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岩石区,悉尼最古老的区之一

(2014-07-21 03:27:22) 下一个

有些日子不见的好朋友打来电话,约好周六一起出去逛逛,吃顿饭,聊聊天。深冬早上寒风有点刺骨,但是头顶上依然是蓝天白云,让人心情愉悦。这让我想起在北欧的瑞典,挪威和丹麦那些国家,漫长的冬日阴沉寒冷,黑夜似乎没有尽头,难怪新闻统计说丹麦的自杀率居世界发达国家之首,特别是在终日不见阳光的冬天。生活在悉尼的人们看来真是这世界上幸运的一群人。

刚出火车站,看见这个行为艺术家在表演,要一直以这种姿势摆上一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赶紧给捐了几个硬币,他趁此机会可以改变一下姿势,活动一下筋骨。

20140712_114744

经过重新装修好的现代艺术馆,看到年轻的男男女女坐在阶梯上,自由自在,心里不知为啥会生起一丝嫉妒,嫉妒他们的青春?我想是吧。青春对于已到中年的我们来说是记忆, 是自由,是任性,是心动,是灿烂,是绽放,是顽强,是纯真,更是不顾一切。

20140712_115700

岩石区(The Rocks) 是悉尼最为古老的城区之一,建于澳洲殖民地成立不久,最开始它是用来作为悉尼主要港口,集聚很多世界各地水手和妓女,这里的建筑大都使用当地的沙岩,看上去非常坚固,耐用和沧桑。

它在1840年左右就成为澳洲一个重要港口,当初英国船只先去印度贩运鸦片到中国,有了现金后来到这个港口装运澳洲羊毛运回英国,那时也是时间就是金钱,谁最快到达英国本土,羊毛的价格就越高,所以那帮装运羊毛的工人们因为要抢时间,有活干时是很辛苦的,他们当中有不少中国人。

这个楼房就是当年的羊毛仓库,看上去还是很有点年头的感觉。

20140712_143024

澳洲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才二百多年的历史,这个区相对于其它地方来可以说是遍地古迹。在小小的岩石区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当时人们用过的很多物件以及风土人情。当年这里被悉尼人认为是下等区,只有穷人和妓女才会居住的地方,充满帮派残杀,犯罪和色情,这种状况直到1870左右才有所改善。

在博物馆内我们还看到当时用来装运羊毛的一个像轱辘似的机械装置,人们就是靠这种无比简陋的器械将羊毛装运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远洋船上。

20140712_144346

岩石区有100多个历史古迹,澳洲最老的建筑就是照片中的这个小房子 ‘Cadman Cottage’。

John Cadman在1796年因为偷马被判死刑,后改判为遣送到澳洲,5年后,他得到赦免。1827年他成为舵手。和妻子 Elizabeth Mortimer 一起在这个房子里住了19年,他的妻子也是一名罪犯。1846年它为水上警察总署使用,成为遣送拘留的场所,后来经过装修,这里成为来访船上的官员临时居住地。1972年这里被宣布为古迹遗产保护地。

20140712_143452

逛得有点累了,我们一起吃了顿比较随意的午饭,准确的说应该叫brunch(是介于早晨和午餐的meal),这顿吃下去是比较撑,喝完一杯浓浓的咖啡后才把吃得太撑所勾起的睡意给驱赶走。

20140712_123419

吃撑了,当然得继续逛,人一辈子就是这么折腾着自己,对不?

岩石区有好多这样的小街,很让我想起巴黎的蒙马特高地附近,弯弯拐拐的砖石小路,厚实的古墙,几步一见的沙石台阶,特别是路上行人看上去都像特立独行的艺术家。

在这些散发出古韵的平实小巷里,你会不断的发现惊奇, 有些不错的餐馆,酒吧,或者高雅点的, 就是艺术馆或手工作坊,会藏在某个角落里等着你去光顾,颇有点曲径通幽的感觉。

20140712_144115

街角有一画家在作画,另一哥们同时在给他录像,估计是有点名气,在做一宣传广告,我们绕道而行,免得打扰人家艺术创作。

画家到了一定境界好像装扮都会与众不同,这哥们的小胡子怎么就让我觉得他像日本人,好像小时候看的战争片里日本人的造型都和他有点相似。

20140712_144044

我们来到这岩石区的集市,真是很热闹。集市一般都是自产自销,还有就是卖自家的古董 ,估计也有把祖传的家当拿到这儿来卖的,那是属于败家子之类的,当然这里少不了很多留学生卖些中国印度造的东西以补贴生活开销。

我刚来澳洲时,当年也在集市上摆过摊,记得那时是和一对上海夫妇一起合伙卖首饰。我们从中国批发商那里进些廉价的耳环,戒指和项链等等首饰,然后一到周末就开着车四处找集市摆摊卖这些商品,一个周末下来收入还是不错的,一般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和房租可以挣出来,如果是什么公共假日,还会有结余。

