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发牢骚

发发牢骚,解解闷,消消愁
个人资料
笨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在中国,真正躺平的,是ta

(2022-10-11 07:15:09) 下一个
【如何阅读长文?可以用微软二代浏览器(Edge)的(中文)文字到语音阅读功能,适当调节朗读速度(参见哪个浏览器(Browser)最好?)】
 
今年不论中国发展多块多慢,按美元计算,中国经济肯定是收缩的,也就是负增长,因为不论舵手有多么英明,不论全党全国人民多么齐心,不论动态清零的执行多么完美,中国经济增长不会超过4%,而人民币对美元到今天已经贬值12%,按美元一算,中国经济只能是负的,而且负得厉害。
 
 
今年全世界都不咋样,因为大家都发现了中国人津津乐道的真谛:与人斗其乐无穷。本来就多灾多难,大家发现斗一斗,不仅民众的视线转移了,还有无穷多的好处,名利双收,更有一种在人类灭绝之前为主义献身的快感,各国政要【2】纷纷在丑态百出的同时赶紧给自己树立一个死敌,这么一来,自己就没责任了,媒体也主动充当政府的喉舌,替自己的一边呐喊示威。《彭博》就揭露习近平第二任以来,可没给中国股民带来什么甘露,全世界股指还是正的,而中国已被腰斩【下图,3】。这么一来,本来天灾,现在加上了人祸,全世界危机四起,却又其乐无穷。
 
Chinese stocks lagged the world during Xi's second term
 
欧洲看上去岌岌可危,但到今天也没有陷入经济萧条;美国就更火了,不仅欧洲成了傀儡,日本台湾成了马前卒,经济除了拜登他老人家心太急,大撒币狠了些导致剧幅通胀之外【4】,非常强盛,前几天的就业报告很坚挺,一切都在涨,可惜就没长过通胀。但今年即使是零增长,美国也肯定盖过中国。没错,除了中国的林毅夫,很多人都相信中国永远也超不过美国了【5】。
 
Chinese stocks lagged the world during Xi's second term
中国企业的海外版跌得比国内更惨,谁让你们舔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首先有今年具体的政策原因,这当然是中国坚持“清零”的结果,这所为“动态清零”,没几天前中央还提醒大家是“唯一正确的政策”。清零,中国国内不少明智之人对此都有异议,但二十大前夕,不好让大家放开说话,所以该教育,能谈心让其识大局的,工作都做了,只是清零在执行起来闹出了很多笑话,有的都让人掉泪,连全力要推翻共产党的国外反动人士见了都替共产党着急。这么一来,经济可不受影响。
 
其实,国内支持清零的人总的是占多数的,包括很多有见识的人,他们的出发点是中国不具备新冠躺平的能力,一放, 几百万人没命。事实上,美国和西方躺平,是把责任下放,美国每天还死四百多人,老是降不下去,一年十几万,不必要的,但这符合美国国情,在美国,你要是命好,那真是个福地,如果命不好,那就只能怨自己了。这是接受命的支配,还是按照科学观接受现实,是放活了经济,给经济松了绑,还是把潜在的副作用摊给大家,分到将来,由社会和经济在默默地付出代价【6】,可且有得争论。2021年,美国再次经历了社会平均寿命大幅下跌的现象,人均寿命反而落后于中国,如果这是接受现实,那也是够阿Q的。当然,(在中国)反对清零的,也有自己的科学和经济依据,第一是死亡率,很低,低则用不着这么紧;第二是清零带来的代价,也就是说,清零的副作用可能比躺平更严重。放弃或清除,大家依赖的,都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什么样的政策总代价最小,都有自己的理由。
 
