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兰原创

天生夜游神,小半生从事中文。敝姓王,但从未登基,只是沾了些先祖灵气而已;生于午夜,着歌而来……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人物】梅花院士——陈俊愉

(2004-06-25 12:36:40) 下一个
【人物】梅花院士——陈俊愉

●惠兰


引言:

  在中国园林园艺和林业界,陈俊愉院士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不仅仅因为他研究梅花,在文革中家破人亡,更因为他对中国梅花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他是继中国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宋·范成大著)之后对梅花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他用20年时间完成的《中国梅花品种分类》是中国及世界上目前关于梅花分类最完善的专著;他主编了世界上第一部图文并茂、全面系统介绍梅花的《中国梅花品种图志》(1989年)和《中国梅花》(1996年),并在梅花品种分类上创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二元分类法”,进而形成了花卉品种分类的中国学派……?

  1998年11月,陈俊愉院士及他领导的中国梅花蜡梅分会,被国际园艺学会授权为梅花及果梅的国际植物(品种)登录权威。陈俊愉院士也因此成为获此资格的第一位中国园艺专家。但这种殊荣并不是陈俊愉院士从事梅花研究的句号。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把中国梅花推向世界!



“我研究梅花是从1942年开始的,没想到这成了我终生的事业。”?

  惠兰:采访陈先生真是很不容易,感谢您推掉其他安排接受我的采访。请您首先给读者说说您与梅花是怎么结缘的?什么人对您的影响最大??

  陈俊愉:我研究梅花是从1942年开始的,没想到这成了我终生的事业。那时我在金陵大学读研究生,当时重庆的中央大学有个名声很大的留法教授曾勉。他知识渊博,对水果、蔬菜、花草都很精通,在花卉方面对梅花尤其有研究。1942年我在一本学术专刊上读到他用英文撰写的梅花论文,对我启发很大。那时我才20多岁,我立即写了封信希望他能寄一份专刊给我,很快便收到他随信附来的专刊。
?
  后来我又随汪菊渊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成都搞梅花研究。1945年我与汪老合写了一篇关于梅花的论文,发表在大后方唯一的农口学报《中华农学报》上,接着汪老就提出希望我搞梅花研究。?

  1947年我出版第一本研究梅花的小书《巴山蜀水记梅花》,主要讲述梅花在四川的分布、品种、栽培、应用。中国的梅花品种很多、很好,四川是原产分布中心地区之一。虽然中国十几个省都有野生的梅花,但中心却是四川、云南和西藏。四川的梅花尤其好,观赏层次高、分布广、应用多。特别是四川自古出人才,文人雅士是梅花的传播和宣传者。陆游的赏梅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阳宫到浣花溪。”最能表现当年梅花的盛况。?

  这之后,我在复旦大学园艺系任副教授。后又考取了公费留学到欧洲的丹麦研究3年。

  丹麦没有梅花,但那里的资料却很丰富。我在留学期间增长了很多知识,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留学期间,我几次试图把梅花移植到丹麦,但都失败了。
?
  1950年回国,教育部分配我到武汉大学教书,并从事梅花等花卉的教学与研究,还协助东湖风景区管理处的工作。当时东湖管理处处长万流一对梅花的兴趣很大,他想把东湖风景建成“梅花观止”,曾三次派人乘登陆艇去重庆运梅苗到武汉。?

  惠兰:宋代范成大开梅花研究先河,他写的《梅谱》记载了12个梅花品种,而您1962年写成的《中国梅花的品种分类》记载了232个梅花品种,1996年主编出版的《中国梅花》共记载我国的梅花品种达323个。请问,《中国梅花》是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梅花分类专著吗?它在梅花研究上的地位如何?目前中国最名贵的梅花品种有哪些??

  陈俊愉:从品种的发展可以看出梅花研究的发展。宋代范成大是梅花研究第一人,他《梅谱》里记载的品种共12个。曾勉当时(1942年)调查的重庆梅花品种15个,而我1947年写的《巴山蜀水记梅花》也只有35个。但是我1962年出版的《中国梅花的品种分类》却记载了232个梅花品种,1996年主编的《中国梅花》记载的梅花品种已达323个。这种研究进展是相当大的。毫无疑问,我们在梅花的研究工作上已远远地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梅花》在梅花研究上的价值和地位也不言而喻。
?
  关于品种,“宫粉”、“朱砂”和“绿萼”是人们常见的不同三个型的梅花。?

  “宫粉”类的名品主要有南京‘别角晚水’、无锡‘银红台阁’、成都‘大宫粉’、重庆‘凝馨’等。?

