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说说中国国内“很不出活儿”

(2010-07-04 12:38:49) 下一个

看了trendspike兄的文章,也聊聊所知道的国内创业有关的效率和产能问题。

曾经有一个欧洲制药公司的主管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既然大家都准备用印度和中国的CMO,那么我们在认真考虑把一部分R&D 也搬到那里去。最后这家公司比较了印度和中国的情况后,决定用印度的CMO而把R&D放在中国。好象是2006年进去的,快四年了,投了差不多450M了,还没有见到很多结果,现在很多的R&D实验室基本上就是做CRO或是临床实验室来用的。上次有机会到那里看了一下,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国人做事情很快。很没有计划。

大的国际制药公司里面做研发的人应该知道,一个项目从立案、验证、feasibility testportal approval,到最后的funding 每一个环节都是很严肃很耗精力和时间的,一个案子作下来,如果是拿到了funding,一般就是原来报上去的那个数字,不会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在实施阶段,因为基本上的情况都在contingency plan有了,不会有很大的惊讶。也就是说project 的管理不要经常去进行危机处理。

在中国的R&D不是这么做的,即使是外国的公司。难道真的是橘到江北为栀?中国R&D部门所有的流程还是一样的,不过时间很短,看上去象是走过场。再往后就有意思了,funding是从来不给全额的!一般是杀掉50%。为什么呢?有道理的。因为和外国的公司不同,中国的R&D很多时候不是一组人马负责一个项目,而是一组人马先开始干着,如果遇到了什么情况,可以随时加人或者干脆再开一组人马换一个方向干。那里的人一般称之为“船小好调头”。因此,开始的funding是不会给全的。

不过,这个“船小好调头”浪费的是时间和全盘规划。因为预算是根据全盘出来的,不给全不会开全局。那里的朋友说几乎最后化的钱都比开始的预算多,而且时间长。很难的是做project经理的,经常要做“crisis management”。因为,一是计划本身就粗糙,而contingency在计划里基本没有;二是大家也不把计划真的当会事,deviation是家常便饭。重复工作很多,资源浪费很多,“很不出活儿”。

回来后看到几个朋友的意见和疑问,那就接着说说制药领域的中外不同吧。还是要说(个人意见,很可能是偏见哈,最近忘了常说这个词,得罪人了,呵呵):中国现在没有制药工业上的真正意义的R&D-个人意见,很可能是偏见呀。:)

无论是传统的小分子制药还是现代发展起来的大分子,生物制药(包括基因、疫苗等),其真正的基础都在那个R上,而真正能成为工业化制药的则关键在于那个D上。中国现在的R应该说还是有几个做的相当不错的单位的,尤其是纯本土的人和机构。那里面其实是一个大金矿的,看看怎么挖罢了。当然,这个R 里面也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尤其是很多海龟们主导的R的项目,唉,不多说了。要说中国有希望,还是在于中国还有老一代的做学术的人在。

不过,说到development,觉得中国和世界一般水平不是追上,而是相差越来越大,据说还不如80年代。我觉得这里面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在Development上面概念的差距。做事情的时候真的是不能改造改造就用的,就是你要做biosimilar也要基本上从头做到尾的。和印度专长于小分子的药物制造不同中国的生物制药满兴盛的,可是在做的时候,全盘的计划,项目管理,质量控制,有架子没内容,每个项目论证的时候基本上是在画饼。执行的时候,下面的人对于项目的决定影响不大,尤其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的进程时间点的控制力和美国公司的项目经理还是差的很远的。

一个朋友总结:中国有的是人力资源,因此中国可以搞多头马车,一个方向同时上几组人马,重复的投资和人力浪费实在是不少的。预算不给全应该是满常见的。这么说把,同样一个新药,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能够把R&D按照国外agencies的标准全程做下来,即使照猫画虎。山西的疫苗出问题,看看他们内部的流程和SOP,都是好好的呀,和GSK的相比所差无多怎么会出问题呢?

而在中国的国外制药公司,第一波的R&D热潮已经下去了很多,其原因和投入产出不无关系吧。同样的一个项目,计划列好了,timeline 定好了。到了时候就是不能deliver。如果在中国做R&D 只能是在纯金钱投入上有优势, 损失的是时间的话,这个帐似乎是很不话算的哈。时间就是金钱,这个不是口号而是真的要命的东东呀。罗氏上新药晚一天就是好多的金子呀。

我不是专家,可能很多的朋友懂的比我多,大家说说交流一下也算是开门有益。如果,有在国内做研发的朋友不同意,就只好祝福并存异了。

顺祝在美国的人国庆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8)
评论
专职抬扛 回复 悄悄话 回复7率的评论:


您说的不错. 不过,变和不变根本上还是一个ROI的问题。
7率 回复 悄悄话 西方比较机械化比较按部就班,说好听的叫制度化或什么其它好听的名字,各家的条件不同自然过法不同。不知道医药,如果你用你自己积蓄开一个软件公司,你能拷贝多少微软和古狗的制度和做法?别的不说,微软和古狗的“人权”,也就是雇员福利你恐怕就拷贝不了。

