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姑娘来自阿富汗

(2014-05-26 19:59:22) 下一个


同事聚餐,选了Five Dock那里的阿富汗餐馆Bamiyan。

Bamiyan是这家餐馆的名字,Bita告诉我她认识餐馆老板Michael,也是阿富汗人,本名Haseeb。我开玩笑,问她为什么没有也起一个英文名。她说喜欢自己这个名字:“it’s unique。”其实Bita在波斯语里就是unique之意。提到名字,我就说这餐馆倒会起名字,用了人人皆知的Bamiyan(巴米扬)这个大名。不过也容易让人揪心揪肺的。

Bita叹了口气,说:“Yes, so sad!”

她指家乡巴米扬大佛(the Bamiyan Buddhas)被炸掉一事。我沉默。谁不心痛?

去年有新同事来上班,老板介绍她叫Bita,从阿富汗来。后来知道Bita过去在阿富汗给澳洲部队作传译,拿了澳洲的特殊保护签证,移民悉尼。她快乐健谈,性格上看不出跟本地姑娘有什么不一样。今天聚餐,我特意选了坐在她边上的座位。聊一聊我所知甚少的阿富汗。

在一家阿富汗风味餐馆吃饭,当然要请教阿富汗人了。我听从Bita推荐,点了Afghan Pallow。Afghan Pallow是什么?最简单说明就是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福建炒饭,就是煮好的米饭里,加入荤素菜和拌料,一起炒。当然Afghan Pallow加的料和用的米不同。Bita推荐了一个视频,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点击这里观看:Making Afghan Pallow

Bita来澳洲前,跟爸妈住在阿富汗首都Kabul。那里距离Bamiyan大约180公里路程。2001年,塔利班政府宣布要炸掉巴米扬大佛。消息传出,全世界震惊。这可不仅是阿富汗的、更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其含义等同于某疯狂政府宣布要炸掉金字塔或者长城。令人无比遗憾的是,塔利班最终还是下了手。。。。。。这张照片左侧是爆炸前,右侧爆炸后
bamiyan
(图片来自网络)

我点的Afghan Pallow端上来了。一碟炒饭,一盘chicken korma(鸡肉、咖喱、椰汁、奶油或乳酪,加上碎果仁或植物小种子之类)。这是让食客自己按喜好来添加korma,调和成合自己口味的pallow。
afghanpallow
(图片来自网络)

一边吃,一边跟Bita聊起大佛被炸毁i这件事。

她说:“塔利班毁掉和要毁掉的远不止大佛。。。。。。”

Bita的父亲在国家档案馆工作。塔利班上台后,下令要销毁馆内所有电影纪录片胶片,一寸胶片也不能留下。档案馆所有工作人员舍命保护这些珍贵历史资料。塔利班每天派宗教警察来焚毁胶片,Bita的父亲和同事就交出胶片副本应付。望着场地上一堆堆大火,大家心急如焚。原始胶片有2千多卷,藏那里去呢?总算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存放这些胶片的屋子整个伪装起来,把门封了,把窗封了,外面加了一道墙。弄完之后,塔利班警察天天经过,也未能察觉这里的乾坤。

塔利班派人训话,警告说如果有谁藏起哪怕一寸胶片,发现了杀无赦。塔利班残忍凶恶,大家知道一旦败露,绝无侥幸。但舍命护宝这帮人里没有一个软骨头。

我见Bita拿起Victoria Bitter,又喝了一大口,就问:“VB很好喝吗?”本来想问她一个女孩,怎么这么喜欢喝啤酒。话未出口,觉得不妥,有探人隐私之嫌。

“太好喝了!”她答,“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喝VB吗?”

“因为我小时候从来没有喝过任何酒。阿富汗禁酒。”她没等我回答就接着说,“第一次喝酒就是VB。”原来Bita去给澳洲部队当翻译时,那里的官兵都喝澳洲产啤酒。一个澳洲女兵叫Jessica的,邀请Bita尝一尝澳洲啤酒。Bita说从喝第一口VB开始,她就爱上了啤酒。来了澳洲就更放开喝了,说要把以前没喝的数给补上。

一边吃喝,我就聊起上星期六,小爱和我去NSW艺术馆参观的《阿富汗——秘藏的珍宝》(Afghanistan – Hidden Treasures)展览。Bita说她也去看过了:

“那可是以前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一批顶级珍宝。”