  “朱砂”类的名品主要有四川‘水朱砂’、‘粉红台阁朱砂’等。?

  “绿萼类”的名品是成都‘金钱绿萼’。这种花花头大至寸许,花瓣多至五六十片以上,堪称梅中逸品。昆明有奇品,‘台阁绿萼’也极为罕见。?

  除以上“宫粉”、“朱砂”、“绿萼”三类常见梅花中的代表名品外,更为名贵的是“垂枝”、“龙游”和“洒金”这三类罕见的梅花类型。?

  惠兰:蜡梅不是梅花,但一般的人都常常搞混。请您给读者说说二者的主要区别。

  陈俊愉:你说的这个现象太普遍了。记得我年轻时见到一本电影杂志上,印着《家》中“梅表姐”在无锡梅园的特写镜头。那时的彩照全是人工着色,我惊奇的发现梅园竟被染成蜡黄一片。显然,编辑人员不知梅花和蜡梅的花色区别,大笔一挥就把梅园的梅花涂成了蜡黄的色彩。?

  其实,把梅花和蜡梅张冠李戴,混为一谈的人何止某电影杂志编辑。1980年春我在南京梅花山作调查研究时,翻译竟指着梅花对美国人说“这是中国李花”。1981年春我在北京卧佛寺蜡梅花旁又听许多游人在议论:“松、竹、梅‘岁寒三友’,这里都齐了!”——显然,蜡梅被误认为是梅花了。甚至象《人民画报》这样的刊物,在梅花与蜡梅上也常常出错。
?
  在这里我需要说说梅花与蜡梅的区别,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主要有十点:
?
  一、 梅花属蔷薇科李属,多开白、粉、红、紫等色花朵,仅个别品种开淡黄花。而蜡梅则属蜡梅科蜡梅属,花色以蜡黄为主。?

  二、 梅花雄蕊多数,而蜡梅仅5—6枚。?


  三、 梅花结实性常较差,果核球形。蜡梅则结实性特强,果核为坛形假果。?

  四、 梅花花期受气候影响很大,南北花期差异显著。而蜡梅花期受气候影响较小,大多在11月下旬至3月开花。

?
  五、 梅花品种繁多、类型复杂;蜡梅变种和品种均少。?

  六、 梅花原产地广泛,西至西藏,东抵台湾;蜡梅原产地集中于我国中部并以湖北、四川、陕西为中心产区。?


  七、 梅花的瓣与萼有明显差异;蜡梅则花萼与花瓣逐渐过渡,其间无截然界线。?

  八、 梅花为乔木,高4—10米,罕成灌木状;蜡梅属灌木,枝干丛生,一般高2—4米。


  九、 梅花比蜡梅寿命更长。?

  十、 梅花小枝碧绿,叶互生,边缘有细锐锯齿,具托叶;蜡梅小枝黄褐色,叶对生,边全缘,托叶缺如。


  惠兰:我想,从您刚才的介绍,读者定能分清梅花与蜡梅。另外,请给读者说说中国目前确认的最长寿命的梅树和蜡梅树,分别在哪里??


  陈俊愉:中国目前确认的最长寿命梅花为云南自宁蒗县扎美戈古梅,已享700余年高龄,至今犹开花结果,生势旺健。全国最老的蜡梅当推上海松江县方塔附近一株500年活树,其株高和冠幅均约5米。?

  惠兰:请问中国目前规模较大的梅园有些?北京有没有较具规模的梅园??

  陈俊愉:中国久负盛名且规模较大的梅园主要有:杭州西湖灵峰探梅,南京梅花山与浦口“梅海凝云”,无锡梅园,吴县洞庭西山,苏州光福香雪海,上海淀山湖梅园,安徽歙县卖花渔村及多景园梅溪,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成都草堂寺,重庆南岸南山,昆明黑龙潭,青岛十梅庵梅园,台湾雾社梅峰等。
?
  北京正准备在香山建一个大梅园,称梅岭。占地将近7000亩,在卧佛寺西南边背风向阳处。设计已搞得差不多了,2002年初具规模。这个动议是台湾一企业家为遂其父爱梅遗愿提出的,由他出资供苗,北京植物园承建。??

“梅花自古与文学和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她应该成为中国的国花。”

  惠兰:自古以来,梅花与文学都密不可分。我知道中国最早记载梅花的文学作品是《诗经·召南· 摽有梅》,但却不能确认元朝诗人方子通诗句“紫府与丹来换骨,春风吹酒上凝脂”,是不是古代最能找到梅花科学依据的文学作品? 还有,你外孙女丹丹继承了您的事业,请问她名中的“丹”字是否与梅花有关??