管理不要经常去进行危机处理有好处,肯定也有坏处。有一利必有一弊。当然还要看是什么性质的项目,有的基本上全程可预料,有的不可预料。对于基本上全程可预料的项目按部就班地搞定当然好,可是顺便玩玩弄出一些危机处理也可以锻炼人嘛,因为总不能永远都搞基本上全程可预料的事情吧?
专职抬扛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lueskychina的评论:

写了一个R&D 的帖子,希望能多交流。
专职抬扛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您说的对,谢谢
专职抬扛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lueskychina的评论:

谢谢你的看法,不过,我有不同的意见。今天太晚了,明天我在和您聊聊这个话题。
农民大伯 回复 悄悄话 将来不知道,之知道国内干了这么多年确实没看到出一个像样的新药。我想这基本说明了这些年来的总体情况
blueskychina 回复 悄悄话 有一些字打错了,也没有修改功能。sorry
blueskychina 回复 悄悄话 有关国内的药物研发,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frankly speaking,按照国际标准,中国的新药研发从各方面来说还在婴儿阶段,从研发技术平台的建立,人才的培养,项目管理、资金的投入等方方面面,起步很晚,目前国内对新药的研发还是以政府和大学主导为主,和欧美的情况完全相反。

我们现在药厂的研发能力十分差劲,可以想想国内09年销售额达100亿以上人民币的药厂才不过50个(非常乐观的估计),总量才5000亿,而Pfizer的年销售量是700亿美金,相当于国内50个药厂销售量总和。Pfizer和欧美其他药厂每年要拿出至少10到15%的销售额来做研发,国内药厂拿出5%的销售量来做研发就很不错了,现在可能只有不超过10家药厂会这样做。

所以对国内的新药研发,我们现在不要期望太多。但是我相信会在未来10年里有很大进步。本人完全不同意国内的研发要靠老一辈科学家来主导的思考。这方面的真正主力应该是从海外回来的和或在国内的外国药厂做的R^D的中高层管理人才,还有就是由外国投资在国内做CROs的这些人才,他们若干年后将成为国内药厂研发的主力后,国内药厂如果有外国药厂的投入比例,一方 会有很大的进步。

有关研发管理的效力,外国万泉河国内不一样,国外公司是每多花一天的时间意味着几百万或更多的美金的耗费,道理很简单,国外公司的研发力量十分庞大,而且基本都由高学位员工和资深研发人员组成,成本很大,所以控制好时间以及按时完成项目十分重要。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外的合作公司的渠道十分成熟,外包项目基本可以控制。而国内这方面有很多问题,延误时间基础可见。

这些现象是药物研发在国内很难避免的问题,因为有人力成本的优势,所以延误不至于成为很大的问题,这样的药物在西方肯定完全无法接受,PM肯定要走人。但是在国内,情况还是很特殊,我相信经过一些时间,会有很大的改善。谁不不会对大额订单会放弃的。只要国内有300家不错的CROs,整个R^D的效率将会有很大提升。

对新药研发的讨论,建议看看国内的医药专业网站丁香园,www.dxy.cn,那里的新药信息栏里有很多这方面的讨论,而且很深入。对专业和非专业人员都很有价值。
专职抬扛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琴清的评论:

STG 是什么?请教一下。

另外觉得您说的不是制药公司的R&D 的项目管理吧。


原来的问题留在这里,因为没有看到您的回答。我就再说说我自己的观察,没有贬低国内所有项目管理的意思,就是一点的想法。

一个项目做下来,应该是有很多的homework要做的。拿风投这一块来说,一个好的主意并不代表什么,有经验的风投不会因为sounds good就投。写business plan的时候市场分析是很重要的一个部份的,个人的感觉,如果市场分析做好了,在做开发的时候,应该不会常常很惊讶的看到开发的东西已经过时了,或是竞争对手已经远远超出了的吧。不管您是具体的数据收集还是用模型来分析,对一个产品的开发时间和相应的市场发展加上对手的预计进程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信心的。

中国国内这个领域有待改进的地方应该是很多的,否则全部按照即时信息来进行研发,就很难避免资源的浪费。当然,也许是各个行业的情况不同,您的行业应该是做的好一些。
专职抬扛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笨伯250的评论:

想了一下,觉得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请教一下,您那里的项目是怎么做的呢?
琴清 回复 悄悄话
没看懂,我觉得中国正规公司的project management一般都很效率啊。没听说过您的那个“船小好掉头”的理论。当然,中国社会的发展节奏很快,有的时候做着做着发现正开发的东西已经过时了,马上止损是常见的。
除非是大跨国公司,有全球的统一计划。R&D在一般公司里都比较看重STG,这大概就是国内擅长山寨的原因,为什么不呢?如果已经有了既定模板,改造改造就能用,干什么还非得一条道跑到黑呢?
在美国公司做项目的时候,每个项目都有一定的预算,但是我们也会在行程至半的时候重新跟客户沟通去rebalance。这恰恰是一种注重效益,注重投入产出的表现。因为市场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怎么可能N年前定个路线,就不知道看见路上有个坑而不去绕道呢。
mister986 回复 悄悄话 什么欧洲公司啊?连项目管理也不懂。
笨伯250 回复 悄悄话 好像楼主在国外没有真正做过项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