中国除了不允许大家说话之外,执行起来也是很有些问题的。就说疫苗吧,中国疫苗是比不过西方的,但对奥型毒株,这已经没什么区别了,不仅西方疫苗对奥型毒株没什么优势,而且三针之后,两者对重症和死亡的预防能力差不多。如果中国真的要清零,保证全民三针,至少 不会是什么冲突吧?中国疫苗接种推广主要由地方政府推行,可种种迹象表明,在今年遭受奥型毒株重创后,各地政府一度使尽各种手段积极推广接种,使得尤其是老年人接种率,包括三针率大幅提高,但这一努力不彻底。据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雷正龙报告,截至2022年9月28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4亿3663万剂次,覆盖人数13亿323万人,其中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7141万人,覆盖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全程接种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90%。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亿713万人,60岁以上人群接种2亿3918万人,全程接种2亿2776万人,覆盖人数占60岁以上总人口的91%,完成全程接种人数占60岁以上总人口的86%。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7738万人【7】。这说明,第三针有的是工作可做,可到了10月5日,累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才到了343722万剂次【8】,也就是说半个月增加了不到一百万剂,等于没有。
 
中国是有那么一群顽固犯,死也不打疫苗,很多是城市里的老人,不怕闹,各级政府都不敢得罪他们,可就从清零带来的各种悲剧,大白那种举手击沉美国航母惊天动地的本事,在同胞面前那么无情,折腾一下这些顽固犯,让他们屈服,不至于难倒共产党员带头的大白军团吧?
 
清零有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后果,中国自己叫“静”,不让大家动,那就是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停止了,就没有增长了,这也是几个月前常委给大家打过的招呼,“算政治账”【9】,“算政治账”的意思就是不论你多狠,都不是错,什么“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都是虚的,动不动就封,没法子挑大梁。
 
如果馅饼从天上掉下来,那大家也不要着急了,可是不停地宣传过去十年伟大领袖的丰功伟绩,画了饼也未必能充饥,因为经济停顿就意味着没有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不论封城封区封楼时大家能不能抢到食品,如果没钱了,那是要饿肚子的,太多人饿肚子,社会就乱了,大家别的可以不说,没饭吃,那还是要说,要闹的,闹,那就不好了,影响了国家形象。举一个硬数据的例子,青年失业率目前是近年来最高的【10】,青年失业率高,就是经济不能产生就业机会,靠两个维护是维护不过来的,当新一代见不到机会的时候,就会对前途失去信心,那对党多么不好。
 
去年,全世界还处于新冠疫情的笼罩之中,中国的制造业可谓一枝独秀,占尽了便宜,出口成了保证中国经济增长最有力的途径,可现在世界各地无论多么不把生命置于首位,经济开放、生产恢复就是那么一个事实,这就意味着,大家对中国的依赖没那么大了,几个月前,《财新》就中国出口出现的新挑战引用了一个出口商的一句话:“如果一有病例就封掉,那么海外客户也不敢把供应链全部押宝在中国”【15】,做个翻译,中国政府的清零政策是自己摧毁自己制造业最高超的手段,按这个趋势,美国真的不用着急,等中国自己折腾自己就行了,坐在一旁乐,目的达到了还有娱乐,急了,像拜登那样的脑子,反而容易犯错误,出馊招。
 
出口不仅仅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手段,而且是中国政府付出巨大代价保护制造业和生产产业链的核心策略,“付出巨大代价”的意思,就是出口带来的增值并不按照什么市场规律,利润为主的常规,而是通过把剥夺工人应有的报酬,通过政策和退税等措施津贴保证出口业稳定的结果,中国出口极具竞争力,但离开某些国家政策后竞争力还是不是那么强大,就说不清了,这是中国消费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11】。现在,全世界的产业链格局面临冷战以后最严重的变化,新一轮布局正因国际地缘关系变得不可逆转,如果中国选择封闭,或实行一些事实上造成与外界脱钩的政策,那么中国面临的,将会是孤立。中国欧盟商会伍德克(Jörg Wuttke),今年以来从中国政策的支持者变成清零政策最公开的抨击者【12,13】,他说“清零政策对供应链会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实说,这是对中国说真话,正是中国需要的,伍德克代表欧洲在华企业的利益,是真是状况的反应。说中国领导阶层不意识到这种副作用,是不对的,但大家不能公开说,也就是说,为了团结,为了稳定,大家必须说顺耳的话,尤其是伍德克进而讽刺“东升西降”,这样的话怎么能听?但可以想象,什么话都不能说,时日长久后,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
 
