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红楼夜话之四:义门先生与《石头记》(原创)

(2014-05-09 10:56:12) 下一个
先读两首诗,义门先生自叙:
江上春生归已久,
栖栖九陌竞谁知。
一竿自断鲈乡老,
不用刘生五字诗。
再看《石头记》作者石头自述:
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
枉入红尘若许年。【甲戌侧批: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一个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水乡竹,一个是“
有心救世无材补天”的红尘石,一木一石的木石前盟,果真大有深意啊。

 好了,言归正传: “南直召祸”,是义门先生的"滑铁卢",
义门这杆出类拔萃的鲈乡竹,折损于争权夺利的宦海,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辜负了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最终“无以报恩鲈乡竹”,“失去本来真面目”。在“大厦将倾”的社会背景之下,“一杆自断”的个体遭遇,不过是”“大厦将倾”的缩影,悲剧的产生皆因储君之位(政权归属)的不确定性引起的。

   储君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方的君主制国家中,
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长幼有序嫡庶有别这种天赋秩序,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自动获得继承权,一经确立,不再改变。 但是在中国,皇帝的主观意识高于一切,皇帝的喜好高于法律,“立储以爱”的随意性,是中国封建王朝立储的本质,所谓“立贤,选贤”不过是“皇帝的新衣”。因此深谙立储规则的皇阿哥们,终日思想的都是如何讨皇帝的喜欢,继位摆中间,民生社稷放两边。

   康熙帝立储的出尔反尔忽立忽废,
助长了阿哥们同室操戈,群起结党的白热化,与此同时满清入关后,为了强力维稳大兴文字狱,造成了沉闷的社会政治空气。特别是雍正即位以后,清王朝以更加疯狂(青埂峰)的文字狱,来残酷打击那些对满清不满的汉臣,以及在皇位之争中“党附诸王”的势力。

   在这样的形势下,“无以报恩的鲈乡竹”义门先生,藉“
无材补天一顽石”之口,发出“枉入红尘若许年”的呜咽。

   义门先生不仅是文学家也是政治家,
在自己从政参政十几年的宦海沉浮中,逐步认清了”立储以爱“(人治)制度的残酷性危害性。对当权者的违背承诺,言而无信,所导致的江山社稷的分崩离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这样的分析批判贯穿《石头记》的始终。正如临桂燕怀堂王氏所藏《红楼梦抉隐》所表述的:

  纪事之书(唐按:记事言政之书)盈签满架,《红楼》独矫其常,
盖一於含蓄也。宝玉元配本属黛玉,宝钗起而谋夺之,贾母遂背黛而娶钗,於是黛玉守节死矣,宝玉不忍黛玉守节死,亦守义而亡。卒之守节义者得会合於天仙福地,肆谋夺者长嫠泣於怨雨凄风,而且家道日见陵夷,祸患因而叠至。贾母一事乖谬,百戾随之,以全福全寿之人,卒不得全受以归,《书》所谓从逆凶者非欤?然韬其意於字裏行间,不使读者一眼窥破,遂成天下古今有一无二之书。

 《红楼梦抉隐》更进一步地说道:兹胪举以质天下善读《红楼》
之人:太君(皇上),无信之人也。宝玉亲事(储君之位),既许黛玉(太子),复迁异於宝琴(十四阿哥);既改宝钗(四阿哥),复游移於傅试(趋炎附势者)之妹,婚(言)可赖,盟可背,人而无信,莫此为甚!古无信史,故氏太君以史。(括弧内均为唐钤砚加注)。

  宝黛之约,是契约性质的,所以叫“木石前盟”,玉钗之婚,
是随机性质的,所以叫“金玉良缘”。义门先生通过贾母这个形象来说明,不遵守契约,“一事乖谬,百戾随之;”“家道日见陵夷,祸患因而叠至“。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契约的性质,
这个故事发生在1797年的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说的是一个5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坟墓。后因家道衰落,这位父亲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新主人同意了这个条件,并把它写进了契约。100年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卖了许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仍然留在那里。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而孩子的坟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邻居。又过了100年,1997年7月,在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00周年时,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契约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所谓契约性质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既然承诺了,就必须兑现,既然立约了,就必须持守,或许契约未必合情合理。但是在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好处重于承诺,人们崇尚随机而变的“聪明”,却付不起遵守“契约”的代价,其深层原因是强权治国所造成的,强权治下,除了最高权利拥有者之外,所有人的生存都必须依附权力,与最高权力者越接近,依附性越强,越需要具备迎合最高权利者的“聪明”。

