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夜话之四:义门先生与《石头记》(原创)
文章来源: 唐乾砚2014-05-09 10:56:12
先读两首诗,义门先生自叙:
江上春生归已久,
栖栖九陌竞谁知。
一竿自断鲈乡老,
不用刘生五字诗。
再看《石头记》作者石头自述:
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
枉入红尘若许年。【甲戌侧批: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一个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水乡竹,一个是“
有心救世无材补天”的红尘石,一木一石的木石前盟,果真大有深意啊。

 好了,言归正传: “南直召祸”,是义门先生的"滑铁卢",
义门这杆出类拔萃的鲈乡竹,折损于争权夺利的宦海,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辜负了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最终“无以报恩鲈乡竹”,“失去本来真面目”。在“大厦将倾”的社会背景之下,“一杆自断”的个体遭遇,不过是”“大厦将倾”的缩影,悲剧的产生皆因储君之位(政权归属)的不确定性引起的。

   储君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方的君主制国家中,
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长幼有序嫡庶有别这种天赋秩序,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自动获得继承权,一经确立,不再改变。 但是在中国,皇帝的主观意识高于一切,皇帝的喜好高于法律,“立储以爱”的随意性,是中国封建王朝立储的本质,所谓“立贤,选贤”不过是“皇帝的新衣”。因此深谙立储规则的皇阿哥们,终日思想的都是如何讨皇帝的喜欢,继位摆中间,民生社稷放两边。

   康熙帝立储的出尔反尔忽立忽废,
助长了阿哥们同室操戈,群起结党的白热化,与此同时满清入关后,为了强力维稳大兴文字狱,造成了沉闷的社会政治空气。特别是雍正即位以后,清王朝以更加疯狂(青埂峰)的文字狱,来残酷打击那些对满清不满的汉臣,以及在皇位之争中“党附诸王”的势力。

   在这样的形势下,“无以报恩的鲈乡竹”义门先生,藉“
无材补天一顽石”之口,发出“枉入红尘若许年”的呜咽。

   义门先生不仅是文学家也是政治家,
在自己从政参政十几年的宦海沉浮中,逐步认清了”立储以爱“(人治)制度的残酷性危害性。对当权者的违背承诺,言而无信,所导致的江山社稷的分崩离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这样的分析批判贯穿《石头记》的始终。正如临桂燕怀堂王氏所藏《红楼梦抉隐》所表述的:

  纪事之书(唐按:记事言政之书)盈签满架,《红楼》独矫其常,
盖一於含蓄也。宝玉元配本属黛玉,宝钗起而谋夺之,贾母遂背黛而娶钗,於是黛玉守节死矣,宝玉不忍黛玉守节死,亦守义而亡。卒之守节义者得会合於天仙福地,肆谋夺者长嫠泣於怨雨凄风,而且家道日见陵夷,祸患因而叠至。贾母一事乖谬,百戾随之,以全福全寿之人,卒不得全受以归,《书》所谓从逆凶者非欤?然韬其意於字裏行间,不使读者一眼窥破,遂成天下古今有一无二之书。

 《红楼梦抉隐》更进一步地说道:兹胪举以质天下善读《红楼》
之人:太君(皇上),无信之人也。宝玉亲事(储君之位),既许黛玉(太子),复迁异於宝琴(十四阿哥);既改宝钗(四阿哥),复游移於傅试(趋炎附势者)之妹,婚(言)可赖,盟可背,人而无信,莫此为甚!古无信史,故氏太君以史。(括弧内均为唐钤砚加注)。

  宝黛之约,是契约性质的,所以叫“木石前盟”,玉钗之婚,
是随机性质的,所以叫“金玉良缘”。义门先生通过贾母这个形象来说明,不遵守契约,“一事乖谬,百戾随之;”“家道日见陵夷,祸患因而叠至“。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契约的性质,
这个故事发生在1797年的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说的是一个5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坟墓。后因家道衰落,这位父亲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新主人同意了这个条件,并把它写进了契约。100年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卖了许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仍然留在那里。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而孩子的坟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邻居。又过了100年,1997年7月,在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00周年时,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契约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所谓契约性质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既然承诺了,就必须兑现,既然立约了,就必须持守,或许契约未必合情合理。但是在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好处重于承诺,人们崇尚随机而变的“聪明”,却付不起遵守“契约”的代价,其深层原因是强权治国所造成的,强权治下,除了最高权利拥有者之外,所有人的生存都必须依附权力,与最高权力者越接近,依附性越强,越需要具备迎合最高权利者的“聪明”。

  贾母也好,康熙也好,他们都是最高权利者,就感情来说,
贾母怎么会不疼爱自己唯一的外孙女黛玉呢?康熙怎么忍心废除皇后唯一的骨肉胤礽呢?贾母对黛玉的百般呵护,万般怜爱,与康熙对太子的恩宠如出一辙;奈何黛玉身体多病,说话尖刻,多愁善感,无心尘事,若大一个家业,交给她贾母也不放心,看到没有,这与康熙废太子的理由一模一样;贾母最终选择的宝钗,既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又有超过凤姐的管理能力,文化学识不在黛玉之下,性格身体和变通能力皆是大观园中无人可比的,成为宝二奶奶的宝钗,其性格与坐上龙椅的雍正何其相似!

《石头记》言政的意味是明显的,没有过宦海沉浮经历的作家,不可能对封建极权制度有如此深刻的认识,《石头记》成为禁书是必然的,作者将真氏隐去,也是必须的。

写到这里,先告一段落,下次谈谈“真氏隐的大智慧:辨同何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