2021年的出口红利,如果在一季度还有些希望,之后这个希望就消失了,除了地缘政治的原因,除了俄乌冲突对中国外贸带来的困难,美欧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在美国,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无疑把经济做砸了,经济是还没陷入萧条,但一切活动都是虚的,全都是通胀的结果,美国巨大的消费力也就再也挑不起大梁了,这结果,“出口出现拐点”,对于那些关注经济的人,早就注意到其端倪了【14】。
 
现在,环境越来越恶劣,即使人民币如此贬值,集装箱价格大幅回落,中国连圣诞订单也见不到。其实,国务院早就动手了【16】:
 
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提出了13条具体措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这一批国务院的政策是针对当前外贸行业面临的困难问题,目的是“保主体、保订单、保市场、保信心、保履约”。
 
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商往往难以“保订单、保履约”,因为生产、运输、海运随时可以被封,有人很可能觉得,是“国务院费尽力气保经济,中共中央办公厅一个电话,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结果“保市场、保信心”何从谈起?
 
据最新的经济数据,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不论是政府的【17】还是财新的【18,19】,中国经济现在和近期内的活动都显得很不明朗:
 
 
据《财新》分析【20】,“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主要分项指数全线下降,除了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均处于收缩区间,其中生产指数6月以来首次低于荣枯线,就业指数降至2020年5月以来最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则分别降至2016年2月和2016年以来最低;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也降至2019年12月以来最低。统计局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三个月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上,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在扩张区间升至三个月来最高,新订单指数、就业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在收缩区间上升”,总的,是“制造业低位企稳、服务业偏弱、基建建筑业支撑经济”,经济只是弱复苏。《华尔街日报》引用世贸的预测,全球贸易将锐减【21】,这就印证了中国出口商所感受到的环境,出口已经不能继续帮中国什么大忙,那么保证经济不至于塌下去,还能做什么?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中国一直有一种国与民区分的思维,国富民强更好,但两者选其一的情况下,那就先国富,可那么一来,民不是不富,而是穷了,不久前茅台超越腾讯成为中国第一大市值的上市企业,就是一个噩兆,因为民穷是有后果的。在北大的佩题诗(Michael Pettis)已经给中国政府唠唠叨叨十几年了,出口受阻,要发展,只能转向投资和消费,这不是“想”,“愿”,而是一个会计上的简单分布,经济就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一个的成分变小了,另一个自然变大,只能变大,不是什么人为意志或操纵的结果。看看中国的三组数据,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22】,出口1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3】,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560亿元,同比增长0.5%【24】,总结一下,这就是说中国生产基本按政府安排的速度发展,多少得益于政策“赈济”,出口还吃了之前的红利,但消费,确实一蹶不振。
 
为什么?一是大家基本上拿不出钱来,第二,封城封区封楼,静默,那真是有钱也不能花【25】,别说别的,封城连游客都关起来,谁敢动,谁敢花?这还产生了一种负面作用,就是大家不得不担心将来,不得不为将来作打算,其结果就是多存钱,消费就更见不到影子了。
 
http://192.168.0.1:8080/webpic/W0202209/W020220916/W020220916271882053311.png
春天大规模封城后的消费反弹极其孱弱
 
如果中国经济还要保增长,至少保证不能是负的,那还有什么出路?就剩下投资了【26】,别无选择。
 
其实,投资才是中国发展的主要动力,出口很重要,但不是最大的那部分,出口保证了产业链的稳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投资才是中国增长决定性的组成部分。最终,这将是中国的发展模式,不是与美国之争的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是只是依赖于投资,辅以出口,还是真正发展内需,也就是以消费为主的模式之间的一个争论。这里要特别再次强调一下,消费不是什么浪费,(现代)人的生存,人的生活,也就是人的主要活动,永远与消费分不开,所以消费本身不是不为党和国家做贡献那么“庸俗”,而是党和国家本身存在的原因,习近平不也是说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这不就是要保证大家能消费吗?相反,投资如果不能直接给老百姓带来好日子,那它的价值就值得怀疑。
 
为什么呢?
 