  陈俊愉:《诗经》不仅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是探寻、发掘众多科学资料包括园林植物科学的宝库,《召南·摽有梅》是中国最早记载梅花的文字资。从文中可反映出那时在河北的南部,河南的北部有野生梅。年轻姑娘看上哪个小伙子就投梅表达爱情,诗中把抛梅择爱习俗表达得很清楚。?

  元朝方子通不仅是出色的诗人,也称得上是用文字制作标本和画面的高手,他的诗把‘骨里红(朱砂)梅’描述得特别准确细致,这种文字表达填补了古代没有照片、标本的缺陷,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在这里顺便说一下,科学从来都不是独立封闭的,它与文学、考古、心理、美学等方方面面都有联系。
?
  我的外孙女丹丹毕业于北林大的园林系,后攻读硕士,从事梅花的杂交育种课题研究。这大概可以说是继承了我的事业吧?但我不希望她只是继承,我相信她更会发展。她名字中的“丹”字,正是方子通诗中的“丹”。
?
  惠兰: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画家赏梅推崇的是意境。宋代杭州西湖隐士林和靖与元代画家王冕已达到中国人爱梅的极至。“踏雪寻梅”自古以来就是江南一大即景韵事。我生长在四川,自小爱梅,但却从来没有遇到过雪和梅花同时出现的情况。不知在什么地方才可以“踏雪寻梅”?

  陈俊愉:中国人自古爱梅,宋代达到一个高峰。范成大的《梅谱》、周叙的《洛阳花木记》、张鎡的《梅品》、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对应用宣传梅花起了很大的作用。?

  “踏雪寻梅”在北方很难,而在南方也不是经常能够做到的。梅花在开花时能忍受0℃低温。“梅花欢喜漫天雪”是诗人的想象,实际上梅花是喜欢温暖的,但它能忍受寒冷。四川和云南很少下雪,雪里梅开的奇景不易见到。从宜昌到上海春2—3月、乍暖还寒之时,花不冻死能忍受寒冷,等天气转暖时花又开放,然后突然又下一场雪,这才能够“踏雪寻梅”。到了广东、福建终年都没雪,“踏雪寻梅”不可能。而北京3—4月梅花开时,雪早已过了。因此,“踏雪寻梅”受地理和气候局限,必须在适当地区抓紧良机,否则是很难实现的。
?
  惠兰:梅花在中国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您是极力主张把梅花列为国花的人,可中国的国花却迟迟未定,这是为什么??

  陈俊愉:早在1982年,我就开始探讨国花问题,并正式确立推举国花的主张。我当初热心主张以梅花为国花并列举了10条理由。但在六年之后,通过对国花问题更深入广泛的研究,我又从一花论者变成了“一国两花”的倡导者。?

  在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活动中,除了梅花的得票遥遥领先以外,牡丹也紧随其后,这两种花的得分加起来约占了总分的一半,由此足以看出她们在中华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而且,作为一个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的泱泱大国,要体现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南北差异并兼顾历史的继承性等等,采用梅花、牡丹两朵姐妹花为国花较为理想、完善。

  基于上述原因,我正式提出了“一国两花”的方案,并于1988年撰写了“祖国遍开姐妹花”等文在众多媒体上热心建议:中国应尽快评定国花。我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1995年,我国国花评选活动拉开了序幕,我参加的专家组经过认真、慎重的讨论,向领导小组提供了一个首选方案:一国两花,即梅花和牡丹。然而后来推出的两个候选方案却是: ①一国一花:牡丹。②一国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这两个方案推出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认为各方对这两个方案的分歧太大,便将此事搁置下来。乔石委员长的做法很有眼见,当年的国花评选活动虽无果而终,但评选国花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宁可慎重,不能草率,否则将会造成千古遗憾。?

  其实,评选国花是老百姓自己的事,让广大群众记名投票,公开选举,充分发扬民主,最后将结果上报(如人大常委会)即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做的。
?
  惠兰:除了梅花研究之外,您还在月季、菊花、金花茶等花卉的研究及城市绿化树种规划上有着重大贡献,请简述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
  陈俊愉: 60年代开始,我和同事及研究生一起,用蔷薇植物中具有高抗类的野生种与古老和现代月季品种进行远缘杂交,现已培养出全新的月季群——刺玫月季新品种10余个,其在抗性和观赏性上表现突出。在菊花育种上,主要是用家菊与野生菊属植物反复杂交,选育出全新菊花品种群——地被菊,耐粗放管理、适用范围广,现已在包括北到黑龙江的黑河、西到新疆的乌鲁木齐等地推广应用。而金花茶是我国特产的珍稀濒危植物,60年代在广西在发现后举世瞩目。金花茶70年代流传到国外,世界各国同行都在试图以它为亲本,培育出开金黄色花朵、大花重瓣的山茶品种。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了初步进展,育成了几个黄花和彩花品种。

  至于城市绿化树种规划方面的工作,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梅花的市场价值还没有引起相当的重视,向世界传播中国梅花是梅花市场化的最佳途径”


  惠兰:在中国,人们对梅花的认同更多在于她“傲立寒霜”品质的高洁和风骨,但品质不等于市场,您认为要开发梅花市场应从什么地方入手?

