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记忆

(2013-08-08 15:34:28) 下一个
1.我在北京最喜欢的干的是两件事。一是满大街地找胡同,二就是满世界地看旧物。

第一个爱好是他培养的,那时候很年轻。两个人没有钱,穿胡同就成了最廉价却最实在的快乐。记得靠近东四有一条不起眼的内务部胡同,梁实秋的旧居就是那时候被我们发现的。胡同的历史悠久,他的旧居坐落于此也不为怪。小时候姐姐念英美文学,基本莎士比亚的作品的翻译便是梁先生。虽然不懂政治,姑且还是晓得他的文学地位。只是记得那时候看到的旧居,已经是年久失修,门是旧式的门,门里面是跌跌撞撞的电线,若干个家庭毫无章法地挤在一起,丝毫没有当年的雅舍气息。即便是这样,我们仍然是趋之若鹜,即便没有机会结识心中那些神圣的名字,去寻寻他们的旧处也是好的。最伤感的是看老舍的故居,一颗当年他种的柿子树依然郁郁葱葱,那个他心爱的鱼缸也还完好无损,家里的旧家具仍是丝毫未动。人却是走得凄惨。和周边的邻里聊起,都说,当年啊,都不知道他是谁。那个年代,多么荒诞,也不由得去想,一个饱读诗书,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与世无争的一个学者,何以不能在自己的斗尺方寸之舍终老。那种凄凉的心境何人能懂。也有不那么伤感的时候,时不时我们会发现不起眼的门后,有装修的动静。有那么一次,我们偷着走进去,看到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从外表看出端倪的奢华,壁影,雕花,陪衬简洁的青水石墙。主人从里间出来,正好和我们碰了个正着,人家也不怪罪,就说,有缘啊!等走出来,才突然意识到人家是知名的大明星。来不及追星,只感叹,能当个明星多好,住这么好的房子。胡同还是胡同,即便门内物事皆非,门外却是一如既往地守着年月的痕迹。
 
第二个爱好或许是受了小时候住外婆家的影响。外婆年轻时美丽异常,出嫁时嫁妆自然是精挑细选过的。小时候住外婆家,床是雕花床,洗脸的架子上镶着一面周边嵌着珠宝的镜子,即便是夜壶也不同寻常。最惊讶的是外婆压箱底的衣物,大约是出嫁时置办的,经年过去,依旧色彩绚丽,一如她盛时的青春。舅舅后来继承了祖业,只是一直困顿,外婆家美丽的老物不知不觉在颠沛中散落,不知所终。留给我的却是无比惊艳的记忆。在北京,寻这样的旧物比其他地方容易得多。见得多了,也能品出个一二,有时候不见得非得纠结它的年份,老物的那份神态,质感,穿越时间,落入你的手里,或是把玩,或是欣赏,非寻常事物能比。一次去拜访朋友,见得一个洗脸台,宛如记忆中的样子,震惊地一时说不出话。仔细瞅,却也寻得见造作的痕迹。可惜之余也还是兴奋,虽说不是真正的老物,坊间有人懂得,去爱,去敬,去模仿,仍不失我的敬意。追求老物到一种极致,还能让它发出更新的生命力的,汪正清算是一位。2003年他出售购置一套徽派民宅,按编号寄到北京,成就了工体旁一家别致的餐厅:有憬阁。我有机会便去坐坐,不是为了美食,是景仰他的大气。后来陆陆续续看了不少或真或假的类似的建筑,哗众取宠的多,有积淀有内涵的少。另外的一些我非常迷恋的是旧书。东四有一家书局,很多年了一直还在,究竟多少年了,书局一如既往地陈设,泛黄的书页微微卷起,一些如我当年一般的青春少年,不为外面的繁华所悸动,静静伫立,寻找他们心灵的寓所。
 
在美国很多年,最近工作关系又经常回到北京。仍然去很多年前走过的胡同,仍然去常常走过那家的书局,变了吗?似乎也没有。
“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变了吗?似乎也没有。
 
2.早年工作的地方在王府井,办公和宿舍一个楼。楼旁是一家知名的报社,两个楼之间的连廊窄而长。单位没有自己的食堂,每天我们这新分来的外地毕业生,和那些每天都在战备状态的记者们挤仅有的一家报社食堂。我的盆永远比大厨的勺小一号,身形瘦而小,端着满满当当的豆浆,兜着油条,穿过窄小的走道,不停地让着鱼贯而入的记者,那样的早晨记忆深刻。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几个外地人开始引起注意,到了食堂总会被塞上点苹果,橘子,糖果什么的,到了端午好几个人送成袋的粽子,都有理由:多了吃不了,拿去拿去。带回宿舍,打开来虽然看着粗糙但却香气四溢,大家如饿狼般地抢。那时不懂事,除了对人说谢谢,也不知道回赠点什么,只道是北京人热情。
 
不久单位迁到三环,每天公车往返,回来经常已经是食堂快收工的时候。那时候还不太适应馒头花卷,实在回来晚,别无选择了,就只有凑合。食堂师傅久了也知道我,一次看看剩下一锅的馒头,接过我的盆,走到里间,盛了一碗面,递给我一碗炸酱一碟黄瓜丝儿,说,瞧,我们自个儿多做了点,就别给钱了。
 
接下,坐定,把白白的面条夹起,蘸着酱,吃。如此这般几次,食堂师傅按捺不住,走过来,把一碗酱呼拉一下倒入面条里,加入黄瓜丝儿拌匀,筷子递给我,笑,哎呦喂,就没见过你这么吃炸酱面的!伴着师傅的絮絮叨叨,吃了生平第一碗北京炸酱面,很咸,大约是记忆里最咸的一碗面。
 
很多年后回到北京,赶上端午节,去逛王府井,那几个旧楼早已经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酒店和商场,和满街熙熙攘攘的人。找了个地方坐定,服务员周到,粽子精美,菜品无可挑剔,却真真切切怀念很多年前做得不甚讲究的粽子,和那碗咸得发疯的炸酱面,在异国他乡很多年,一直怀念着,总觉得那才是最地道的老北京的味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蝴蝶幽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edwest' 的评论 : 我的也没有,但不妨碍我们喜欢她 
redwest 回复 悄悄话 这里所有的网名都与北京有关,除了我的。
beijingconnection 回复 悄悄话 特别喜欢读回忆旧日北京的文章。这篇杂文让我分享了你对北京的热爱,也更増添了对惘昔的怀念,还有几分北京人的自豪。其实真正精彩的是文中的情,人和事,北京只是一𠆤戏台罢了,但是一亇缤纷多彩,韵味十足的旋转舞台。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是啊,至今怀念以前王府井的奶油炸糕. 再没那个味儿了
bj2009 回复 悄悄话 逛北京的的旧货市场很有意思,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redwest 回复 悄悄话 北京,北京。。。
狼!!!! 回复 悄悄话 北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