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走于江湖

(2008-01-29 01:49:43) 下一个
当你从外面关上家门的刹那,你已经在某种意义上行走江湖了。
 
深入人心的海盗形象,是早已被模式化了的一布障目的独眼和斜着划过脸面的深深刀疤,这不仅是要说明海盗的凶残,而是更多地提醒你行走江湖是要付出代价的——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别对我说经历各种场面的段誉为何能保全金身,那不过是金庸老先生等以文字为生的一厢情愿和理想——当今的偶像剧的卖点不就是脸蛋和身材吗?如果让FRJJ那样的熟肉铺子去演小龙女,你还会忍着不吐吗?《武林外传》里的郭芙蓉,由最初整天嚷着闯荡江湖的鲁莽历练为安心日常起居的家妇,此种心态变化是多少人生的感慨啊!
 
江湖是什么?
 
广义地说,有人的地方就可以称之为江湖,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个体也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江湖人。出了自家小院,便有了行走于江湖的身不由己——在江湖上行走就要邂逅不同的人。只要有人的地方也就有了差异,有了差异也便有了江湖之争。
 
行走江湖,并非都是髯发长长或裙裾飘飘,那种外形的潇洒只能满足视觉的暂时需求;重重拿起轻轻放下才是真正的洒脱和飘然。有人本色行走,有人掩面遮目,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风格,何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
 
既然江湖险恶,便也就有了各种版本的传说。英雄不问出身,但真正的英雄却非只是昙花一现,所谓的精英也并非只是红袍加身的荣耀。如果你羡慕教父般执掌一方的权势,也别忘了江湖自有的规矩。彼此共荣有进有退也是行走江湖的策略——马龙·白兰度演绎的老教父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除了逼真地将江湖的凶险再现到了银幕上之外,他和另外几个霸主分割地盘的镜头,也是可圈可点的故事高潮。行走江湖,更多的靠侠气而非霸气。武侠小说能让人上瘾的原因或许也就是因了主人公的豪爽和仗义,武侠二字也便成了读者拆解不了的心结;行侠仗义,更成了初入江湖之人的向往。
 
除了侠气之外,“剑下不杀无名之鬼”的坦荡也是侠士的另一个符号。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虽凭空招惹了些许无聊风骚,却始终傲然于狗苟蝇营者之上。而大丈夫知错就改,亦无损于侠士的英名。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好汉在前头。
 
行走江湖,令人钦佩的不是能力的大小,而是心襟的坦荡。特立独行者,天马行空般不受羁绊,凭的就是宽容和自律。侠士的范儿,要的就是这份坦然与潇洒。当千帆竞过,何必感慨英雄气短;当浮华荒凉,又何必惊诧于美人迟暮。
 
只是正义并非因为有了侠气便能张举,鄙弊也并非侠气就能根除。除了公序良俗外,强制意义的法律才是保障秩序的法宝。
 
行走江湖,不把自己当做独孤求败的天下无敌叟,该不会有高处不胜寒的凄凉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