  贾母也好,康熙也好,他们都是最高权利者,就感情来说,
贾母怎么会不疼爱自己唯一的外孙女黛玉呢?康熙怎么忍心废除皇后唯一的骨肉胤礽呢?贾母对黛玉的百般呵护,万般怜爱,与康熙对太子的恩宠如出一辙;奈何黛玉身体多病,说话尖刻,多愁善感,无心尘事,若大一个家业,交给她贾母也不放心,看到没有,这与康熙废太子的理由一模一样;贾母最终选择的宝钗,既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又有超过凤姐的管理能力,文化学识不在黛玉之下,性格身体和变通能力皆是大观园中无人可比的,成为宝二奶奶的宝钗,其性格与坐上龙椅的雍正何其相似!

《石头记》言政的意味是明显的,没有过宦海沉浮经历的作家,不可能对封建极权制度有如此深刻的认识,《石头记》成为禁书是必然的,作者将真氏隐去,也是必须的。

写到这里,先告一段落,下次谈谈“真氏隐的大智慧:辨同何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0)
评论
Cathy_Ba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zmbyzmb' 的评论 : 看了,虽然文笔明显不如前80回,很多情节也没有很好的细节描述但故事主线的确和拍。只有宝钗这个角色有点异样。前80回可以看出作者还是在美化宝钗的,后面就显得太赤裸裸了。也可能是文字修饰不够。我一直觉得其他版本的后续让好了歌之类前80回的诗词判语显得有点无病呻吟。只有这28回才能和前面对仗。就是太惨了,看不下去。
唐乾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umiao' 的评论 :
  宝黛应该是有婚约的,也就是说贾母是向林探花做出过承诺的,只不过"密而不宣",若无这层婚约,林家断不会将自家的骨肉寄养在外家。有了这层婚约,黛玉将是贾府的宝二奶奶,贾府就不是外家而是黛玉的婆家。
  婚约密而不宣的理由有多种,能拿到桌面上的是男女授受不亲,尤其是有婚约的男女,婚前同居一室,断断行不得。你看邢岫烟许配薛蝌后,邢夫人本着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数基本原则,让岫烟搬出大观园,而贾母则说:薛蝌不出入大观园,男女双方不见面,就等于遵守了这个基本原则啦,。
  拿不到桌面上的贾母林探花心知肚明,只能意会,不能言说:这是贾府权力争夺的需要。宝黛婚约是瞒着王夫人的。
宝黛有婚约,从二十五回也可看出:凤姐说起给黛玉送的茶叶,然后当着众人的面,向黛玉开玩笑道,“你既吃了我们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旧时女子受聘,俗称“吃茶”。宝黛婚约虽未公开,但凤姐何等精明,这里的奥妙,早已猜出八九分。故脂批在这里说:“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无疑。"
上上下下都知道,王夫人岂能不知道?既然贾母秘而不宣,王夫人也乐得装糊涂,贾母有初一,王夫人亦有十五,继天下掉下个林妹妹之后,落选秀女宝姐姐也入住贾府。宝黛有贾林当家人密而不宣的木石盟约,玉钗亦有贾薛两府王夫人支持的金玉良缘与之抗衡。
权力的平衡,让贾母的心思变得晦暗不明,无论从情感而是从利益(官宦高於商贾),贾母对林探花的承诺,都是真的,更何况贾母是收了黛玉的嫁妆的。但自打王夫人引进金玉良缘之后,贾母的心思开始起了变化。
贾母的心思变了,但作者还是强调宝黛婚约,宝二奶奶的宝座当属黛玉,所以黛玉叫潇湘妃子。"妃"在周朝以前是指天子之妻的,舜妻珴皇女英就叫潇湘妃。黛玉潇湘妃子这个称呼有两层意思,一是宝玉嫡配,二是贾府隐喻皇室,只有皇室的媳妇,才配用妃来称呼。
yzmbyzmb 回复 悄悄话 我把"旧时真本红楼梦, 原本《红楼梦》迷失的28回",作者:吴梅村、严绳孙(王晓丰点评)的天涯和凤凰网的连接发在这里,是看很多人感叹没有看过红楼梦80回后的内容,希望看过这个版本后可以弥补一些大家的遗憾.
yzmbyzmb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蓑衣翁' 的评论 :
我倒觉得这个后二十八回,读后有石破天惊的感觉,比高续的更象真本.发在这里只是给爱好红楼的人一个推荐,希望感兴趣的有可能先读一读,再做结论,读后可自做判断,也许会带给你一个惊喜.
唐乾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天孤星' 的评论 :何焯的得意门生,大书画家金农在何焯去职回乡后曾有一诗怀念其师:“宋元雕本积万卷,夫子著书游禁庭。近不得意但高卧,秋风吹老古槐厅。”,《石头记》的写作,当从何焯去职返乡后就开始了,脂批“三十年前作书人”,不是开写,而是书已具雏形,所以两下对比,弟子说的“著书”,当指《石头记》开写是在诈死之前。