Bita说,她也是后来才从老爸那里知道这批珍宝的故事。1979年苏联入侵和1997年塔利班上台,阿富汗国内的文物遭受浩劫。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更是一次次被抢劫和破坏。Bita的老爸和同事都以为这批珍宝早已被盗或者丢失了。一直到2001年秋天,塔利班被赶下台。又过了两年,第一次民主选举执政的阿富汗总统才宣布,这批国宝还在!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国家博物馆的一批工作人员跟中央银行合作,就像档案馆的弟兄们一样,冒死瞒着塔利班,把这批文物秘藏在了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保险箱内。。。。。。

DSCF4839

那天小爱和我仔仔细细地端详了这些阿富汗国宝。这些文物来自几个阿富汗古城,它们是Tillya Tepe,Ai Khanum, Tepe Fullol和Begram。从地图上看,这几个城市都是当时沿着丝绸之路(那条深紫色线路)建立的定居点。
DSCF4843

这些文物当中,有一部分被称为“the Bactrian gold”(巴克特里亞之金)的珍宝最吸引我注意。

这是酋长的佩刀和刀鞘
DSCF4860

1978年,考古学家Viktor Sarianidi在Tillya Tepe一个墓葬区,挖掘出2万多件金器。这些金器是一个古代部落首领和他的女眷(年龄20-40岁)的陪葬品,埋葬时间约公元前1世纪左右。于是这批金器被Sarianidi命名为“the Bactrian gold”。需要说明的是,虽然Tillya Tepe这个地方曾经属于希腊人建立的Greco-Bactrian Kingdom(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历史书称其为“大夏”),但Bactria王国早在公元前125年就被北方游牧民族塞人和大月氏不断入侵而灭亡了。所以这里的“Bactria”应该只是指称这个特定区域。

酋长金腰带一部分
belt

记得张骞赴西域,到达他所称的“大夏”时,正是公元前127年,大夏覆亡前两年。那时他看到的大夏虽然还是那个Bactria王国,但它末日将近,已经奄奄一息了。

这是2号墓女眷的项圈
DSCF4857

Bactria王国覆灭后,整个阿富汗北部地区群龙无首,各部落割地而居。Sarianidi挖掘到的墓葬,应该属于这些部落首领之一。从陪葬品的精致和丰富,可见当时这个地区的富裕程度,并没有随着Bactria王国的衰落而衰落。这要拜那条贯穿Bactria地区的丝绸之路所赐。

这是2号墓女眷的发饰挂件
DSCF4864

如果仔细看上面这些珍宝,可以发现大部分都有类似“泪滴”一样的嵌入装饰。这种宝石做成的泪滴式样是古代北部阿富汗工匠技艺的典型产物。
DSCF4864b

除了以泪滴风格装饰之外,还有一样也是阿富汗人特别喜欢做的,就是选用两种珍贵宝石,分别是青金石(lapis lazuli)和绿松石(turquoise)。下面这两颗靴扣上的那些泪滴,深青色是青金石,绿色是绿松石。
DSCF4859

阿富汗的青金石出产于巴达赫尚省的含青金石区(the Badakhshan lapis mine),其中以萨雷散格矿床(the Sar-i Sang mines)最为著名。那里挖掘青金石的历史已逾6,000年。青金石也被称为阿富汗的“国石”。

“看,这是青金石,”Bita举起她的手臂。我看到她的手腕上,果然也是一个手镯。上面镶嵌着泪滴似的青金石。

“我妈给我的,”她说。神色有点黯然。

她的心情我能理解。孤身一人,离开祖国,离开故乡,离开父母,远走他乡。。。。。。可是阿富汗现状混乱,前景莫测。又有谁知道,那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塔利班势力还在,对曾经与美军及其盟军合作的阿富汗人不依不饶。这也是Bita获得难民保护的原因。我在艺术馆参观的那一批珍宝,也因为种种原因,自从2006年以来,一直在一些西方国家巡回展览,现在到了澳洲。。。。。。我想没有人能告诉Bita,她的故乡何时变得和平和安全,她何时能够回去探望她的朝思暮想的故乡和爹娘。

我也要了一瓶VB。对Bita说:“来。喝一口!”

她举起手,满是泪滴的手镯一下子退入她的长袖袖口,不见了。她笑着说:“Cheers!”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数字证 回复 悄悄话 阿富汗以前还是还是挺开放的。那时候印度人去英国留学靠英文,考场就在喀布尔。他倒台后,每况愈下。
leonardo2025 回复 悄悄话 她回去就是阿奸!不回去遇到恐袭又会被怀疑是穆斯林激进份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