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的教育

教育,自我教育,学中文,用中文,教中文,编著中文教材
正文

整全的教育(二)

(2013-04-25 19:04:11) 下一个

自序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马太福音5:15

予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

  容闳 ──中国近代留学生的先驱

人和地球上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除了物质的肉体外,还具有思想、精神和灵魂。而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异不是相貌、财富、地位等外在的因素,而是内在的品格,它包括自我意识、胸怀、良心、自尊、独立等。那么,人的品格是如何养成的呢?无非要靠教育,靠上施下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言传和身教 

不过,当我们寒窗十载皓首穷经,黑袍加身时,发现不仅身上所披的长袍和头上戴的帽子同出一辙,而且心思意念和思维模式也整齐划一。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通过盲目地模仿,一味地跟从,拼命地攀比,让莘莘学子都凸显以下并非与生俱来的特征:有傲人的成绩和文凭,但没有内在的自信和安全感。表现在比上不足时,就自卑不堪,比下有余时,就好自矜夸;学术会议上温文尔雅、沉默寡言,但在其它场合喜欢毫无保留,旗帜鲜明地表白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其方式往往是无所畏惧地下结论,而非心平气和地陈述事实;若遇不同的看法、相左的意见时,不加思索地就排斥,要是被否定的活,不知道应该去寻求折中方案争取双赢;当被伤害时,会立即拔剑而起,把以善胜恶的选择权拱手相让,而不自知

以上问题并不是教育的缺失造成,而恰恰是偏颇、不当的教育所致。尽管我们有几千年的教育史,但在很大程度上把教育简单化和片面化了。体现在以为教育就是开私塾、办学校,讲解、传授书本知识。其目的在于,让受教育的人参加科举,通过层层淘汰进入官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或者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某项特殊的技能训练,让他们能有一技之长,可以安身立命。特别是当被产业化以后,急功近利的教育更显得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品格的塑造、内在潜能的发挥以及缺少人文关怀,尤其是回避了情感和心智的问题由此而产生的结果是,受过教育的人可能有很高的学位,甚至渊博的专业知识,但却不一定有创造性的思维、自由的精神、开明的心态、深邃的眼光和健全的心智。甚至,有些读过书、受过教育的人被认为,有知识没思想、有技能没文化、有专业没气质。这不能不令我们追问教育的本质。

 “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文ēducātus,是把能力引导出来的意思。苏格拉底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具体来说,可以认为教育不是填塞僵化的知识和理论,沿袭既定的模式,而是发掘兴趣,引导潜能,唤醒心智,特别是要唤醒一个人自觉的能力。那就是客观、理性地自我怀疑、批判,认识自己的能力。一个人能够自我觉悟、自我认识意味着能够自我教育,这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一个人做人、做学问的源头和保证。当一个人开始自我教育时,首先关注的是自身的改造──对自己的无知,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他改变单向度(one dimension)的思维,从旧的教育思想模式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不仅有学问和技术、而且有道德良心、有高贵灵魂、有文化修养的健全人;他以敏锐的思想、犀利的眼光和不同寻常的洞察力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以及作为一个施教者的资格和权限。 

我从延续了几千年重农抑商传统思想的中国农村,凭借考试挤进都市,跃出夔门,东渡扶桑,定居美利坚合众国,历时三十载,行程数万里。当时间的长河在淘去物质的虚华之后,精神的脊梁才显得清晰可见。虽然人对未来无从把握,但如果能够认真吸取过去的教训,拂拭历史的尘埃,就可以知兴替,明事理,行更为合情合理的事。在此,我将穿越四十年的岁月风尘,跨过陆海空的地理屏障,理性地回顾、审视、归纳自己的教育和心路历程,并将海内外的亲身经历和对东西两方迥然不同的教育体制、学术研究,以及治学态度的感触与领悟,诚诚实实地记叙,客观公正地评说,以期能帮助你察验自己的人生,领悟整全的教育。

既不同于因财()施教、毁()人不倦的应试教育,也不同于带着情绪、浮躁、投机和功利的“素质教育”、“通才教育”或“博雅教育”,整全的教育不单独重视技能的训练,而且更在乎独立思想的养成、情感的洗涤和心灵的自由。它不主张在人身上,强迫添加任何外来的附庸和累赘,而是致力于恢复人原有的潜能、价值和恩赐,引导他们在知识、道德、情操、审美和品格等方面都得到均衡、整体的发展,成为既能纵向也能横向思考,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人。只有敢于反思片面、孤立、机械、以训练为主的教育,并对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重新定位,单向度思维的人才能逐渐从顺从、权威、群体迷思和偶像崇拜的精神桎梏中解放出来,在稳妥牢固的信仰根基上,重建人的品格,重拾人的尊严,重获人的自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