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若尘人生

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师生情
个人资料
正文

走近美国之海归不易

(2010-02-21 21:31:26) 下一个

我说海归不易不是指回不去,而是在有一定限定条件的不容易:第一个限定是这种海归是自私有目的,是综合出国前的期望,出国后的付出和积累,回国后得到的酬报之间的平衡,而不是那种不计较个人利益的无私奉献;第二个限定是归国后主要是想继续自己的科研事业,不排除同时还享受当教授的尊荣。我是做生物科研的,怀着做科研的梦想出了国(参见《走近美国之出国初衷》),因此我以生物口归国为例说明为什么现在想找个合适的位置海归不容易。

国内科研的迅速发展:我是2005年出国,而就我个人感觉那一年是国内生物研究的分水岭。就在那一年我们国内取得了发表《Cell》的突破,而且一发就是三篇,神经所,生化所,复旦大学各一篇。再以我们做植物生理的而言,我2000年到所里读研究生的时候,发表一篇影响因子在3分以上的文章就很难得,而2005年我们所发了六篇十分的,接下来的一年里,中国农业大学又取得了植物领域发表《Cell》的突破。此后,个别的顶尖实验室几近把高档期刊当成了自家的后院:上海生化所的裴钢在《Cell》《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edicine》等期刊上发表了约有十篇,上海植物生理所的林鸿宣发表了三篇《Nature Genetics》及一篇《Nature Cell Biology》,当然他们两个可能是中国本土基础研究领域里做动物和植物的代表。水涨船高,国内的研究水平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那种靠着个洋博士学位或者喝过两天洋水就回国混并被捧为天神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2000年那一片回去可能有个十分的文章就能当上百人计划或者长江学者,我知道个别人甚至连个三分的文章都没有,而现在如果没有《Nature》《Science》《Cell》(好的子刊也可以)的文章再上百人估计是很难了。也就是说,国内的发现可能已经超过了我们的积累,出国几年再回去可能还没有当时不出国直接找个位置混的快些。

科研位置的迅速饱和:我说科研位置迅速饱和的原因不是因为中国科研人才已经多到用不了的程度了,而是人才的数量相对于有限的适合搞科研的位置很快就满了,加以美国的经济危机导致有些人不得不回去更加速了这种饱和。

第一:国内真正能搞科研的位置十分有限:好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北京上海外带南京等个别发达城市,好的单位基本就是中科院的研究所外带个别名校。很多地方不适合搞科研不是因为硬件不行,他们的仪器设备可能比科学院的还要好,只是那些仪器是用红布盖着,等有人来参观时掀开来作秀而已。说他们不行最主要的是指软环境不行,他们没有集体的研究气氛,只是在那儿闭门造车,闭门抄袭甚至是闭门造假,诸如某大学老师因一年造出七十多篇论文而成名,成功被《Nature》重点报道。当然我不排除很多好的地方也有造假造到顶尖期刊上的;这些适合做科研的地方无论从生活上讲还是科研上讲肯定是海归的首选目标,可是竞争也十分激烈,有一次上海某所来招人时讲如果没有两篇十分以上的文章基本上是免谈。

第二,有些高校需要海归需要的是用他们来提高名声而不是用他们来搞科研,科研在这些学校里可能天天讲,但从来就没有真正被重视过。君不见很多学校动不动就宣传自己老师里有多少博士,如果再能宣传一下博士里还有海归的,声音可能会更响亮。一旦被作为宣传标语,这个人多会“学而优则仕”,集官研教学于一身,如此以来,他想要的是一枝独秀,而不是万芳争艳。他可不想别人从他的头顶光环中分去一杯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让在国外有位置的人虚占这个坑,这样以来两全其美,学校得到吹牛的资本,而国外的那个人得利可以回国敛财,但不影响学校原有人士的关系结构及光环.

第三,更有甚者,有些学校根本是不需要也不欢迎有些真才实学的的海归加入。试想他们自己没有什么本事,怎么容得下把科研上比他还能的你引进回去呢。即使引进你,估计条件也得是你发表的文章他需要当并列通讯作者才行。记得我出国不久看某一地方高校招贤纳士,启动经费五十万,其条件是有三篇十分以上的第一作者的文章,要知道这个水平当时在科学院也肯定能拿到百人计划,而那个学校的主页上把一篇《科学通报》放了多长时间。可以想象能发出这种招人广告的学校要么不知道什么是人才或者他们能引进什么水平的人才,要么就是根本就不想招人。

裙带关系及地方保护:目前要想海归,可能不仅是科研水平的较量,更多的是人际关系的较量。

一:我知道很多的单位可能都在招人,相比而言,科研院所招人比较实在,毕竟这里边真正的牛人比较多,一人操作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相比之下他们的包容性更大,用人也更公平些。他们可能不会多么的捧你,可也不会多么的拿捏你,答应你的条件听上去没有那么好,但肯定会兑现的。进入这种单位的前提就是拿本事来说话。