投资就那么几下,基建和房产,基建到了现在,已经没什么可以继续下去的了【27】,这点,从中国不断攀升的债务就可见一斑。(基建)投资有没有功效,最主要的是看用于基建的投资(总是以一种债务的形式出现)能不能得以偿还,如果不能,那就是没有经济效益。现在要承当基建投资的地方政府已经还不起自己的基建债了,违约风声很高,就是这么一个事实。基建投资能即刻产生经济活动,也就是生产,这是典型的凯恩斯经济手段,偶然用用还行,老用就出问题了,成了浪费,后果不仅由后人来承担,当代人也付出代价,因为这种投资是通过国家把政策建立在夺取老百姓应有的一份的基础之上来实现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而这部分财富,本来是可以用在消费上的(也就是说,本来是属于老百姓的一部分,能用来改善生活的)。
 
有人觉得这种分配关系不仅仅是政府强调国与民的区别,强调国富先于民强,而是现有利益集团势力所致,这些利益集团正是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尤其是国企),他们不愿意与老百姓分羹,所以总是强调以“建设”【28】来带动经济发展,要保证建设的资金供给,一定要控制老百姓能获取的那一部分。
 
 
没有什么比(上图)这组数据更能体现中国政府对民众的剥削了【29】,国家财富如何分配,居民收入是一个主要指标,中国的居民收入占总财富的比例,跟很多不发达国家都没法比,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消费疲弱,这就是根本原因,老百姓没钱,钱都给政府和(公私)企业霸占了,只要这种现状持续下去,共同富裕就是一句空话,对“2021年中国经济亮点:超世界人均GDP水平”【30】,真正的含义是,每个人都在给国家拖后腿,可为什么大家都在拖国家后腿?
 

共同富裕也只是一句口号

 
可不是因为国家把他们放在后面了呗。
 
那么,如果你还是要投资,坚持投资才是带动经济的主要动力,按照李克强的想法,先有生产,后来就业,才有收入(而不是消费刺激生产,生产制造就业机会),那我们来看看这条路到底还行不行得通。
 
第一种投资是基建,由于清零导致经济下行,“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新增的3000亿以上额度目前已至少投放2500亿元。农发行9月17日消息显示,农发基础设施基金第二期投放达到1000亿元,支持项目732个;国开行方面,截至9月22日,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新增额度已投放1500亿元,支持项目421个”【32】,今年1-8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3%。基建投资当然不限于建路修桥,也包括,甚至越来越着重于能源、通讯、水利,但建路修桥(交通)依旧是一个重要成分,“今年前8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2.34万亿元,同比增长6.6%”【33,34】。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已经感觉到经济不振,只能动用基建投资这一不得已的机制。任何基建都能迅速带动钢铁、水泥和其他材料等一些列下游产业,产生经济活动,形成“产值”。如果中国真的缺乏这类基础建筑,那这种投资就有效益,但在饱和的环境下,这种投资就和其他需求争夺资源,不论这一切是不是建立在举债的基础上,钱拿去建路修桥,其他方面就没有了,基建投资也不能给各级政府带来收入,相反,如上所述,“现在要承当基建投资的地方政府已经还不起自己的基建债了”,说明这些“经济活动”只是债务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有效益的投资,不能收回回报。
 
第二种投资是房地产。
 
因为中央对地方有很多限权,地方政府税收能力有限,地方政府唯一可以自己控制的资源,就是土地,地方政府成了中国投资畸形发展另一个方面的主要推手之一:房地产。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有多大,经济学家之间的说法也很多,西方倾向于28%左右的估计,按这个数字,不难得出“中国已经崩溃”的结论,我采用国内比较接受的说法,17.2%,即使是这个数字,今年继去年“住房不炒”的打击下,还是收缩了近三分一,“全国排名前100的房企跌幅更大,销售额、拿地规模等“腰斩”,甚至更严重”,商品房销售量迅速下降,这就意味着房地产业收缩对经济增长有5%的影响【35】。
 