再着红楼梦不仅仅是言情小说,如果仅仅言情的话,何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文字狱整治的是“解小说言政,针砭时弊”。
天孤星 回复 悄悄话 再小声问一下唐姐,一个王爷的老师,主要讲孔解孟;政治失败后,又诈尸还生。7老8十时,竟然有激情能写出这些文字: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您要说何老写三国,那正是有经历有素材!
因此存泥,期待下回分解!
天孤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丽雅' 的评论 :
让宝玉把黛钗都娶进门, 宝二爷美的做梦都要笑出声,神仙都要羡慕: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要变成: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情切切良宵钗解衣
天孤星 回复 悄悄话 sorry, 记错了,因该是: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天孤星 回复 悄悄话 “村姥姥信口开河,痴公子偏追究地”!
蓑衣翁 回复 悄悄话
标点后的《红楼梦》才真正风行中国。读起来易懂的很。
蓑衣翁 回复 悄悄话
网络版的后二十八回所谓真本无法与曹公的前八十回相比的(读红楼梦一定要读“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冯其庸编辑底”),一读便知是伪作。

这种孤本出现一点没有原由,比如:三百年前的“孤本”一定是没有“标点”底,应该来个印影本显摆显摆才是,造假者连这点常识都不懂,还出来混。

不知乾砚先生读的何焯的《石头记》是否有标点,请问是哪位高手担当。

1921年,汪原放标点校出版了《红楼梦》,是程甲本。后标点校程乙本《红楼梦》。


洋洋日记 回复 悄悄话 还有很多不攻自破矛盾的地方,慢慢考证吧,呵呵。
唐乾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丽雅' 的评论 : 是啊,如果就来个熊掌鱼翅兼得,宝玉乐意了,宝钗有手腕,能帮宝玉摆平,只是可怜了黛玉,恐怕只有被宝钗掌控的份了,然后上上下下都说宝钗贤惠,黛玉尖刻。
丽雅 回复 悄悄话 于情,贾母不会伤害黛玉;于理,贾家会选择宝钗。
后续者不妨大胆设想,让宝玉把黛钗都娶进门,看他如何平衡“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每天都是好晴天 回复 悄悄话 后二十八回真本现世,有书评
http://v.book.ifeng.com/book/yc/3007006/2725602.htm
蓑衣翁 回复 悄悄话 察元陪是索隐派的代表,索隐派是穿凿,满嘴跑火车,不靠谱,是娱乐。而考据派有一分证据说一分人话。
唐乾砚 回复 悄悄话 用宝钗影射雍正,针砭时弊,这不是考据派,这是索隐派。
wgp66 回复 悄悄话 同意wumiao, 宝钗和雍正都能扯上关系,实在是。。,考据派们歇歇吧。
唐乾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umiao' 的评论 : 宝钗性格主线是冷,雍正的性格主线也是冷,他俩最终得到了本属于他人的名份地位,是因为他俩都是智商情商足够高的聪明人。如果雍正毫无可取之处,康熙也不会选中他的。

宝黛是木石前盟,玉钗是金玉良缘,木石前盟是契约,金玉良缘是聪明,雍正相对于太子胤礽而言,与众兄弟的关系和睦多了,雍正于胤礽相当于宝钗之于黛玉。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宝钗和雍正怎比?雍正孤寡难合,与众兄弟不睦,不得其母其父喜爱,心窄易怒,多疑多苦,和宝钗性格正好相反。
宝黛契约是他们小儿女之约,贾母贾政王夫人们何时首肯来着?所以在这里没有契约之说。如果说是神瑛灌溉绛珠草以身相许,则是神界的缘事,俗界贾门何尝知道?就连宝玉自己也是糊涂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