不过不是每个周末都有集市的,并且也不是每个集市都是这么热闹。记得当初为了去赶集市,我们天麻麻亮就得开车出发,因为去太晚就没有了好摊位,那时仗着年轻,有的是精力,一星期干七天连带读书也没觉得有多累。那是一段很有趣的人生经历,英语也就是这么跌跌撞撞给练出来了。

这是两幅有些年头的广告画。一副是澳洲人引以为豪的‘Qantas’航空公司,一副是建于1825年的著名轮船公司Aberdeenline的广告画,现在已经倒闭。

20140712_120527

看到这个蜡烛小摊,走近瞧瞧。这个女人很是让我羡慕,我一直渴望自己有一些随身带着可以挣钱吃饭的看家本事,比方说:会变个魔术,做些手工,炒得一手好菜,实在不行会唱歌杂耍也行,这样到世界各地,都不用害怕,无论什么时候都抖出来派上用场。

看到集市上的手工蜡烛我是一定会买点的,大旅说我对手工蜡烛和泡澡的香精是毫无抵抗力,照他的说法是:一个是点火烧钱,一个是往水里扔钱。

是的,人生不能事事都那么实际,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快乐,哪怕就是虚掷点金钱又有何不可呢?

20140712_132526

这个像碗一样的东西叫西藏唱碗(Singbowl ),也叫佛音碗,它是根据西藏天文学里的七大行星论,由七种金属铸造而成。唱碗所发出的泛音,是所有器乐中最响亮、最持久的。

小唱碗帮助人们冥想,大唱碗对头痛类疾病很有帮助, 它的音乐对平静人的心情,安抚人的情绪有很好的疗效,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乐器,据说就是将一只这样的唱碗摆在家中也会给你的家庭带来好风水。

不过好像要加入学习班才会演奏这种神碗,所以我决定放弃买一只带回家的念头。

20140712_132309

买了两个头箍,一个蓝色的,给自己,一个红色的,就像这个模特头上的一样,给女儿。回家后兴冲冲拿给她,没想到丫头竟然一口回绝,我只好沮丧的给自己留下,心想:还好,幸亏只买两个。然后痛下决心,提醒自己以后不要自作主张再给女儿买东西。

很多时候当妈的,爱心一泛滥就怎么都收不住啊,完全忘掉了自己以往所受到的无数次的巨大打击。

20140712_132343

岩石区,在英国人没有到来之前,这里居住着很多土著人。科学界大都认为最早的土著人是大约6百万年前来到澳洲的,那是地球还是冰期中,海面比今天要低几十米。澳洲与北面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连成了一体。但这个更大的澳洲大陆仍然被大海包围,距离最近的印度尼西亚的岛屿仍然有近100公里的海面。

那么这些土著人是如何来到澳洲这块陆地呢?大家猜测这也许是人类最早的航海记录。他们艺术非常有特色,我很喜欢。

照片中这种回旋镖(boomerang)是土著人用来猎取食物的,特别是用来打鸟的,如果打不中目标的话,投标人投得有水平的话,它应该是可以自己飞回来的。

回旋镖常常会有很多土著人的艺术图案装饰,他们的图案都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些点,圈,线和不同繁杂靓丽的颜色都蕴涵这土著人几百万年文化精华,读懂它,你一定会爱上他们的艺术。

有时间的话,我倒是愿意去学学如何投掷土著人的这个回旋镖,设想一下这个场景:在浓荫叠叠的公园里,昂首举起装饰得很漂亮的回旋镖,优雅的用力一掷,回旋镖以优美的曲线在空中飞行,然后又神奇般的回到你的手上。这是不是酷呆了。

20140712_133107

这个夫妻档看来生意很是兴隆。妻子负责卖玻璃器皿,丈夫在实地烧制玻璃,我想他们还是蛮有生意头脑的,这样一定比只是摆上一卖玻璃器皿的摊更吸引眼球。看着一大群围观的人,这哥们是不是心里挺有成就感,我估计就如同码字的作者发表一篇文章在博客里,引来一大批阅读者的感觉是一样的?

20140712_134747

以前赶集时,在澳洲的集市上,一定会有一中国画家在画画,这应该也是他们在国外谋生的一种相对轻松一点的方式,至少还是用到了他的学有所长。集市上画家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很高,有的就不敢恭维。不过不管水平如何,我们都会成为说得上话的朋友,因为那个集市上就没几个中国人,大家也就惺惺相惜,光说说中文也都觉得亲切。

那时的中国留学生还不是像现在遍地都是,所以我们在集市上把摊位一铺开,很多澳洲人会前来光顾,他们觉得我们卖的东西简直就是太便宜了。

这么多年在海外生活下来,有时回想一下我所干过的各种各样的活,觉得很有趣,至少体验过以前在中国我想不到的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这对我来说是一笔金钱买不到的财富。所以我常常和女儿说:人活着不可以没目标,但也不必看得太过认真,特别是不可以和自己的人生较劲,无论你在何种处境,都要尽量的去接纳欣赏,包括欣赏自己,很多时候自己认为的不顺,往后回过头来再去看看,其实那还是一段蛮不错的人生。每一段人生都是属于你的,是真实且不可替代的。