 
房地产业的冰川期到来了。
 
按照北大的姚洋说,中国房商之所以选择要购房者提供贷款(从未开工就开始供房),是因为政府失责,没有给房企打包票,结果银行不愿意贷款,房企只能向购房者借。可从房企本身财务之混乱,账目之不负责,领导对发展缺乏冷静、长远的正确判断来看,尤其是有许家印这样欲举天下债买尽天下资产这样的冒险家【36】,银行不愿意贷款是可以理解的,风险太大,而购房者迫于压力承担了这一风险。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和购房者三方都暗中在赌房价永远上升这么一个庞氏骗局,整个房地产业不仅仅是绑架了经济,还进一步把房地产演发城社会事件。
 
房地产对中国经济这么重要,却发展到一个冰川期,是因为房地产的发展模式也到了尽头了。
 
可房地产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最爱,不仅仅是房地产商赖以生存和壮大的机制,也是中国中上产与政府对抗的最重要的武器,这三方势力共同要保房价,推房价,和他们对立的,是中央和全国中下层,包括不是城市的,或者是城市的底层,或者是新一代,这是为什么中国房地产无可避免将会重履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原因(参见:中国房地产税为什么迟迟不落地?)。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习近平重新提出“住房不炒”,那反映了至少中国是有人看出这个发展有多危险,可这个打击岂止是影响了房地产商,地方政府,也影响了多少等着拿房子的居民,打碎了多少梦。对中国的金融市场,这次房地产业的冰川期揭露了中国金融管制和风控多么腐朽,政府不仅没有监控,也没有法律,整个房地产业就如(美国)西部牛仔闯世界,各级政府像是要给中央示威也跟着参与在内,这一骗局一旦被揭穿,房企借东家还西家的伎俩就被揭穿,烂尾楼到处出现,烂尾楼马上演变为停供,而房贷是银行主要的债务【37】,一旦停供,银行、购房者和房商三方复杂的权限和责任关系又会冲击中国的法律,解决不了,银行可能会跟着破产(insolvency)。
 
《金融时报》有两篇文章【38,39】(参见【40】)描述了中国不知不觉,却又非常主动地走进这一陷阱的过程,报道回顾2013年习近平上台后所给自己定下的宏图大略,改革中国经济的计划,发现这些计划基本都落空了。当然,有些是因为习近平和中国的世界观变了,有些是因为世界变了,如今天中国政府对国企的认识,由原来的改革对象成了今天国家富强的主要栋梁,然而这个过程也是一些列改革被挫败的结果,事实证明既有利益集团的势力比习近平还大,当外部环境变了,中国面临一个更加危险的局面的时候,习近平不得不做出妥协。
 
这一结局,全国上上下下都是受害者,包括地方政府,“1—8月累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442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40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41】,“土地出让金遭‘腰斩’”的说法不时可见【42】, 其结果,地方政府支出是收入的两倍,地方政府怎么能维持下去?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地方融资平台不仅很难继续集资,而且非常困难在现在持有的债务上违约,一举打破“地方融资平台有政府担保”的许诺,给整个国家的信用带来危机。
 
看看房地产重灾区,河南和郑州,政府说郑州所有烂尾楼都已复工,但中国只有《财新》斗胆揭露所为“复工”,只是派几个人晃荡一下,蒙自己的【43】。郑州的土地出让没人要,“9月21日,郑州年内第二批集中供地结束出让,市场成交清淡,部分地块提前终止出让,其余地块均被国企以底价竞得”,这是什么意思?基本上是自己出价自己买,这些所为“国企”,就是政府自己的“企业”,“14宗地块竞得者均为国企,且除了保利置业集团和中建七局分别以22.1亿元和13.4亿元各拿下一宗地块外,其余地块均被郑州本地国企竞得”【44】,这一方面是为了保地价,另一方面属于一个技术手段,就是政府通过“郑州本地国企”这么实质上的一个地方融资平台来举债,好保证公共开支。
 
郑州很烂,但全国也好不到那里,“从四川阆中拍卖公办学校、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资公司的食堂食材统一配送服务30年特许经营权,到山东成武交通罚款‘月票’、兰州公交集团让地方银行给欠薪员工发贷款,再到自媒体发布‘上半年30个省份财政赤字’“,“2022年4月起,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开始出现同比下降,4月、5月降幅分别达到40.4%、30.8%,6月起降幅收窄,8月转为增长4.9%,1—8月累计同比下降6.5%。这其中固然有留抵退税的影响,但扣除退税因素后的增速也只有4.5%,不仅低于2021年同期的17.9%,也低于2020年—2021年前八个月两年平均的5.8%”【45】。
 
https://img.caixin.com//2022-09-24/166398670243666.jpg
 
“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拖累,土地出让收入自2021年8月起持续下降,2022年前八月累计同比大降28.5%。”
 
