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渣包子

在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成长。“豆渣包子”稚眼看世界!
正文

繁与简

(2009-02-03 22:44:25) 下一个

  

聂南溪

繁与简,多与少,是个数字的问题。在绘画艺术上,繁可以“密不通风”,简可以“疏可走马”。艺术上只有相对的标准,而无绝对的标准。

繁与简,不是好与坏,繁也好,简也好,画得好都好,画得不好都不好。

中国画的发展是由简(幼稚)到繁(成熟),再又出现由繁到简的写意画,同时繁简并存。工笔画用线缜密,是用较繁的线造型。写意画用线简练,是以一当十的简笔画。写意画的简不是简单的儿童画或简笔画。如宋代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是用减笔描的粗线、宽线画成,可称人物简笔画的典范。明代徐渭则是简笔花鸟画的典范,并以草书入画,对中国画的影响深远。

在古代画论中,有人称工笔画为细笔画,称写意画为粗笔画。细笔与粗笔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品,各有其趣,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观赏者亦各有所爱,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工笔画的用线,历来受到画家的重视,研究工笔画线型的文章与专著很多,而且都是研究十八描中的细线问题。然而,写意画艺术用线的专论则太少,特别是对粗线、宽线、减笔描等等研究的专文罕见,更有甚者,认为粗线、宽线、减笔描等等不是线,而是西画中的面。西画的形象构成是光影、色彩与块面;图案的构成是点、线、面,如果中西绘画的形象构成都统一为面,那么,就否定中国画的点、线存在了。中国画的粗线、宽线、减笔描等等都是细线的放大,粗线仍然是线。如中国的书法,小楷是细线,膀书是粗线,线有粗细之分,只是比较而言,总不能把膀书说成是“面”写出来的吧!

写意画是用粗笔、减笔造型。简之又简是好的,是高度的概括,能达到以一当十者不易,板桥诗云:“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他在题画中还写到“……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此幅得简字诀”。他谈的是画竹的体会,近六十岁外才悟得简字诀,可见简的难度很大。

写意画尚简,还看重一个“写”字,写是以书法入画。有以楷书入画者,有以草书入画者,有以楷草二书入画者。齐白石说过他最喜欢徐青藤那样的画,象写草书一样自然挥洒。还说自己九十几岁了,还在象写楷书那样作画。所以他篆刻“自然挥洒”一印以自铭,这是不无道理的。

写意画是以简笔写出来的,不是描出来的,不是反复修改而成的。至于如何写?每个人的学养不同,观念不同,基础不同,其写意画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了。

艺术上的繁与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最高境界的感悟是相通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