  陈俊愉:花卉的商品化在中国一直不发达。拿花做买卖,中国人看不起,这是历史局限性使然。中国在明清时开始出现花卉经营,但发展很慢也不成规模。就是到现在,中国的花卉业也不如很多国家发达。?

  我们要说梅花市场和经济价值必须先了解中国的这种国情。你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抓住了人们普遍忽略的梅花经济价值问题,这是梅花能否发展的关键。在中国,梅花的市场价值还没有引起重视,向世界传播中国梅花是梅花市场化的最佳途径。

? 惠兰:那您认为在这种国情之下,向世界传播中国梅花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

  陈俊愉:中国被世界誉为“园林之母”,其花卉资源优势是天然的。国外的菊花、牡丹、芍药、山茶、桂花、玉兰、荷花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中国人赏花的韵味外国人不能体会。外国人只喜欢大而鲜的花,而小而香的花他们不懂。像淡雅、清香而又韵味十足的梅花、蜡梅、米兰、金粟兰、桂花、瑞香等好花,他们不会欣赏品味。因此要让外国人接受中国梅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宣传。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国外梅花市场几乎空白的优势都是我们开发梅花的大好机遇。
?
  但我们的劣势也很明显,比如中国人不重视花卉经营,又如国内有些人不懂梅花内秀的品质,不了解市场,迷信外国专家而不相信中国专家,等等。
?
  惠兰:刚才谈到梅花的市场优势时,您向读者提供了“梅花在国外市场几乎是空白”这个信息,请具体讲讲这方面的情况。?

  陈俊愉:梅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但在世界上的传播并不广泛。除中国之外,仅东方的日本、朝鲜有较多的梅花栽培,而在整个西方,只有大洋洲的新西兰开始重视梅花,有5—6个品种用于高品位的切花栽培。
?
  西方除新西兰人开始了解梅花易于形成花芽,系绝佳的促成花木已用于切花生产外,其他国家大多不知梅花的优点,也不会欣赏梅花的神、姿、色、香之美。梅花的英文名称是“mei flower”,可在西方,却常常被讹称为“Japanese apricot”(日本杏),可见梅花对他们是太陌生了。?

  惠兰:让中国梅花走向世界,您有没有具体的实施想法?比如应该具体先向哪些国家或者这些国家中的哪些人群推广?推广梅花的资金来源在哪里??

  陈俊愉:比较具体的想法有两个。一是先推广到欧洲。中国的梅花成本低,不用能源,只要空运过去含苞的花枝,运过去几天就开,赶圣诞节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在成都5块钱一大枝的梅花,到了巴黎50美元都不止。再一个最好的推广地点就是东南亚。东南亚华侨多,梅花不用宣传人们都能接受。

? 梅花作为特色商品推广到国外,最好的方式是制作小盆景和切花。

  目前中国还比较贫穷,让国家把大笔资金投到梅花经营上不可能,所以我建议有眼力的资本家、企业家来投资,专家全力配合。梅花的销路是没问题的,现在缺的是钱。如果我们有权有钱,在梅花推广上用20—30年时间就完成国外100多年才能走完的路,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 惠兰:您对“99’昆明世博会”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从世博会看中国花卉的商品化与国外比较有什么不同??

  陈俊愉:世博会的宗旨是要办成“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中国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就建成占地200多公顷的世博园,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值得骄傲的。世博会吸引了800多万人参观,应该说办得很成功。
?
  但我个人对世博会的感觉是“世界一流”做得很好,可“中国特色”却做得很不够。国人平常不注重花卉的商品化,繁殖少,规模小,经营少,信息不灵。这次从总体上是让洋花洋草占了上风,民族花卉却处于陪衬的地位。
?
  中国必须高度重视花卉的商品化,否则会落在别人后面。

  昆明世博园带来了机遇,也遇到了挑战。因此国人必须迅速强化商品意识,下决心开发国产名花为主的观赏植物,这太重要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