 
在中国,越往上,口号越大,越往下,责任越大。“多名市县财政局长表示,由于财政体制特点,市县承担支出占比偏高,越往基层,财政越困难,部分区县甚至重回‘吃饭财政’,基本靠省级库款调度过日子,甚至出现不得不推迟工资发放的情况”,因为各级政府要“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是起码的,没保住社会就会乱,可他们拿什么来支出保障?据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估计,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估计过高,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将较2021年减少3.5万亿元,中央愿意填补这空缺吗?不愿意,这钱又从何处而来?没有,如何三保?
 
地方政府的压力还不仅仅在这里,“2022年债务高峰期到来,形成很大(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压力,原因主要是当前债务过高、平台公司的爆雷增加,一旦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违约,会影响当地政府信用,进一步融资更加困难,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爆雷”。地方政府收入锐减的同时【46】:
 
 
面临巨大的既有债务负担:
 
 
你要是留意一下,地方政府总债务高达几乎是总产值的一半,他们已经黔驴技穷了。“部分地方政府主要采取处置资产、紧缩支出、突击罚没、拖欠账款、债务融资五种手段来缓解财政收支压力”,如果你见到鸡毛蒜皮小事被罚天价的报道,那是因为地方政府实在没钱了,为什么需要国务院工作小组才能纠正这种苛政呢?因为地方政府觉得这没错,只是运气不好被逮着了,从报道来看,即使在国务院面前他们也没认错,只是说某个具体事件他们放手,国务院也没办法。各级政府甚至到了侵蚀本地企业的地步,从拖欠账款到变相迫使企业“捐款”,从支持企业到给企业增加负担。
 
在地方财政如此严峻的背景下,中央还三申五令“动态清零”,《人民日报》昨天还发表专栏,“‘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47】,孙春兰还不时拿着尚方剑四处威吓,结果各地政府还要负担核酸、防疫的费用,唉,如果你不知道难,那你真得体谅体谅各级政府。
 
今天,全世界都在赌中国这一模式玩到头了【48,49】,中国也有明智之人意识到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新常态【50】,更多的人把罪责都推倒习近平身上,中国如果不想死,只能痛改前非,向消费型经济转型【51,52】,而民众也开始了中国特色罢工:躺平。躺平就是“不跟你争”,但也“不跟你玩”了,不结婚不生育,看你党能怎么样。在二十大前夕这一历史时刻,中国面对的,是美国正式向中国宣战,一场不用武力的经济制高点的争夺战【53,54,55,56,57,58,59,60】,这场战争很直接,很清晰,没什么婆婆妈妈小资情绪难为情的,美国会一鼓作气,直到中国彻底失败之前不会罢手。美国正式实行对中国高技术(芯片、内存等半导体产业,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全面禁运,这场以芯片制造、半导体为核心的技术战,中国是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61】,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对美国和西方的“掐脖子”技术,稀土本身并不稀,短期对产业链有重大打击,但世界有替代品,轻易使用容易被反噬。中国将之称为“技术霸权”,其实这没什么忿不忿,公平不公平的,人家的技术,当“霸权”受到威胁的时候,尤其是当美国感受到中国的威胁的时候,采取这种手段只是把无可避免的抵抗形式化而已。这已经是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不过美国并不是立足于不败之地,尤其是美国的国情【62,63】,其决定也不仅仅是威胁到中国政府,也直接拦住了中国所以老百姓进一步改善生活的大路,不论美国政府如何解释,这都将是对整个中国的挑战。但习近平面对的,不仅仅是美国,也不仅仅是走到尽头的发展模式,而是难以调和的各种势力,和这些势力对他的挑战,然而,权力的集中并不是解决中国面临难题的最佳途径【64】。
 