20140712_133943

出了集市,我们闲步溜达到悉尼大桥下面的古迹点。朋友立刻开始了澳洲历史知识的宣讲,和有文化的人在一起就是好,不论这景点多破,你总是不会觉得没劲,因为他们总能摆弄出一些历史知识或奇闻轶事供人们欣赏玩味。和这种人呆的时间长了,你再平庸,也不免沾上些文化气。

俄罗斯帝国的国力在19世纪达到空前鼎盛,是当时的世界列强之一,英国很害怕俄国前来侵略,在自己的本土建了很多这种庞大的枪炮,然后不远万里的给运到澳洲。所以你去看看悉尼很多靠海的港口都有这种粗笨的枪炮。

后来俄国人并没有来,所以这些庞然巨物一次也没有使得上。如今澳洲政府也不知该如何处置他们,只有将他们当作历史古迹给供起来。如果你去欧洲旅游,应该也会看到很多这样笨重无用的武器。

20140712_140054

“小爱, 这个地方你一定要去看看。”  朋友在这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对历史和政治都很感兴趣,人生经历颇为传奇,曾经给新南威尔士洲工党竞选搞过策划,也是一牛人,他强烈建议我们去看看这个地方。

随着他来到这里,原来他让我们看的是前段时间在电视上闹得轰轰烈烈的一排靠海政府公房。由于财政紧张,政府决定卖掉这些公房,重新安排这些住民,并且贴上一些赔偿。可以这些住在这里的穷人们不干,奋起反抗,每天游行抗议。

看看,这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强烈抗议告示,看来这里的斗争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

这个区离悉尼大桥和悉尼歌剧院都是几步之遥,周围还有很多著名酒吧,名牌店,艺术馆和不错的餐馆,应该是悉尼最贵的区之一,一房一厅的公寓都要一百万澳币,何况是有地临海的带花园的平房了。朋友说:全悉尼就这个区是特殊的,别的区都是富人住着带地带花园的平房,穷人住公寓房,而这里却恰恰是相反的。

是的,我个人以为他们可以搬出去,在别的区住上新的政府公房,还有一笔钱的补助,这听上去已经是满不错的,但女儿却坚决反对政府的决定,估计这世界也是因为有不同见解的相互妥协和不同力量的左右平衡才得以和平进步吧。

IMG_4373

他特地将我们带到这个对于他来说很有特殊意义的餐馆,他说就在这里他遇到他的妻子,我理所当然的很礼貌的询问了他是如何与他的新婚妻子相遇的。

海对面鳞次栉比高楼映在明亮的窗上,给我有种海市蜃楼的幻觉,我盯着它看了好会儿。匆匆而过的行人们几乎都没人望一眼,你们将赶往何处?不要忘了歇歇脚看看你身边这个美丽的世界。

20140712_142047

朋友他家在附近,邀请我们去他家喝杯酒,小坐一会儿。我们一边喝着上好的红酒,一边在漫无目的的聊着一些大家都认识的人,讨论一些新出的书籍,然后就是再继续听他侃一些感兴趣的历史话题。

聊着天,喝着酒,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夕阳铺满天边,在他家的阳台上拍下这张照片。

人到中年,已经觉得朋友不需要太多,有几个可以交交心,聊起来投缘就行,很多时候还是关起门在自家过日子觉得自在,你说对不?

20140712_162859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我在集市上买的卖主自己做的小木镜框,很喜欢镜框里手写的几句话,我将他们翻译下来,谢谢大家这么久的支持和鼓励。

我曾经不知

你们会带给我

如此多的幸福

和生命的意义;

我如今将珍惜

与你们分享的

每一分一秒;

我的世界不再苍白;

20140712_13362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爱旅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噢颜颜' 的评论 : 谢谢你的留言,那些玻璃制品是很漂亮,估计要多年的经验,还得有灵性。
噢颜颜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看见其中的玻璃制造夫妇,想起前几天去美国山区的一个旅游小镇,看一个玻璃制作纽扣的视频,与一位喜欢研究谋生技巧的同行感叹,如果作家也算艺术家的话,玻璃制品艺术家显然要辛苦,因为那作品不能复制,作家的文字可以版税卖钱啦,后来,那视频里的主人公居然也正巧在现场,聊了一会,说她有一个很具规模的工作室。

爱旅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_4_fun' 的评论 : 不是你提到的朋友,他是一个西人。谢谢你的留言。
just_4_fun 回复 悄悄话 我猜你这个朋友大概是田地。同意你对中年人友谊的看法。我前段日子也给另一个在悉尼的也在这坛里发感叹的中年姐妹留言:觉得成年人的友谊的确是需要更多的心灵共通和缘分,不再象年少时的一触即合,来之容易。成年后的自己也更挑剔和固执己见,虽然会体贴,但是不太会敷衍的友谊,曾经是最喜欢热闹的人,现在有时宁可落单独处反倒不那么合群了。看样子人到中年大家的感触都差不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