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回国杂谈(七) 那里是我们海外华人的家?

(2011-02-25 06:58:45) 下一个
 回国杂谈(七)家在何方?
 
从除夕零时至大年初一,北京市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223人,死亡2人。沈阳的地标式建筑皇朝万鑫大厦遭遇火灾损毁,当迷失的灵魂赶不上浮躁的脚步,承担后果的只能是我们脆弱的身躯。

年三十和初一是自家人团聚的日子。虽然全家去外面吃年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时尚,但许多家庭仍然保留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方式,宅在家里吃团圆饭。我帮母亲在阳台上,挂起了两个硕大的红灯笼,和那里盛开的鲜花交相辉映,喜庆非凡。

初一的团圆饭,由我主厨,哥嫂打下手。我们配合的还不错,一桌菜虽简单却也丰盛,母亲说比昨天在饭店里吃的舒服多了。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貌似热闹非凡,却也有乐极生悲的时候,比如本市最豪华的酒店就被这节日气氛的推手鞭炮蹂躏的只剩下残垣断壁,一片狼藉。

电视节目种类繁多,可谓琳琅满目,也还算精彩。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电视的老风俗依然未改。

我没有吃晚饭,根本就不饿,腹中总是有种满满的感觉。给父母拜年的电话从早到晚就没有停止过,为此我几乎跑断了腿,但却没有一个是我的。不满你们说,在许多情形下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与周围的一切有太多的格格不入。打电话拜年,现在也只有老年人还保留了这一旧习俗,而其他年龄段的人们早已改用发短信的形式互相问候了。

初一晚上九点钟时,我出去走了走。路上行人和车辆都很稀少,大小商铺几乎都大洋关门了,只有各别的饭店还照常开张,但里面也是冷冷清清,一点人气也没有。如果不是此起彼落的鞭炮声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的景象,你一准儿会觉得是经济大萧条后的衰败呢。国人对年的重视和热情真的是一点未减,甚至可以说是种迷信,压倒了对经济利益的考量。

我一个人走在销烟弥漫的大街上,心里空荡荡的,一种从未有过的陌生感油然而生,一下子把我的心推向了一个冰冷的世界里,对此我很排斥,也很挣扎。我一直以为自己只属于这里,现在却那么明显地感到不可言状的距离感,而且我如何都走不近它,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真正的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有所回归吧。

想想我们这些海外华人还真是可怜,我们的家到底在那里呢?

有人说,亲人在那里,家就在那里。我却以为这话过于以偏概全,国内国外我们都有亲人,有对过去的记忆,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和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但这也怨不得别人,路都是我们自己走的。就像入了外国藉,还妄想着得到双重国籍的便宜一样太贪婪。这种贪婪不过是我们自己用来麻醉自己的春药,想借此填满空虚的心,幻象一些不实际的东西。我们的归属感充其量是情感和意志的俘虏,过得不顺心时,家就从心里的天平上倾斜到另一个自以为是的地方,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不错,我们有留去选择的机会,但也正是这种念向,不彻底的扎根意识和有退路的念想,让我们的心像墙头草一样的在风中左右摇摆。但现实中的我们和他们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也只有一种选择,国内,国外非此即彼。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感情也变得愈发的脆弱起来。但贪念就是腐蚀精神的鸦片,还是脚踏实地做人来得实际些。

家就只能是我们生活的那片土地,而在其它地方,我们都是些匆匆地过客,而无论你有多么密切的社会关系。

别把自己太当盘菜,要时刻想着在社会的海洋中,你就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花儿朵朵 回复 悄悄话 爱一个地方,是因为那里有你爱的人。
mikecwu 回复 悄悄话 华人在美国的历史和美国一样长.从当年跨洲铁路建设到今天的硅谷高科技产业,华人一直在给美国做出卓越的贡献.中华文化本来就是美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人本来就是美国主流的一成员.我们不需要抛弃自己的文化去所谓的"融入主流",因为中华文化本来就是美国的主流.
回复 悄悄话 说得很好,你只是回去旅游探亲的,接触的都是虚的表面的东西。要想找回家的感觉,必须回去工作,放弃北美的东西。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尤其是有半大不小孩子的。
绿野80 回复 悄悄话 这些年来我也一直为这种感受而纠结,多少次魂牵梦绕的的故国一旦真正回去,却发现自己早已不知不觉变成了局外人,无论是和同学,亲朋之间的交流还是对很多环境的不适应似乎都在时刻提醒:你只是一个来此探亲的人。
米德1 回复 悄悄话
有道理。
越成熟就越不把自己当盘菜了。
记得刚刚出国时,每次回国都要把自己打扮成归国华侨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很好笑。
ivyhurst 回复 悄悄话 严重同意您的观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