第二:如果进不了这种单位,退而求其次的话,你面临的竞争不仅是自身实力的竞争,还是人际关系的竞争,而且后者所占的比例可能更大。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因人定岗而不是因岗引人,只要根据和他们有裙带关系的人附加一条给大学生上过课,带学生暑假下过乡,或者获得过学校里的什么奖,即使你的科研能力高些,在这些附加条件面前你的竞争力立即降低到零。在很多的机会面前,有人有关系可能比你发篇十分以上的文章还要有用。

第三:有些单位开出的条件十分的诱人,但你真正报到的时候你会发现那根本就是个空头支票,无法兑现。我知道一人被一地方高校引进,谈好的条件从职称到待遇到设备都好的不行,回去之后发现全是幌子,好在此人精明,技高一筹,在回国前联系好了另一个博士后单位得以全身而退,也许他自己也感觉到了条件是“Too good to be true”。我还有一朋友回南方某高校,开出的条件也不错,可从开始报到的手续问题上就开始对其刁难,来了一个下马威,让海龟在土鳖面前低头,最后朋友选择重新归海。

综上所述,如果你真的有实力能在适合搞科研的地方找到位置海归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的实力不是很高但是国内有人给你量身定岗海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因为你是某小地方的毕业生你回去当个鸡头能一枝独秀海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上面的条件都不具备,那么基本就是海归好,但海归不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7)
评论
若尘li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蔚蓝的海面的评论:
逃跑不就是跑路吗?你是指从水路或者空中逃跑呀.
我这儿基本要一周才能更新一次,但希望你能天天来看.我还是希望写的少点儿但精致一点儿.
蔚蓝的海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若尘liu的评论:
这楼主,太黑了,居然把俺的跑路的跑,理解成逃跑的跑,真是的!

再说了,这博客多久更新啊?检查了好几次也没有新文章啊!
若尘li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蔚蓝的海面的评论:
"我一个女流之辈,就别让我"跑"了"?你什么意思?我能让你跑不了?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好吧,那天我过去请你也行.
若尘li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Larazhi的评论:
你呀,自己明白就行了,但别那么直白呀,我内心就那么点儿秘密,这下岂不是让我海归找小三的路更长更远了吗?.....哈哈.
蔚蓝的海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若尘liu的评论:我查了下,从我这里到你那里,驾车要17个小时。我一个女流之辈,就别让我跑了,你到我这里请我吃饭得了呗。
Larazhi 回复 悄悄话 如此热门的话题,大伙都心有戚戚焉。海归不易,不海归又不易出轨。难呐。哈哈哈。
若尘li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风中承诺的评论:
目标是尽量写的好点儿,不要硬凑合,把这个狗窝经营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关于长见识是抬举我之辞,其实这些东西是我们身在其中的人天天讲的一些,我只是把自己的观点系统的整理了一下罢了.
若尘li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蔚蓝的海面的评论:
这个名字不是我所创,但在读大学时听到有人用,我就喜欢上它而复制为已有了.
至于耽搁你干正事了是我所喜欢听到的,可那是你上司不喜欢听到的.那天来休斯顿我请你吃饭吧.作为补偿.
若尘li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蔚蓝的海面的评论:
我也在高校工作过三年,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其中的人事复杂恶心让人让人不齿.可那是培养自己的母校,因此有些东西只是体提一下.点到为止.
若尘li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aixianwan的评论:
谢谢,身在其中,尽量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听比较客观的整理出来.
风中承诺 回复 悄悄话 若尘:我看你写的文章都要上导读了,恭喜!恭喜!
看你这篇文章,我有大长见识的感觉,你很行家的样子。
谢谢分享呀!
沙发都不只谁拿去坐了!
蔚蓝的海面 回复 悄悄话 楼主的名字很诗意哈!

另外,读你的博文耽误了我干正事了,你得道歉。弄得俺又是哭又是笑的,没心思写那个论证报告了。
蔚蓝的海面 回复 悄悄话 说的很实在。一般的高校,都是用你的成果时你是老大,过了那一段,谁都不知道你还活着呢。
baixianwan 回复 悄悄话 很实在的文章。顶一个!
若尘li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nniesky的评论:
你写的很简单但很到位.其实这就是我最近经常思考的一个命题:如何活着及过怎么样的生活.
anniesky 回复 悄悄话 搞不懂回去干啥?是为爱国?别开玩笑了。纯粹浪费时间和精力。
中国的事改变不了什么。人的生命有限。
在哪里都有机会。
登录后才可评论.