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暖男应帆的移民讲述和返乡叙事(石文珊)

(2023-08-15 17:06:28) 下一个

應帆 《漂亮的人都來紐約了》讀後感 (石文珊)

從約十年前,我開始幫紐澤西的《漢新》雜誌文學獎當小說評審,接觸到應帆的作品,這些年來陸陸續續讀他的小說,漸漸看出他掌握自己的風格,並在主題上反覆探索挖深,越寫越通透練達、舉重若輕。我暗暗的佩服他的功力不凡,有琢磨勁兒。

這本《漂亮的人都來紐約了》選了15個短篇,按照應帆自己的說法,都是「和紐約有關的感情故事」。確實,這些故事像是音樂裡對一個主旋律的種種變奏,是作者20年來對移民紐約生活的多重敘述。 故事裡的人物,不管叫做艾美或黛珊、獻科或嘉漁,都屬於同一類人,都是中國來美國的留學生,他們年輕、聰明、肯拼、有很好的條件,從學業到事業,直面挑戰,最後在紐約落腳,將他鄉變為故鄉,成為白領成功的「美籍華人」。

作者側重的不是他們奮鬥的過程,而是著墨於他們的感性肌理,內心的起伏湧動,寂寞和失落,慾望和妥協。學業和事業的拼搏相對容易,但戀愛和婚姻,心靈的伴侶,親密關係的圓融滿足,卻可望而不可及,難以掌握。

應帆說,他「試圖用文字抵達這一類人的靈魂深處」,我想他做到了。讀者可以從這些故事裡產生共鳴,對主角人物時而有同情、時而發笑,但最終總能產生一種對人性的領會,甚至引發悲憫之情。

應帆的移民故事一方面可以讓我們追溯到於梨華、白先勇的留學生文學,尤其是當代留美華裔如何在異文化社會裡安身立命的靈魂探討。同時,也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哈金、李翊雲等以英文書寫的作者,描述華人移民的精神孤寂和認同危機。

然而,應帆是個暖男型的作者,或許他來自鄉土氣息更濃厚的地方,他的小說更多輕盈風趣、和解包容,有著“Live and let live” (自己活、也讓別人活)的圓融,硬要區分的話,屬於喜劇性格。

說到應帆的原鄉,其實他的小說除了移民書寫之外,還有一種很精彩的類型,那就是「返鄉敘事」(homecoming story)。這個系列的故事常寫一個從海外成功取得學位並建立事業的青年,回到了故鄉,見到曾經熟悉友愛的髮小,並睹對方在生活的打擊中成為一個無力成長的失敗者。

小說以一個離開原鄉、成為外地人的視角,來看這個故鄉的失落和閉塞,它的環境讓某些人無法成長,而變成廢人。 這一型的小說沒有戲劇性的情節,而有散文的氣息,筆致平實而準確,特別是描述故鄉的環境和人物,充滿了生活的質感。同時,它有著詩意的氛圍、懷舊的抒情,把過去和現在凝鍊在一個時空裡,帶著一絲惆悵,也有隱約的批判性。

這一類的小說很有魯迅的況味,尤其令人想起魯迅的短篇〈故鄉〉,同樣有沈滯的節奏、精準的視覺感,同樣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嘆息,然而應帆的筆觸更加溫柔敦厚,語氣也沒有魯迅那麼感時憂國、悽愴憤怒,大概還是因為當代的中國比一個世紀之前國族更強大、底氣也更深厚吧。希望能早日看到應帆把「返鄉」系列的小說也集結成冊!謝謝!

石文珊老师的第一评:

 

应帆的作品可以说是新一代的留学移民小说。作品中许多人物来美完成学业后进入职场,成为美国化、甚至全球化的白领菁英。母语和原生文化是他们的资源和优势,而不再是乡愁国耻的来源,绝无白先勇、於梨华或查建英等前几代留学生作品里历史性大叙述的沉重背景。

 

应帆的小说专注于都会言情和两性关系。他写的人物机锋聪敏,豁达开朗,笔触中带着些许敦厚的反讽意味。从“饮、食、男女” 的场景出发而不流俗,时时在汉语和英语文化之间反覆越界。风趣的中英双关语不只是人物间的打情骂俏、嬉笑怒骂,也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涉协商、较劲过招,令人会意微笑。

 

旅程中的邂逅、巧遇和情挑,都是应帆小说裡常见的梗,也反映都会生活的不稳定结构和随机多变。因此,以“圆”为小说里常见的结构有其特殊意涵;圆是圆融,圆弧,也是回归原点。小说常见起点与终点的重合,循着一个弧线回到了原点,然而在这个新原点上,主人公内心却达到了过去未曾的某种圆融及和解,最后的成长,也是理想与现实间的的智慧抉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