的消息。这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历史上开了先河。

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若干年后翻阅那篇稿件,肯定觉得好笑,套话、大话成堆。过去的朋友阿尔巴尼亚,后来成了敌人,甚至还同越南开战打了一仗。过去的敌人美国、俄罗斯,后来成了朋友和伙伴,来往密切。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是疯狂的时代,领袖疯了,党疯了,政府疯了,全国人民也疯了。那些过激的言辞、疯话让我自己都觉得汗颜。应该成为后人的反面教材。但那是1967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真实的记载,占了一大版,并配发了三张照片。

稿件是这样的:

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世界革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以及周恩来同志、陈伯达同志今天下午接见了正在北京访问的阿尔巴尼亚、越南和卢森堡的朋友。(实况:掌声混入)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和林彪同志等,健步来到灯火辉煌的接见大厅,十分高兴地会见来自反帝反修前线的越南同志以及卢森堡的朋友。(实况:欢呼声)

顿时,接见大厅里一片欢腾,掌声雷动。阿尔巴尼亚同志们激动地挥动着红彤彤的革命宝书《毛主席语录》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泽东!毛泽东!”“马克思列宁主义”,“友谊就是保证”。

越南同志热烈鼓掌,有节奏地高呼:(实况: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

卢森堡朋友手捧《毛主席语录》,深情地说:“我们祝愿毛主席万寿无疆!”

随后,毛主席和林彪同志、周恩来同志、陈伯达同志、同各国朋友分别合影。

陪同接见的有聂荣臻、谢富治、杨成武、粟裕、汪东兴等同志。、

被接见的各国朋友有:由穆·格尔查利率领的阿尔巴尼亚地那拉“一手拿镐,一手拿枪”业余艺术团,由纳·纳塔奈利率领的阿尔巴尼亚新闻代表团,由列伊兹·柴里拉伊率领的阿尔巴尼亚消费合作社代表团,由莱培多率领的阿尔巴尼亚作家艺术代表团和阿尔巴尼亚印刷专家;由陈宋率领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大学中专部代表团,由陶松率领的越南通讯社代表,由黎民率领的越南新闻工作者代表团,由吴玉英率领的杂技团,和越南轻工业品公司代表;由阿道夫·弗蓝克率领的卢森堡·中国友好协会代表团。

我的稿中是否也用了这么多的外国人名,我记不得了。根据我当时的水平认识和工作胆量,估计是不敢删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