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摩西印象

(2014-12-11 16:04:12) 下一个
摩西印象

摩西,《圣经•旧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亚伯兰死后约二百四十年生于埃及(1700BC);其父, Amram,是Jacob的重孙,Levi的孙子,是随Jacob入埃及的七十人之一;其母,Jochebed(又称Shiphrah),是Levi之女,据记载,生于Jacob入埃及之时,后成为以色列族人的接生婆。摩西,因小时候的事故,舌头受伤,导致终生说话有障碍。出生时以色列人在埃及作奴隶;因埃及王有令“所有以色列新生男孩都要被杀”,摩西出生后前三个月被母亲藏了起来;后来因哭声太大母亲被迫把小摩西放在小篮中藏在尼罗河边水草中;其五岁的姐姐Miriam奉命在附近守望;篮子被法老女儿的侍女捡起;Miriam借机向法老女儿建议用其亲生妈妈作奶妈;从此摩西被埃及王室收养,受以色列(因其妈妈)和埃及双重教育,以埃及王子身份长大。据记载,摩西四十岁之前为埃及建下累累战功,德高望重;四十岁时因看不惯以色列人被一个埃及人鞭打,杀死了那个埃及人,事发后逃到米甸;八十岁在何烈山(Horeb)被神呼召返回埃及要带领受奴役的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进入“应许之地”迦南;与法老几番较量后,摩西带着60万以色列族人离开埃及,跨过红海,进入沙漠;四十年后,一百二十岁时,在以色列人就要打入“应许之地”迦南前夕,摩西只身走入尼波山,看着神所指的“应许之地”,从容死去。

摩西一生,据《圣经》记载,分三个阶段。

(1)四十岁前,“信仰准备”。摩西四十岁前作为埃及王子,养尊处优,受到最系统先进的埃及教育;到处打仗,战功累累;据载曾经攻破Ethopia,作为交换条件,娶了古实公主为妻;最终离去。但据《圣经》记载事件,摩西对以色列的神及祖先亚伯兰以撒雅各的历史也很熟悉:以致当神在燃烧的荆棘向其显现说起“应许之地”时,他只是对自己能否胜任有疑虑,对神与祖先的约定并无疑问。当摩西带着以色列人流浪沙漠时,多次,他对以色列人不受安息日等律法很不安,说明他对以色列的历史律法传统也很熟。这大量的相关以色列的背景知识是哪儿来的呢?《圣经•出埃及记》记载很少。在摩西进入皇宫后,与以色列的联系好像只有其奶妈,也是亲生母亲,Jochebed(又称Shiphrah)。

Jochebed(又称Shiphrah),是Levi之女;少时与利未雅各住在歌珊;成人以后,是以色列人的接生婆;是个有胆有识敬神智慧的以色列女人。当法老命令她,作为接生婆,杀死所有以色列新生男孩儿时,她口上默认,下来却拒不执行;面对法老责问,只是搪塞“希伯来女人生孩子太快;我未到,孩已生。”有勇有识!其她的三个孩子,Aron,Miriam,Moses,均是当时以色列人优秀领袖。Miriam五岁时已能守望尼罗河里的摩西,并机警地向埃及公主推荐自己的母亲为奶妈!所以,本人推断,摩西丰富的以色列祖先的知识,主要由妈妈灌输,也许间接由爸爸而来。并且,在妈妈的影响下,摩西对神有极大敬畏,对以色列民有极重的民族感情;最终为一个陌生的以色列人的不公待遇而杀死了埃及人,不得不逃到米甸。我也对这样的母亲,有坚定的信仰,并在艰难的环境下把它传给自己的孩子,尽自己所能影响保护周围的族人,很感敬佩!

(2)四十岁到八十岁,“信仰沉淀”。摩西流亡米甸,结婚生子,给岳父放羊。如果说前四十年生活是显赫,这四十年也许可说是落魄。经历了“从将军到逃犯”的变化,其心情落差可想而知。《圣经》对这段时期生活非常少,摩西把这四十年生活平静地一笔带过了,没有任何怨恨不满。

在其将近八十岁时的一天,摩西寻找一只走丢的小羊,到了何烈山(Horeb),有趣的事发生了:他看见荆棘在燃烧,还敏锐地观察到荆棘未被烧毁!勇敢的摩西并未被异象吓跑,反而走近细看,从而与神有了一番对话;也很反映其性格...