这种挑战最出人意料的一种,莫过于刚刚发生的,清零政策下的奇葩。一个救援队在野外救人,“搜救队怕弹窗,所以绕了一条远距离的路”【65】,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不仅仅是政策执行到极端的荒谬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把责任推给地方政府【66】,他觉得地方政府有能力按照本地特殊情况实行管控措施,同时暗示中央“算政治账”和问责只罚不赏,迫使地方政府只会,只能采用最极端的手段。他说的当然有道理,但忽视了奥型毒株防不住这么一个简单事实,如果国家疾控政策一旦决定了“控制”,那么要么清零,要么躺平,这正是地方政府难为之处。在各方的要求下,尤其是在中央的严令下要执行“既要、又要、还要……”的使命【67】,地方政府把事态推向荒谬岂不是一种抗争,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才是真正躺平的人。
 
【资料】
【2】包括美英。
【4】加上其他因素。
【11】不是唯一的重要原因。
【27】真正还有功效的,是医疗和教育,但中国政府却又不愿意下决心,因为两者都不仅仅是建起来就行了,还需要人,前者医生护士,后者老师,都需要多年投资。
【28】在经济上,这就是投资。
【36】事实上,很多人被许家印之类蒙了,参见:London’s most expensive home ‘owned by Evergrande founder’ | Financial Times
【47】《人民日报》: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 早报(人民日报《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人民日报《“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新华社《增强定力耐力疫情防控绝不能“躺平”》)
【61】
【64】美国和中国都意识到这场冲突最关键的,是自强,但美国有自强的机会,中国没有自强的条件。
中国人对房子还是难舍难弃:
 
【注记:中国财富的重新分配】
任何一个国家,一种制度,从某个角度来看,都只是一种个人、团体之间如何分配利益(财富)的关系,所为“契约”,所为“产权”“财产权”,所为“法”,都是财富划分的规矩。近代中国一直是以把压制个人作为国家强大的基础,国家积聚了所有个人的贡献和牺牲,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制造了一批新的资本家,国家和这批资本家成为中国财富最大的拥有者(中国没有资本增值税,意味着如果像马云那样的人出售股票,是无需赋税的)。但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同富裕”,那么这一模式就必须改变。谁是这种改变最大的绊脚石?这里的得益者,是中国的各级政府,企业(暗指资本家)和中上层。说他们“卷”,不如说他们是在全力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习近平不久前重新提出“共同致富”,如果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一种财富的重新分配,然而,“百年不遇大变局”的最新发展,使得这一打算受挫,习近平需要以国企为代表的国家机器来与美国对抗,需要稳定,需要中上层的配合来维持一个持续的经济。中国当然可以有一条过度之路,那就是“继续发展经济”,经济壮大(总产值增加),大家分的都多一些,但这面临着美国的挑战。
德国脱钩的声音
 
从数字这方面来看,中国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大大改善,养老,医疗保健和教育。医疗保健和教育占经济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教育略低于,医疗保健不到一半),这是最基本的“福利”,把钱用在建路修桥上,为什么不能用在医疗保健和教育上?如果老百姓的负担小了,那么他们的消费能力就能提高,消费本身是会重新投入经济的,进一步刺激发展。把这三种“福利”推广到下游城市,推广到农村,将是一项空前的财富重新分配(因为这最终将由某种税收支付,而这种税收只能来自现在占有最大分配的利益集团)。中国精英们老有种“福利多了养懒人”的陈旧观念,即使这有一定道理,中国也远远没到“福利养懒人”那个程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湘水北逝 回复 悄悄话 不明博主的文章发在这里有何意义?数据文章引用一大堆,有多少华人感兴趣?可怜这文章在墙国内发不了吧?白白浪费了博主的忧国忧民之情:)
笨狼 回复 悄悄话 难为大家点击了。
ahniu 回复 悄悄话 机器人文章。
想不开1 回复 悄悄话 实际上真正躺平的是那头猪。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躺平以下,即水平线以下,是什么?
6ba6 回复 悄悄话 早垮早超生
Parkbrooke 回复 悄悄话 所以坚决支持包子连任!让他尽快把土共搞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