神先交待了自己的身份,及与以色列祖先之约;摩西并未惊异打断,说明他对此毫不怀疑;当神将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去应许之地的任务交与摩西时,摩西开始一步步反问了:(a)先疑问自己能否担当此大任?(b)得到祝福后,接着问如何说服以色列族人承认他就是以色列的神委任的领导?(c)得到答复后,再接着问如何能说服法老放以色列人离开?如何离开?(d)最后的疑虑是自己说话的障碍?逻辑思维一步步地展开,不慌不忙,冷静细致,极其勇敢...《旧约》中能与神如此冷静对话的可能只有亚伯兰劝说神减轻索多玛之灾的场景可以媲美!

之后的事充满神迹,耳熟能详:神十次降灾埃及;以色列人最终在摩西亚伦带领下
,跨过红海,摆拖了埃及人的奴役!

经过与神的对话,摩西从此把带领以色列人到“应许之地”当成了使命生命;在沙漠漂流四十年,遇到很多生命攸关的时刻,摩西每次宁死也不背弃以色列族人,因为背弃族人就意味着不能完成使命。以色列人,在埃及客居二百多年;对他们而言,神是模糊的,敬拜神遵守律法是松散的。摩西呕心沥血,在坚定的信念支撑下,以强大的智慧、执行力,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建立强化了一系列敬拜赎罪等律法,把以色列人从野蛮奴隶未开化的状态凝聚在“敬神”、“到达应许之地”的最高宗旨下,增强了战斗力,也为约书亚最终打进迦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八十岁到一百二十岁,“为神所用”。在这个阶段,摩西带着众多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四十年。其实他们用了约一年就到了加底斯,迦南的门口;种种原因,他们在加底斯一带将近四十年;肃清可拉叛乱后才真正大规模进攻迦南;出埃及时,二十岁以上的男人有六十多万;四十年后这一代人能够进入迦南的,只有约书亚和迦勒;其余人,包括摩西,都死在迦南地以外的旷野,可歌可泣!《摩西五经》花了大块篇幅描写这一段历史,摩西到底为什么花了四十年徘徊迦南之外呢?

以色列人客居埃及200 多年,为奴一百多年,约于公元前1600 年离开埃及。据我看来,也许摩西认为以色列人当时的问题是没有凝聚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对神没有实在的敬畏。可能是因为长期做奴隶,很多人没有机会受到摩西那样系统的教育,心智未开;对以色列的神及祖先的传统习俗不了解。不守安息日,也没有约定俗成的大规模的对神的敬拜。所以摩西在西乃山第一次大规模整顿,规定了一系列对神的敬拜仪式,本质是对百姓进行神的教育。(敬拜,在人类历史早期,因缺少其他渠道,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人文教育活动。)

(b)饱受各种传染病,卫生疾病,性病困扰。大小规模传染病不断。摩西详细规定了许多条款来防止这些疾病的传播。这些三千多年前的条款,在我现在看来,本质上是行之有效的;非常有针对性,不是迷信。

(c)明文保护婚姻关系;杜绝近亲结婚性行为;杜绝淫乱。摩西非常详尽地规定了什么是近亲,可见那时近亲结婚性行为是很普遍的。摩西还禁止了通奸,同性之间,人嘼之间性行为。这也侧面反映当时人们的性行为混乱不卫生。

(d)规定了族人之间纠纷解决的准则。

(e)建立了祭司献祭征兵等一系列行政经济制度;建立了一个以祭司族长为中心的行政体系。

摩西从西乃山整顿开始,花了很多时间建立这些制度;每次以色列人的过犯,摩西就会进一步调整;呕心沥血,经历四十年!如果说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是一盘散沙,只想着吃饱穿暖无病无灾;经过四十年的整顿,他们的士气面貌整体素质对神及文明的认识,已远不在同一层次;我相信,也远超过居住在迦南地的其他族裔!摩西以前,以色列人的传统教育多是不成文的口口相传;摩西本着自己的博学广历,集祖先智慧于一体,以明文规定的形式,把中东地区(也许人类)当时的最高智慧文明秩序传写下来,极大地造福了以色列民族!这在我看来,才是他的最高贡献,最伟大所在!没有摩西四十年的准备,就没有约书亚后来在迦南的胜利!摩西,就是以色列人的孔子,无冕之王!

我很喜爱摩西,因其隐忍,勇敢,智慧,不移,不悔!很多人为他未进迦南扼腕;我却觉得摩西对此很坦然!就好像一个母亲,费尽心力,浇水施肥,希望孩子像树一样生长;尽心尽力做了该做的,最后是不需要纠结于是否能亲眼见到结果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当神给我们机会时,尽心尽力,坦然就好!

最后,引用《圣经》的一句总结摩西的一生。“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阿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WM士官 回复 悄悄话 文章都很棒,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